【幼儿园亲子课程】第十七课 萌发生命之芽,乐学小达人
【养育成长课·三自·学习自学·能学习】(B)
【幼儿园亲子课程】第十七课 萌发生命之芽,乐学小达人
🌱 课程主题
“小小生命探险家:用五感打开学习魔法”
以幼儿直觉行动思维为核心,通过**“游戏化探索+代际共玩”模式,构建“感知—模仿—创造”学习链,将“能学习”定义为“用眼睛发现生命、用双手呵护成长”**的启蒙初体验。
🎨 场景与活动设计
1. 三维探索空间
场景 |
学科链接与活动设计 |
生命教育内核 |
家庭阳台花园 |
科学+艺术:种植“魔法豆豆”(透明罐水培),观察根系生长,装饰彩绘花盆 |
直观感受生命萌发,培养观察与耐心 |
社区童趣菜园 |
健康+社会:采摘蔬菜、制作“树叶拓印画”,给流浪猫搭建纸箱避风港 |
体验生命互助,建立同理心基础 |
幼儿园自然角 |
语言+数学:讲述《小种子旅行记》绘本,用贝壳/松果分类游戏学习数物对应 |
在故事与游戏中理解生命循环 |
2. 跨领域学习网
领域 |
活动载体 |
生命教育延伸 |
运动游戏 |
“毛毛虫变蝴蝶”模仿操:钻爬(卵期)→跳跃(幼虫)→转圈(破茧)→奔跑(蝴蝶) |
身体感知生命蜕变过程 |
音乐律动 |
创编《小雨和种子》手指谣:模拟雨声(沙锤)、种子发芽(手指伸展)、阳光照耀(铃鼓轻摇) |
用节奏表达生命成长韵律 |
美工创作 |
用蔬果横截面拓印“生命之花”,黏土捏制“昆虫幼儿园” |
艺术再现生命多样性 |
🌟 课程内容设计
🎯 亲子目标
1. 认知启蒙
· 建立**“生命五感档案”**:眼睛看颜色变化、耳朵听生长声音(如豆子破壳)、小手摸不同质地、鼻子闻泥土芬芳、小嘴尝劳动成果。
· 理解**“生命需要什么”**三要素:阳光、水、爱(通过照顾植物/小动物体验)。
2. 能力发展
· 提升**“精细动作力”(如用滴管给幼苗浇水)、“语言描述力”**(用简单短句表达观察发现)。
3. 情感培育
· 萌发**“我是小守护者”**的成就感,在祖辈故事、父母示范中感受代际关爱传递。
🚀 亲子过程
1. 自主体验:生命发现游戏
- “魔法罐子”探秘
● 三代共植水培豆:爷爷演示泡豆方法,妈妈帮孩子用彩纸剪贴观察窗,每天用贴纸记录根须长度
● 开展“豆芽选美赛”:比谁的豆芽站得直、叶子长得绿,颁发自制“绿手指”勋章 - “菜园小侦探”行动
● 放大镜观察蚯蚓:奶奶讲述“泥土医生”的故事,爸爸引导孩子轻摸蚯蚓凉滑的身体
● 自然材料创意展:用菜叶做蝴蝶翅膀,萝卜雕小船,举办“蔬菜王国化装舞会” - “雨天小卫士”任务
● 制作树叶小船:测试哪种叶子浮力最好,送迷路蚂蚁“过河”
● 搭建纸板猫屋:用旧毛巾铺床,画彩虹门牌,藏在灌木丛温暖角落
2. 合作探究:生命解谜剧场
- “种子去哪了”角色扮演
● 三代分饰角色:孩子当“风婆婆”吹蒲公英,妈妈演“小鸟”叼走果实,爷爷扮“园丁”播种
● 讨论生命旅行:为什么种子要飞远?如果掉进水泥地怎么办? - “谁在悄悄长”对比实验
● 设置三组豆芽:阳光组(窗台)、黑暗组(纸盒)、无水组(不浇水),每天拍照对比
● 祖孙合作画“生长日记”:用指纹印画豆芽高度,奶奶写日期,孩子贴表情贴纸(开心/哭泣) - “帮帮小生命”情景卡
● 抽取任务卡:①受伤的小鸟在叫②发蔫的盆栽在哭③流浪狗肚子饿
● 全家头脑风暴:用玩具医药箱、浇水壶、食物模型模拟救助行动
3. 实践拓展:生命守护仪式
- “立言”行动
● 制定《彩虹约定》:“①每天给植物问好②轻轻对待小昆虫③分享食物给需要的人”
● 制作“承诺手印树”:祖辈按棕色(树干)、父辈按绿色(树叶)、孩子按彩色(果实) - “立行”行动
● 实施“微生命圈”计划:阳台放置昆虫饮水台(瓶盖+鹅卵石),厨房设“厨余宝宝”堆肥盒
● 开展“三代护生日”:爷爷奶奶教种花,父母示范垃圾分类,孩子负责给宠物喂食 - “立传”行动
● 创作《会说话的生长日记》:豆芽观察罐旁挂录音笔,每天孩子口述一句话记录(“豆豆脚丫变长啦!”)
● 拍摄《生命魔法秀》短视频:祖孙三代用快镜头展示豆芽破土,配童趣解说
📚 亲子作业设计
1. 研学卡(五感探索)
- 我的豆芽今天长出了______根白胡子,摸起来像______(软软的/刺刺的);
- 在菜园闻到最香的味道是______,它让我想起______(妈妈做的汤/奶奶的花);
- 帮助______(小蚂蚁/小树苗)时,它对我“说”谢谢的方式是______。
2. 探究卡(判断选择)
- ( )所有小虫子都是坏蛋,应该赶走(观察瓢虫吃蚜虫视频后选择)
- ( )植物晚上也要睡觉,不能开灯照它们(对比昼夜生长速度)
- ( )流浪猫的胡子像尺子,能测量洞口大小(用纸箱隧道实验验证)
3. 实践卡(行动记录)
- “生命颜色收藏家”:用色卡匹配三种自然物的颜色,贴在工作本上
- “温暖传递员”:用树叶包住米粒喂麻雀,画下小鸟吃饭的样子
- “天气心情瓶”:晴天放黄色花瓣,雨天放蓝色纽扣,制作情绪天气瓶
🛠️ 课程实施指南
🌈 课前准备
角色 |
核心任务 |
工具包 |
祖辈 |
收集自然材料(松果、鹅卵石)、准备传统农具模型 |
竹编小篮、手制布偶昆虫、老式洒水壶 |
父母 |
制作安全探索工具(圆头放大镜、硅胶滴管)、调试延时摄影设备 |
透明观察罐、生长测量尺贴纸、童谣伴奏 |
幼儿 |
准备“探险装备”(反光背心、探索笔记本、彩虹蜡笔) |
动物耳朵头箍、魔法手套、贴纸奖励册 |
🌟 课中引导
父母教练行动法则
- 在自然观察中:
● 用“魔法咒语”激发兴趣:“芝麻开门——快看泥土下的小秘密!”
● 设计“错误发现”游戏:故意倒置盆栽,让孩子发现“植物宝宝不开心了”
幼儿小达人行动
- “我要学”:主动用童谣描述发现(“豆芽弯弯像电话,喂喂喂,太阳公公你好呀!”)
- “要学我”:教爷爷奶奶玩“垃圾分类大转盘”游戏,当小裁判颁发星星贴纸
✨ 课程创新价值
25. 认知具象化:将生命教育转化为**“可触摸的根系生长、可聆听的自然故事、可穿戴的探索成就”**
26. 代际共情:通过“祖辈农具博物馆”“父母科技望远镜”“幼儿魔法创作”实现**“传统—现代—幻想”**的三维对话
27. 习惯奠基:让“能学习”具象为**“每日十分钟生命对话”**,契合《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目标
(该课程获2025年全国幼儿园生命教育精品案例,入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早期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