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亲子课程】第六课 奇妙探险家,安全小卫士
【养育成长课·三生·生存能力·有文化】(B)
【幼儿园亲子课程】第六课 奇妙探险家,安全小卫士
场景选择:家庭场景 + 幼儿园教室
理由:幼儿园儿童处于生存能力启蒙初期,家庭与教室是他们最熟悉的环境。通过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设计,将抽象的安全知识转化为可触摸、可模仿的具象体验,符合幼儿“感知-动作”认知规律。
一、课程目标设计
【亲子目标】
1. 基础感知:认识火、电、尖锐物品等危险符号,建立“危险-安全”二元认知,链接健康领域《保护我的身体》。
2. 行动启蒙:学会说“不”、呼救、躲避等基础自我保护动作,培养“先观察-后行动”的思维习惯。
3. 情感联结:通过亲子协作完成任务,强化“遇到困难找信任的人”的安全依恋关系。
4. 自然敬畏:感知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用童谣理解“自然有时很温柔,有时会生气”。
二、课程内容设计
【亲子过程】
1. 自主体验:安全宝藏大发现
- 活动一:家庭安全小侦探
- 任务:亲子佩戴“放大镜道具”,在客厅、厨房等区域寻找“安全宝藏”(如防撞角、安全插座盖)和“危险怪兽”(如裸露的插头、热水壶)。
- 互动设计:
- 发现“危险怪兽”时模仿小狮子吼叫:“嗷呜!烫烫怪兽快走开!”
- 找到“安全宝藏”后击掌庆祝,录制10秒短视频发班级群。
- 学科链接:
- 科学:触摸冷水/温水杯,理解“烫”的具象概念;
- 艺术:用彩泥捏出“安全卫士”(如插座保护盖拟人化)。
- 活动二:天气魔法变变变
- 道具:雨声筒、闪光灯(模拟雷电)、蓝色纱布(模拟洪水)。
- 情景游戏:
- 教师播放雷雨声:“乌云妖怪来啦!快躲进彩虹帐篷(安全区)!”
- 家长与孩子裹着纱布爬行“逃生”,最后用吹风机吹散“洪水”。
2. 合作探究:危险情境小剧场
- 剧目一:陌生人小熊的糖果
- 角色分配:
- 孩子扮演“小兔子”,家长戴动物面具扮演“狐狸陌生人”。
- 核心对话:
- 狐狸:“小兔子,我有彩虹糖,带你去游乐园!”
- 孩子需大喊:“不要!我要等兔妈妈!”并跑到“安全树”(指定区域)。
- 延伸讨论:用绘本《我不跟你走》复盘,贴“信任名单”贴纸(父母、老师照片)。
- 剧目二:摔跤小熊急救队
- 模拟场景:毛绒玩具熊“摔倒流血”,亲子合作完成:
1. 用玩具电话拨打120(按键语音提示:“这里是急救中心”);
2. 用纱布贴纸包扎“伤口”,边包扎边唱儿歌:“轻轻吹,痛痛飞,小熊勇敢不流泪!”
3. 实践拓展:生命守护小工匠
- 项目一:安全标志设计师
- 创作工具:荧光贴纸、手指画颜料、安全帽形卡片。
- 任务:
- 在家庭楼梯贴“小乌龟爬爬贴”(提醒慢行);
- 在玻璃门贴“小蝴蝶撞撞贴”(防碰撞警示)。
- 项目二:自然感恩小仪式
- 行动设计:
- 种植绿豆并每天浇水,观察记录发芽过程(生命成长体验);
- 雨天用盆接雨水,晴天后倒回土地:“小雨点回家啦!”
三、亲子作业设计
1. 研学卡(批判性思维·异质问题)
- 图画填空题:
- 如果看到插座冒火星,我会先______(选项贴图:逃跑/告诉大人/用水泼)。
- 陌生人要摸我隐私部位,我可以______(选项贴图:大声哭/打他手/找老师)。
2. 探究卡(深刻性思维·同质问题)
- 贴纸判断题:
- 所有叔叔阿姨都是好人。( )→ 撕下“哭脸贴纸”否定
- 打雷时不能躲在大树下。( )→ 贴上“笑脸贴纸”肯定
3. 实践卡(逻辑性思维·复杂问题)
- 家庭任务卡:
- 安全路线涂鸦:用荧光笔画出从儿童床到父母卧室的“星光安全路径”;
- 情绪急救箱:在纸盒贴“生气”“害怕”表情包,放入对应解压玩具(捏捏乐=生气,毛绒玩具=害怕)。
四、课程实施要求
【课前准备】
- 安全道具包:防吞咽尺寸教具(测试小零件安全性)、硅胶动物面具、无害荧光涂料。
- 情感预备:
- 家长预听课程儿歌《安全守护星》(歌词:“红绿灯眨眼睛,黄灯说请小心”);
- 教师发送“安全自检清单”:检查家中尖锐角、药品存放位置。
【课中角色】
- 父母角色:
- 思维引导:在陌生人情景剧中用开放式提问:“如果你是小兔子,还能怎么保护自己?”
- 行为示范:夸张演绎“摔倒后如何求助”:“哎哟!我的膝盖好痛,谁来帮帮我?”
- 孩子角色:
- “我要学”:担任“家庭安全小队长”,每晚检查门锁;
- “要学我”:教玩具娃娃唱洗手歌:“手心搓搓,手背搓搓,细菌全部逃跑咯!”
五、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亮点:
- 多感官浸润:用嗅觉(烧焦面包味模拟火灾预警)、触觉(冰块体验“冷危险”);
- 跨代融合:祖辈传授“老话儿安全密码”(如“雷公唱歌,快收衣裳”);
- 延续性设计:发放“安全小卫士勋章”,集满印章可兑换幼儿园安全主题绘本。
课程周期建议:
- 基础版:半日亲子营(2小时情景游戏+1小时手工创作)
- 延续版:21天习惯打卡(每日一个安全小任务,如“找到家里的绿色安全出口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