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版亲子课程】第六课 小小生存家,智慧大冒险
【养育成长课·三生·生存能力·有文化】(B)
【小学版亲子课程】第六课 小小生存家,智慧大冒险
场景选择:社区公园 + 家庭场景
理由:小学阶段是生存能力启蒙的关键期,社区公园贴近生活且安全可控,家庭场景强化日常实践,两者结合可实现“观察-体验-行动”闭环,符合儿童具象化学习特点。
一、课程目标设计
【亲子目标】
1. 基础生存认知:通过公园实地探索与家庭模拟演练,掌握防火、防溺水、防走失等基础安全知识,链接《道德与法治》中“生命安全”章节。
2. 跨学科应用能力:用数学计算逃生路线距离、科学解释火灾烟雾上升原理、语文书写安全标语,实现知识融合贯通。
3. 家庭责任意识:通过制定家庭安全公约、设计应急包等活动,培养儿童对家庭与他人的责任感,践行“尊重生命”价值观。
二、课程内容设计
【亲子过程】
1. 自主体验:公园安全侦察兵
- 活动一:危险信号搜查队
- 任务:亲子持“安全隐患搜查令”(含放大镜、记录板),在公园中寻找5类潜在危险(如破损器械、深水区无护栏、枯枝堆积),拍照标记并分类记录。
- 学科链接:
- 科学:观察潮湿地面易滑倒的水分子吸附现象;
- 数学:统计隐患类型占比,绘制扇形统计图;
- 语文:撰写《给公园管理处的建议信》,要求逻辑清晰、用语礼貌。
- 活动二:家庭安全密室逃脱
- 情景:将家庭布置为“安全密室”,设置烟雾报警器模拟火灾、水池玩具模拟溺水等场景,亲子合作破解逃生线索(如计算最短逃生路径、辨识安全出口标志)。
2. 合作探究:生命守护辩论赛
- 议题:“遇到老人摔倒,小朋友该立刻扶起还是呼叫大人?”
- 探究工具:
- 科学实验:用人体模型模拟扶起动作,观察是否造成二次伤害;
- 情景剧:分角色演练“求助路人-拨打120-描述地点”全流程;
- 学科链接:
- 道德与法治:讨论“善意与风险”的平衡,学习《民法典》中“善意救助人责任豁免规则”;
- 英语:模拟拨打国际急救电话,学习“Help! Someone fell down!”等短句。
3. 实践拓展:生存技能工作坊
- 项目一:家庭应急包设计师
- 步骤:
1. 需求分析:列出地震、台风、停电等场景的必备物资;
2. 数学建模:用500元预算采购物品,制作比价表格;
3. 创意改造:用旧书包改装应急包,绘制“家庭安全树”标识。
- 项目二:社区安全宣传大使
- 任务:亲子合作制作《儿童安全三字经》漫画册(如“陌生人,给零食,摆摆手,快离开”),在公园向其他家庭发放并讲解。
三、亲子作业设计
1. 研学卡(批判性思维·异质问题)
- 填空题:
- 如果公园突然停电,摩天轮上的游客可能需要______,因为______。
- 发现同伴溺水时,小朋友不应______,而应该______。
- 家庭应急包中必须包含______,但绝对不能放______,因为______。
2. 探究卡(深刻性思维·同质问题)
- 判断题:
- 为了救宠物,可以独自返回火灾现场。( )
- 所有蘑菇都不能吃,因为公园的蘑菇都有毒。( )
- 记住父母电话比记住家庭地址更重要。( )
3. 实践卡(逻辑性思维·复杂问题)
- 实践题:
- 安全地图绘制:测量家庭到社区公园的路线,标注3个安全点(如便利店、警务站)和2个危险点(如无红绿灯路口)。
- 应急演习导演:组织家庭成员演练地震躲避动作,用手机拍摄并分析改进点。
- 植物侦察员:拍摄5种公园植物,用“形色”APP识别是否有毒,制作《安全植物图鉴》。
四、课程实施要求
【课前准备】
- 安全装备:儿童安全手环(含家长联系方式)、反光背心、急救哨子。
- 学习工具包:
- 科学实验材料(迷你烟雾机、人体模型);
- 应急包改装材料(旧背包、反光贴纸);
- 公园探索工具(放大镜、卷尺、记录本)。
【课中角色】
- 父母角色:
- 思维引导:在安全隐患搜查中提问:“为什么枯枝堆积可能引发火灾?”引导观察氧气接触与燃烧关系;
- 行动示范:展示正确拨打110的语句:“这里是XX公园西门,有一个穿红衣服的孩子受伤了”。
- 孩子角色:
- “我要学”:担任“家庭安全官”,检查插座防触保护盖是否完好;
- “要学我”:教祖父母使用“形色”APP识别有毒植物。
五、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亮点:
- 跨代共学:祖孙三代共同参与,如祖辈传授“观云识天气”传统智慧,父母指导科技工具使用;
- 虚实结合:用AR技术扫描公园植物,触发虚拟安全知识问答;
- 社区联动:联合物业开展“儿童安全角”建设,展示学生设计的警示标志。
课程周期建议:
- 基础版:周末1日营(公园探索3小时 + 家庭实践2小时)
- 进阶版:4周主题课(每周1次2小时,涵盖“水、火、电、人”四大风险模块)
通过具象场景、游戏化任务和代际协作,让生存知识从“纸面规则”变为“生命本能”,真正实现“用知识守护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