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亲子课程】第五课 小小安全卫士
【养育成长课·三生·生存能力·有知识】(B)
【小学亲子课程】第五课 小小安全卫士
(公园×家庭场景·跨学科启蒙课程)
一、课程主题与场景
主题:《自然侦察兵与家庭安全岛》
——通过户外探索与家庭任务,培养「观察-判断-行动」生存思维链
场景:
- 核心场地:社区公园(自然观察区、游乐设施区)
- 延伸场景:家庭客厅改造为「安全闯关密室」
时间锚点:2025年3月11日(惊蛰后第7天,自然生命复苏关键期)
二、知识链接图谱
三、课程内容设计
【亲子目标】
3. 建立「五感侦察兵」系统(眼看隐患、耳辨异响、鼻识危险气味、手测安全温度、口述应急信息)
4. 掌握家庭-户外双场景基础生存技能(方向定位、简单包扎、安全求助)
5. 培育「危险预想家」思维习惯,能对常见风险进行「如果…怎么办」推演
【亲子过程】
1. 自主体验:公园生存侦察赛
- 任务1:自然指南针
- 观察树干苔藓分布(科学向阳性认知),用树枝与石子制作简易方向标
- 认知游戏:蒙眼触摸不同朝向树皮温差,理解光照对自然物的影响
- 任务2:危险信号库
- 收集3种危险警示自然物:
- 🔴 红牌警告:带刺灌木(类比电源危险)
- 🟡 黄牌提醒:湿滑青苔(类比地面油渍)
- 🟢 绿牌安全:蚂蚁列队路线(类比逃生通道)
2. 合作探究:家庭安全实验室
- 实验1:温度警报器
- 用不同水温模拟危险等级(35℃温水/45℃预警/55℃烫伤临界点),训练手背快速测温法
- 数据转化:制作「温度表情包」(😊安全 / 😟注意 / 😱危险)
- 实验2:声音密码本
- 创作家庭专属求救暗号:
- 三快两慢拍桌 = 需要帮助
- 口哨长短组合 = 不同危险类型
- 学科融合:用数学规律编排节奏(如斐波那契数列拍击法)
3. 实践拓展:安全卫士闯关战
- 关卡1:迷途小英雄
- 在公园设定「救援路线」:用跳绳测量步距(数学实践),沿特定形状(三角形/星形)路径找到「急救包」
- 关卡2:家庭警报站
- 改造家用物品为报警装置:
- 易拉罐绊线铃铛阵
- 保鲜膜激光防线(手电筒+反光贴)
- 创意评估:测试装置灵敏度并绘制「防御地图」
【亲子作业】
1. 研学卡(批判性思维)
- 蒲公英种子总是朝______飞,这和野外辨方向有关,因为______。
- 如果闻到家里有臭鸡蛋味,应该先______再______,因为______。
- 设计三个「不像危险的危险」:看起来安全但需警惕的事物(如:______)。
2. 探究卡(深刻性思维)
- 被宠物抓伤后,用清水冲洗比找创可贴更重要。(√/×)
- 遇到火灾时,湿毛巾捂口鼻的现代方法已经过时。(√/×)
- 可以接受陌生人给的糖果,只要包装完整。(√/×)
3. 实践卡(逻辑性思维)
- 制作「家庭安全数独」:将逃生步骤转化为数字矩阵
- 录制「方言求救指南」:用本地话+普通话讲述家庭地址
- 开展「风险发现者」挑战:每日记录1个潜在危险及应对策略
四、课程实施要点
【课前准备】
- 自然工具包:放大镜(观察植物)、温度贴纸(标记危险源)、彩绳(路径规划)
- 安全教具:可食用色素模拟伤口、无害烟雾器(火灾演习)
- 代际分工:祖辈传授民间避险谚语,父母准备科学原理卡片,孩子设计闯关徽章
【课中角色】
- 家长角色:
- 做「笨拙的学习者」:故意混淆安全标识,诱导孩子纠正
- 担任「风险导演」:用橘子模拟火焰让孩子练习灭火器操作步骤
- 孩子角色:
- 成为「家庭安全官」:检查电器插座防护盖是否齐全
- 扮演「自然翻译家」:解读蚂蚁搬家预示的天气变化
【课后延伸】
- 安全习惯树:每日成长记录(浇水=完成安全任务,开花=成功避险)
- 社区侦察行动:绘制「儿童安全地图」标注井盖松动、护栏损坏等隐患
- 生存技能秀:每月家庭直播演示创新防护方法(如用跳绳做应急担架)
五、评估创新体系
三维成长雷达图:
29. 侦察力指数:发现危险的速度与准确性
30. 勇气值评估:拒绝危险诱惑的坚定程度
31. 创意星等级:安全装置的发明改造能力
32. 表达力分数:清晰传达应急信息的效率
六、设计哲学阐释
本课程践行「游戏化生存教育」理念,将枯燥的安全知识转化为:
- 自然探秘:在蒲公英飞行轨迹中理解风向规律
- 感官训练:通过触摸不同材质建立温度危险数据库
- 家庭剧场:用情景扮演内化「拒绝-逃离-求助」应对链
让6-12岁儿童在「玩中学险、笑中识危」,构建受益终身的生存认知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