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劳动教育指导师人才测评专业技术能力提升线上线下培训手册
一、培训目标
通过本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使学员深入理解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理论、政策,掌握劳动教育在不同教育场景中的实施方法、评价体系以及数字化应用等专业技术能力 ,能够胜任新时代劳动教育指导师岗位,推动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培训对象
1. 职业院校、地方高校从事劳动教育的教师、管理人员。
2. 中小学劳动教育相关教师。
3. 有志于从事新时代劳动教育指导工作的社会人士。
三、培训方式
1. 线上培训: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录播课程、直播讲座、线上讨论区等。学员可自主安排时间学习录播课程,直播讲座定期举行并可回放,线上讨论区方便学员交流问题与心得。
2. 线下培训:集中面授,开展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小组研讨等活动。通过面对面交流,增强学习效果,促进学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四、培训内容
1.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理论、政策与实践:详细讲解劳动教育基本理论,全面解读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法规,分享国内外劳动教育优秀实践案例。
2. 新时代劳动教育政策解读与发展趋势:深入剖析劳动教育政策要点,探讨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劳动教育未来发展方向。
3. 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功能定位与实现方略:明确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独特功能,研讨实现劳动教育目标的策略与方法。
4. 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体系建设、实施与评价: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实践、师资等体系,掌握劳动教育实施路径与科学评价方式。
5. 数字时代劳动教育的新形态:分析数字技术对劳动教育的影响,介绍虚拟劳动实践、在线劳动课程等新形态。
6. 劳动教育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学习数字化平台搭建技术,掌握平台在课程管理、教学评价、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应用。
7. 地方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思路与实践:结合地方高校特点,探索符合实际的劳动教育开展模式与实践经验分享。
8. 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基地建设:讲解劳动教育基地规划、建设、管理,分享基地运营与利用的成功经验。
9. 二级学院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细则:制定具体可操作的课程实施计划,包括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考核等细则。
10. 学工视域下二级学部劳动教育实践思考与探索:从学生工作视角出发,探讨如何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管理与实践活动。
11. 校企合作创新劳动育人模式:分析校企合作在劳动教育中的优势,介绍合作模式、运行机制及典型案例。
12. 校校联动推动中小学烹饪劳动课程建设:探讨校际合作开展特色劳动课程的方法,从课程设计到教学实践全面解析。
13. 劳动教育品牌策划与案例打造:学习品牌策划方法,通过优秀案例分析掌握打造具有影响力劳动教育品牌的技巧。
五、培训考核
1. 线上考核:包括课程作业、线上测试、参与讨论活跃度等,占总成绩30%。
2. 线下考核:考勤情况、课堂表现、小组作业、实践操作考核、结业考试等,占总成绩70%。
六、培训师资
邀请劳动教育领域专家学者、政策制定者、职业院校及中小学一线优秀劳动教育教师担任培训讲师。
七、培训时间与地点
1. 线上培训:
[开始日期]-[结束日期],在线学习平台随时可登录学习。
2. 线下培训:
[集中面授日期],[详细地点]
新时代劳动教育指导师人才测评专业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手册
一、培训目标 通过本次线上线下结合的培训,使学员深入理解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理论内涵与政策导向,掌握劳动教育在职业院校及地方高校的体系构建、实施路径与评价机制,熟悉数字时代劳动教育的新形态与平台建设,提升在劳动教育基地建设、课程设计、校企合作、品牌策划等方面的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具备综合素养的劳动教育指导师人才。
二、培训对象 职业院校、地方高校劳动教育工作者,包括劳动教育课程教师、学工管理人员、劳动教育基地负责人等;中小学劳动教育相关负责人及教师;对劳动教育领域感兴趣并希望提升专业能力的人员。
三、培训时间
线上培训:[具体时间区间]
线下培训:[具体时间区间]
四、培训方式
线上培训: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进行课程学习、资料下载、在线讨论、作业提交等,学员可根据自身时间灵活安排学习进度。
线下培训:采用集中授课、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专家答疑等多种形式,增强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互动交流效果。
五、培训内容
(一)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理论、政策与实践
1. 理论基础
• 劳动教育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脉络
• 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
• 劳动教育的内涵、价值与目标
2. 政策解读
• 国家及地方关于劳动教育的政策文件梳理
• 政策文件的核心要点与实施要求
• 劳动教育政策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
3. 实践案例
• 典型学校劳动教育实践模式与经验分享
• 劳动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 劳动教育实践成果展示与交流
(二)新时代劳动教育政策解读与发展趋势
1. 政策背景
• 当前教育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教育的需求
• 国内外劳动教育政策比较与借鉴
2. 发展趋势
• 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的融合趋势
• 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劳动教育的发展方向
• 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演变
3. 政策落实与创新
• 如何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 劳动教育政策落实中的难点与突破点
• 劳动教育创新实践案例分析与启示
(三)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功能定位与实现方略
1. 功能定位
• 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特殊使命与功能
• 劳动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的协同关系
• 劳动教育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定位与目标
2. 实现方略
• 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优化
• 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
• 校企合作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与实践路径
• 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
(四)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体系建设、实施与评价
1. 体系建设
• 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设计原则与方法
• 劳动教育实践体系构建与资源整合
• 劳动教育管理体系的完善与创新
2. 实施路径
• 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方法与技巧
• 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 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3. 评价机制
• 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劳动教育评价方法与工具的选择与应用
• 劳动教育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应用
(五)数字时代劳动教育的新形态
1. 数字技术对劳动教育的影响
•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劳动教育中的应用
• 数字化工具与平台为劳动教育带来的变革
• 数字时代劳动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2. 劳动教育新形态探索
• 在线劳动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在劳动教育中的应用案例
• 劳动教育数字化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六)劳动教育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1. 平台建设
• 劳动教育数字化平台的功能需求分析
• 平台架构设计与技术选型
• 平台建设过程中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2. 平台应用
• 劳动教育数字化平台的教学应用案例
• 平台在劳动教育管理与评价中的应用
• 平台的推广与持续优化策略
(七)地方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思路与实践
1. 地方高校劳动教育的特点与优势
• 地方高校在劳动教育中的地域文化资源
• 地方高校与地方产业结合的劳动教育模式
• 地方高校劳动教育的特色定位
2. 实践探索
• 地方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 地方高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与校地合作
• 地方高校劳动教育成果展示与推广
(八)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基地建设
1. 基地建设规划
• 劳动教育基地的功能定位与建设目标
• 基地建设的选址、布局与设施配备
• 基地建设的预算编制与资金筹集
2. 基地运营管理
• 基地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 基地师资队伍的配备与培训
• 基地活动的组织与安全管理
3. 基地发展与创新
• 基地与企业、社区的合作模式创新
• 基地的数字化建设与信息化管理
• 基地的品牌建设与特色发展
(九)二级学院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细则
1. 课程设计
• 二级学院劳动教育课程目标与内容体系
• 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与修订
• 课程教材与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开发
2. 教学实施
• 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应用
• 课程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 课程考核方式的设计与实施
3. 实施细则制定
• 二级学院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细则的框架与要点
• 实施细则的制定流程与审批程序
• 实施细则的执行与监督
(十)学工视域下二级学部劳动教育实践思考与探索
1. 学工管理与劳动教育的结合点
• 学工管理在劳动教育中的职责与作用
• 劳动教育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
• 学工管理与劳动教育的协同机制
2. 实践探索
• 学工视域下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 劳动教育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
• 劳动教育对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与促进
(十一)校企合作创新劳动育人模式
1. 校企合作的模式与机制
• 校企合作在劳动教育中的常见模式
• 校企合作的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
• 校企合作的协议签订与权益保障
2. 劳动育人模式创新
• 校企合作开发劳动教育课程与教材
• 校企合作共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 校企合作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 校企合作培养劳动教育师资队伍
3. 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
• 典型校企合作劳动育人案例剖析
• 校企合作劳动育人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 校企合作劳动育人模式的推广与应用
(十二)校校联动推动中小学烹饪劳动课程建设
1. 中小学烹饪劳动课程的现状与需求
•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中的烹饪教育
• 烹饪劳动课程对学生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 中小学烹饪劳动课程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2. 校校联动模式与策略
• 职业院校与中小学的合作机制与模式
• 职业院校在中小学烹饪劳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与贡献
• 校校联动开展烹饪劳动课程师资培训与资源共享
• 校校联动组织烹饪劳动课程实践活动
3. 课程建设与实施
• 中小学烹饪劳动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
• 烹饪劳动课程的教学方法与实践操作
• 烹饪劳动课程的评价与反馈机制
(十三)劳动教育品牌策划与案例打造
1. 品牌策划理论与方法
• 劳动教育品牌的内涵与价值
• 劳动教育品牌策划的原则与流程
• 劳动教育品牌传播策略与渠道
2. 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
• 典型劳动教育品牌案例剖析
新时代劳动教育指导师人才测评专业技术能力提升线上线下培训手册
一、培训目标
通过本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使学员深入理解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理论、政策,掌握劳动教育在不同教育场景中的实施方法、评价体系以及数字化应用等专业技术能力 ,能够胜任新时代劳动教育指导师岗位,推动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培训对象
1.职业院校、地方高校从事劳动教育的教师、管理人员。
2.中小学劳动教育相关教师。
3.有志于从事新时代劳动教育指导工作的社会人士。
三、培训方式
4.线上培训: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录播课程、直播讲座、线上讨论区等。学员可自主安排时间学习录播课程,直播讲座定期举行并可回放,线上讨论区方便学员交流问题与心得。
5.线下培训:集中面授,开展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小组研讨等活动。通过面对面交流,增强学习效果,促进学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四、培训内容
6.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理论、政策与实践:详细讲解劳动教育基本理论,全面解读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法规,分享国内外劳动教育优秀实践案例。
7.新时代劳动教育政策解读与发展趋势:深入剖析劳动教育政策要点,探讨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劳动教育未来发展方向。
8.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功能定位与实现方略:明确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独特功能,研讨实现劳动教育目标的策略与方法。
9.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体系建设、实施与评价: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实践、师资等体系,掌握劳动教育实施路径与科学评价方式。
10.数字时代劳动教育的新形态:分析数字技术对劳动教育的影响,介绍虚拟劳动实践、在线劳动课程等新形态。
11.劳动教育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学习数字化平台搭建技术,掌握平台在课程管理、教学评价、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应用。
12.地方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思路与实践:结合地方高校特点,探索符合实际的劳动教育开展模式与实践经验分享。
13.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基地建设:讲解劳动教育基地规划、建设、管理,分享基地运营与利用的成功经验。
14.二级学院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细则:制定具体可操作的课程实施计划,包括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考核等细则。
15.学工视域下二级学部劳动教育实践思考与探索:从学生工作视角出发,探讨如何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管理与实践活动。
16.校企合作创新劳动育人模式:分析校企合作在劳动教育中的优势,介绍合作模式、运行机制及典型案例。
17.校校联动推动中小学烹饪劳动课程建设:探讨校际合作开展特色劳动课程的方法,从课程设计到教学实践全面解析。
18.劳动教育品牌策划与案例打造:学习品牌策划方法,通过优秀案例分析掌握打造具有影响力劳动教育品牌的技巧。
五、培训考核
19.线上考核:包括课程作业、线上测试、参与讨论活跃度等,占总成绩30%。
20.线下考核:考勤情况、课堂表现、小组作业、实践操作考核、结业考试等,占总成绩70%。
六、培训师资
邀请劳动教育领域专家学者、政策制定者、职业院校及中小学一线优秀劳动教育教师担任培训讲师。
七、培训时间与地点
21.线上培训:[开始日期]-[结束日期],在线学习平台随时可登录学习。
22.线下培训:[集中面授日期],[详细地点]
新时代劳动教育指导师人才测评专业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手册
(线上线下融合版)
一、手册设计理念
以"政策引领+实践创新+技术赋能"为核心,围绕劳动教育指导师能力模型(政策解读力、课程设计力、资源整合力、数字应用力、品牌塑造力)构建培训体系,采用"理论研习-案例拆解-场景模拟-成果输出"四阶递进模式,实现专业能力螺旋式提升。
二、模块化培训内容体系
模块01: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理论、政策与实践
- 线上学习包
① 劳动教育哲学溯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传统耕读文化)
② 近五年国家政策图谱解析(《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等12份文件)
③ 劳动教育三维目标重构: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融合路径
- 线下工作坊
实践案例辩论:比较德国"双元制"与"勤劳体验"教育模式的本土化可行性
模块02-04:政策实施与院校体系构建
- 政策解码工具包
▨ 政策文本结构化分析法(关键词云图+利益相关方矩阵)
▨ 职业院校劳动教育SWOT定位模型(附10所院校诊断报告模板)
- 体系搭建沙盘
① 五维评价体系设计(过程性指标:如"工具创新使用指数")
② 课程地图绘制技术:以某高职"1+X劳动证书"课程链为例
模块05-06:数字化转型实践
- 数字教学资源库
▶ 虚拟工厂实训系统操作指南
▶ 劳动素养区块链存证平台搭建教程
- 平台建设沙盒实验
分组模拟:设计校园快递驿站O2O劳动管理平台(含数据驾驶舱原型)
模块07-10:分层实施策略
- 高校-院系双轨模型
◈ 地方高校劳动教育生态系统设计(附浙江大学城院"劳动护照"制度)
◈ 二级学院"五育工坊"建设方案:机电学院"智造实验室"劳动积分算法
- 基地建设标准包
① 三类基地认证标准(生产性/服务性/创新性)
② 空间动线设计范例:某职校"从车间到直播间"的劳动场景转换方案
模块11-13:协同创新与品牌建设
- 产教融合工具集
✔ 校企资源置换模型(如"技术攻关换岗前培训"协议模板)
✔ 中小学课程共建机制:基于Delphi法的烹饪课程难度分级标准
- 品牌孵化实验室
① 教育IP打造五步法(案例:山东"蓝小厨"劳动教育IP运营手册)
② 爆款案例撰写指南:如何提炼"非遗匠人工作坊"的故事张力点
三、混合式培训实施框架
线上学习矩阵
- 政策数据库:动态更新的劳动教育法规库(含智能检索功能)
- 虚拟教研室:每月行业大咖直播(支持案例众创与弹幕互动)
- 微认证体系:完成48学时可获得"劳动教育数字化导师"认证
线下实践工场
1. 场景化研习站
- 基地建设实地考察(对接首批国家级劳动教育基地)
- 课程开发黑客马拉松:24小时极限设计挑战赛
2. 成果转化平台
- 年度劳动教育创新成果展(设置产品路演与创投对接环节)
四、考核评估机制
- 能力雷达图测评:基于5大核心能力维度生成个人发展画像
- 项目制考核: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校企劳动教育合作方案》设计
- 数字徽章体系:通过平台学习行为数据自动生成能力凭证
五、资源支持系统
- 智能问答机器人:7×24小时政策咨询与案例检索
- 云端案例库:收录200+国内外劳动教育实践案例(支持VR沉浸式学习)
- 工具包即时更新:每月推送最新教学设计模板与政策解读手册
本手册通过"理论-工具-场景"三维赋能,构建覆盖政策落地全链条、教学实施全流程、资源建设全要素的培训生态系统,助力劳动教育指导师实现从政策执行者到教育创新者的角色跃迁。新时代劳动教育指导师人才测评专业技术能力提升线上线下培训手册
培训目标
本培训旨在提升劳动教育指导师的理论素养、政策解读能力、实践操作技能及数字化应用水平,帮助其全面掌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核心内容与实施路径,推动劳动教育在各教育阶段的创新与发展。
培训内容
01.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理论、政策与实践
理论:深入理解劳动教育的内涵、目标及其在“五育并举”中的重要性。
政策:解读《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劳动教育的地位与要求。
实践:分析典型案例,总结劳动教育的成功经验与创新模式
02. 新时代劳动教育政策解读与发展趋势
政策解读:梳理劳动教育的最新政策,分析其核心要点与实施要求。
发展趋势:探讨劳动教育在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的发展方向与未来趋势
03. 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功能定位与实现方略
功能定位:明确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中的作用。
实现方略:结合职业院校特点,制定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与策略
04. 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体系建设、实施与评价
体系建设:构建涵盖课程、实践、评价等环节的劳动教育体系。
实施与评价: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确保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
05. 数字时代劳动教育的新形态
新形态: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劳动教育中的应用,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
创新路径:分析数字化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与典型案例
06. 劳动教育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平台建设:介绍劳动教育数字化平台的功能设计与技术实现。
应用案例:分享数字化平台在劳动教育中的成功应用经验
07. 地方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思路与实践
思路:探讨地方高校劳动教育的特色化发展路径。
实践:分析地方高校劳动教育的典型案例与创新模式
08. 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基地建设
基地建设:规划劳动教育基地的功能布局与资源配置。
实践案例:分享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基地建设的成功经验
09. 二级学院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细则
课程设计:制定劳动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与考核标准。
实施建议:提供二级学院劳动教育课程的操作指南
10. 学工视域下二级学部劳动教育实践思考与探索
学工视角:从学生工作角度探讨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实践探索:分享二级学部劳动教育的创新实践与经验
11. 校企合作创新劳动育人模式
合作模式:探讨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模式,如“双主体”育人机制。
案例分享:分析校企合作劳动育人的典型案例
12. 校校联动推动中小学烹饪劳动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设计中小学烹饪劳动课程的目标、内容与实施路径。
联动机制:探讨校校联动在劳动教育中的协同作用
13. 劳动教育品牌策划与案例打造
品牌策划:制定劳动教育品牌的建设策略与推广方案。
案例打造:分享劳动教育品牌建设的成功案例与经验
培训方式
线上学习:通过视频课程、在线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理论学习。
线下实践:组织实地考察、实践操作、工作坊等活动,提升实操能力。
考核评价:通过笔试、实践报告、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综合考核。
培训成果
理论提升:参训学员将全面掌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理论与政策。
实践能力:学员能够独立设计并实施劳动教育课程与活动。
数字化应用:学员能够熟练运用数字化平台开展劳动教育。
创新思维:学员具备劳动教育品牌策划与案例打造的能力。
参考资料
1.新时代中职校“一校一品”劳动教育典型案例
3.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推动新时代“福农”劳动教育走深走实
5.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
7.数字化时代劳动教育的内容革新与实施路径
9.中小学劳动教育“工分簿+”数字化评价方式的探索
11.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创新劳动教育 提升育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