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亲子课程】第二十六课 明事理,乐成长
【养育成长课·三观·价值观·明事理】(A)
【幼儿园亲子课程】第二十六课 明事理,乐成长
一、场景选择
1.幼儿园教室:这是孩子们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地方,熟悉的环境能让他们更放松地参与活动。在教室可以开展故事分享、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孩子明事理。
2.公园:公园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多样的人群活动,孩子们可以观察到不同的行为和现象,如花草需要爱护、要遵守公共秩序等,是一个天然的教育场所。
3.超市: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有购物、结账等流程,能让孩子了解交易规则、物品分类等知识,明白遵守规则和合理消费的道理。
二、知识链接
道德与法治:对应幼儿园道德与法治启蒙教育中关于基本道德规范、社会规则等内容,帮助孩子初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语文:通过简单的儿歌、故事等文学形式,培养孩子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生动的情境中明白事理。
数学:在超市购物时涉及到物品数量、价格等概念,能让孩子初步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明白合理规划和计算的重要性。
科学:在公园观察自然现象和动植物,了解自然规律,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明白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道理。
英语:学习一些简单的与日常行为和规则相关的英语词汇和句子,如“Please wait in line(请排队)”“Don't litter(不要乱扔垃圾)”等,拓宽孩子的语言视野。
三、课程内容
(一)亲子目标
1.让孩子初步了解生活中的基本道理和规则,如礼貌待人、遵守秩序、爱护环境等。
2.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事理的理解。
3.增强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规则,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4.加强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增进家庭凝聚力,让三代人共同在明事理的氛围中成长。
(二)亲子过程
1. 自主体验(60分钟)
• 幼儿园教室:故事里的道理(20分钟)
• 活动内容:亲子团围坐在一起,老师或家长给孩子们讲一些简单易懂、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孔融让梨》《小熊不刷牙》等。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引导孩子观察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和表情,思考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故事讲完后,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最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
• 知识链接:与语文的故事理解和表达能力相关,同时涉及道德与法治中礼貌、分享等价值观的启蒙。让孩子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道理。
• 价值观引导: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和思考能力,让他们明白礼貌待人、懂得分享等是美好的品质,是值得学习的行为。
• 公园:自然中的规则(20分钟)
• 活动内容:亲子团来到公园,一起观察公园里的花草树木、小动物和其他游客的行为。家长引导孩子发现公园里的规则,如“爱护花草”“不要惊吓小动物”等。让孩子说一说看到这些规则时自己的想法,以及如果不遵守这些规则会发生什么。
• 知识链接:联系科学学科中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道德与法治中保护环境、遵守公共规则的内容。让孩子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了解自然和社会的规则。
• 价值观引导: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尊重自然、遵守公共规则是每个人的责任。
• 超市:购物的学问(20分钟)
• 活动内容:亲子团一起去超市购物。在购物过程中,家长教孩子认识不同的商品,了解商品的价格和用途。让孩子自己选择一件小物品,然后和家长一起去结账。在结账时,引导孩子观察收银员的操作,明白购物需要付款的道理。
• 知识链接:涉及数学的数量认知和简单计算,以及道德与法治中遵守交易规则的内容。让孩子在实际购物体验中,学习生活中的经济常识和规则。
• 价值观引导:培养孩子的自主选择能力和规则意识,让他们明白在生活中要遵守交易规则,合理消费。
2. 合作探究(90分钟)
• 幼儿园教室:情景模拟辩论(30分钟)
• 活动内容:设置一些简单的情景模拟,如“两个小朋友抢玩具,应该怎么办?”“在幼儿园里,看到地上有垃圾,要不要捡起来?”等。将亲子团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并表演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然后,每个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发言,阐述自己小组的观点和理由。在讨论和辩论过程中,引导孩子思考不同行为的后果和影响。
• 知识链接:综合运用道德与法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语文的表达和沟通能力。通过情景模拟和辩论,让孩子深入思考生活中的事理。
• 价值观引导: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让他们明白在面对问题时要冷静思考,做出正确的选择。
• 公园:规则制定讨论(30分钟)
• 活动内容:亲子团再次来到公园,一起讨论如果自己是公园的管理员,会制定哪些规则来保护公园的环境和秩序。每个家庭代表发表自己的想法,然后大家一起总结出一些合理的规则。最后,制作一些简单的规则卡片,张贴在公园的显眼位置。
• 知识链接:涉及道德与法治中规则制定的意义和语文的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和制定规则,让孩子明白规则是为了维护大家的利益,每个人都应该遵守。
• 价值观引导: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规则意识,让他们明白自己是社会的一员,有责任为维护良好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 超市:购物计划制定(30分钟)
• 活动内容:亲子团回到超市,一起制定一份购物计划。家长和孩子先商量好需要购买的物品清单,然后根据物品的价格和数量,计算出大概需要花费的金额。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引导孩子思考如何合理安排预算,避免浪费。制定好计划后,按照计划进行购物。
• 知识链接:结合数学的计算能力和道德与法治中合理消费的观念。通过制定购物计划,让孩子学会理性消费,明白合理规划的重要性。
• 价值观引导: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和规划能力,让他们明白在生活中要学会合理安排资源,不盲目消费。
3. 实践拓展(120分钟)
• 幼儿园教室:文明小使者(40分钟)
• 活动内容:亲子团一起制作“文明小使者”的徽章。每个孩子在徽章上画上自己认为文明的行为,如微笑、帮助他人等。然后,孩子们佩戴上徽章,在幼儿园里当一天的文明小使者,提醒其他小朋友遵守规则、礼貌待人。活动结束后,分享自己当文明小使者的感受。
• 知识链接:涉及美术的绘画能力和道德与法治中文明行为的宣传。通过制作徽章和当文明小使者,让孩子将明事理的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
• 价值观引导: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社会交往能力,让他们明白自己可以通过行动影响身边的人,共同营造文明的环境。
• 公园:环保小卫士(40分钟)
• 活动内容:亲子团在公园开展一次环保活动。他们带上垃圾袋和工具,清理公园内的垃圾。在清理过程中,引导孩子认识不同类型的垃圾,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活动结束后,一起讨论如何减少垃圾的产生,保护公园的环境。
• 知识链接:联系科学学科中环保知识和道德与法治中保护环境的责任。通过环保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践行保护环境的理念。
• 价值观引导: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让他们明白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义务,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 超市:小小收银员(40分钟)
• 活动内容:在模拟收银活动结束后,组织孩子们进行交流分享。让“收银员”说说自己在工作中的感受,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顾客”也可以分享自己在购物过程中的体验。然后,大家一起总结在购物和交易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要准确计算价格、要礼貌待人等。
• 知识链接:进一步强化数学的计算应用和道德与法治中诚信交易、礼貌服务的价值观。通过交流分享,加深孩子对交易规则和职业责任的理解。
• 价值观引导:培养孩子的职业认知和责任感,让他们明白每一份工作都需要认真对待,同时在人际交往中要讲诚信、有礼貌。
(三)亲子作业
1. 体验卡
• 在幼儿园听故事时,我觉得______的行为很对,因为______,以后我也要______。
• 在公园当环保小卫士,我发现______,我通过______清理了垃圾,我知道了______。
• 在超市当小小收银员,我遇到的难题是______,我是这样解决的______,我懂得了______。
2. 探究卡
• ( )在幼儿园可以随便抢别人的玩具。(结合幼儿园的社交规则判断)
• ( )在公园看到漂亮的花可以摘下来。(依据爱护环境的要求分析)
• ( )在超市买东西可以不付钱。(根据交易规则判断)
3. 实践卡
• 我要在一周内,每天都主动和家人、朋友说礼貌用语,如“你好”“谢谢”“对不起”。
• 我打算和家人一起在家中进行一次垃圾分类活动,把家里的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 我会在小区里当一天“文明小天使”,提醒邻居们遵守小区的规则,如不随地吐痰、不乱停车辆等。
四、亲子要求
(一)课前
1. 父母
• 提前与幼儿园、公园和超市沟通,确定活动的时间、流程和注意事项,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 准备活动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故事书、徽章制作材料、垃圾袋、模拟收银道具等。
• 给孩子讲一些关于明事理的简单道理,激发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可以通过简单的生活实例,如吃饭前要洗手、和小朋友一起玩要分享等,让孩子有初步的认知。
• 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如在幼儿园遵守园内秩序、在公园注意交通安全、在超市不随意乱跑等。
• 引导孩子回顾在幼儿园学过的与礼貌、规则、环保等相关的知识,为课程中的活动做好铺垫。
2. 孩子
• 了解活动的大致内容和流程,对活动充满期待。
• 可以提前观察生活中的一些行为,想一想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
• 准备好自己喜欢的小画笔,用于制作徽章和记录自己的想法。
(二)课中
1. 父母
• 自主体验环节
• 思维引导: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引导孩子观察和思考。比如在听故事时,问孩子“你觉得故事里的小朋友为什么要这样做呀?”在公园观察时,问“你看这些花草被破坏了会怎么样呢?”帮助孩子理解事理背后的原因。
• 行动辅导:关注孩子的行动,确保孩子的安全。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鼓励。如在超市购物时,帮助孩子认识商品标签。
• 合作探究环节
• 思维引导: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孩子的思维灵活性。例如,在情景模拟辩论中,问孩子“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呢?”
• 行动辅导:组织好小组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的机会。当孩子之间出现分歧时,引导孩子友好交流,尊重他人的意见。记录孩子的精彩发言,帮助孩子总结经验。
• 实践拓展环节
• 思维引导:在孩子进行实践活动时,引导孩子思考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比如在制作徽章时,问孩子“怎样画能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文明的行为呢?”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
• 行动辅导:协助孩子完成实践任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如在环保活动中,教孩子如何正确分类垃圾。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任务,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 孩子
• 自主体验环节
• “我要学”:认真观察和倾听,积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感受活动中的事理。主动向家人和老师请教问题,如“为什么要遵守这个规则呀?”
• “要学我”:向家人和小伙伴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用简单的词语或句子表达。例如,“我觉得故事里的小朋友很有礼貌,我要向他学习。”
• 合作探究环节
• “我要学”:积极参与讨论和辩论,认真倾听家人和小伙伴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想法。在讨论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 “要学我”: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为讨论贡献自己的想法。如在规则制定讨论中,说“我觉得公园还可以有不能大声喧哗的规则。”
• 实践拓展环节
• “我要学”: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按照家人和老师的指导认真完成任务。在实践中学习新的技能,如制作徽章、分类垃圾等。
• “要学我”:主动承担责任,遇到问题时不害怕,努力自己解决。如在当小小收银员时,算错账了,自己想办法纠正。同时,向家人和小伙伴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自己的快乐。
(三)课后
1. 父母
• 和孩子一起回顾活动中的经历和收获,通过聊天、讲故事的方式加深孩子的记忆。例如,问孩子“你觉得今天哪个活动最有趣呀?学到了什么新道理呢?”
• 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践行明事理的行为,如礼貌待人、遵守规则、爱护环境等。引导孩子将所学的道理转化为实际行动。
• 帮助孩子完成亲子作业,用简单的语言引导孩子填写体验卡、判断探究卡、完成实践卡。对孩子的作业进行表扬和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 组织家庭活动,如一起去图书馆看书、去郊外游玩等,让孩子在不同的场景中巩固明事理的观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孩子
• 整理活动中的记录和作品,如徽章、观察笔记等,将它们放在自己的小书架或相册里,作为自己成长的纪念。
• 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关心身边的事情,判断行为的对错,自觉遵守规则。如在幼儿园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在家中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 认真完成亲子作业,遇到困难时主动向家人求助。通过完成作业,进一步巩固对明事理的理解。
• 向小伙伴们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经历和收获,邀请他们一起参与明事理的活动,共同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