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亲子课程】第二十五课 童心明镜,知行有度
【养育成长课·三观·世界观·辨是非】(A)
【小学亲子课程】第二十五课 童心明镜,知行有度
一、场景选择
1.家庭餐厅: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餐厅是家人日常交流的地方。在这里进行讨论和分享,能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便于家人之间相互倾听和引导。
2.公园:公园是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有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孩子们可以观察到不同的行为表现,如文明游玩、爱护环境或破坏公共设施等,为辨是非提供了丰富的现实素材。
3.图书馆: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里面的书籍涵盖了各种价值观的故事和道理。孩子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从文学作品中汲取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能培养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
(一)亲子目标
1.帮助孩子辨别生活中的是非对错,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促进三代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传承家庭的优良传统和价值观。
3.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包括观察、思考、表达和实践能力。
(二)亲子过程
1. 自主体验(30分钟)
• 活动一:家庭餐桌讨论会
• 在家庭餐厅,父母提前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卡片,如“在公交车上看到老人没有座位,你会怎么做?”“捡到别人的东西,你会怎么处理?”等。
• 大家围坐在一起,轮流抽取卡片,然后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 运用语文知识,鼓励孩子用完整、通顺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结合道德与法治知识,引导孩子分析不同做法的对错和原因。
• 爷爷奶奶可以分享自己年轻时遇到类似情况的处理方式,让孩子了解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 活动二:公园观察之旅
• 带领孩子前往公园,让孩子仔细观察周围人们的行为。
• 运用数学知识,让孩子记录下文明行为(如主动给他人让路、爱护花草等)和不文明行为(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的数量。
• 观察结束后,和孩子一起分析这些行为的影响。运用科学知识,向孩子解释破坏环境等不文明行为对生态和他人健康的危害。
• 鼓励孩子用英语描述自己看到的行为,如“This person is throwing rubbish. It's a bad behavior.”
2. 合作探究(30分钟)
• 活动一:图书馆故事分享会
• 在图书馆中,父母和孩子一起挑选一些与价值观相关的故事书,如《狼来了》《孔融让梨》等。
• 每个人选择一个故事进行阅读,然后向大家分享故事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
• 运用语文知识,分析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和品质,讨论他们的做法是对是错,以及从中学到了什么道理。
• 分组进行讨论,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疑问和不同的看法,培养批判性思维。
• 活动二:是非判断小游戏
• 父母准备一些判断题,如“为了让自己的小组获胜,可以在比赛中作弊。( )”“看到同学被欺负,应该赶紧走开。( )”等。
• 大家一起玩游戏,轮流回答问题,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 结合道德与法治知识,对每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让孩子明白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 可以用计分的方式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激发孩子的参与热情。
3. 实践拓展(30分钟)
• 活动一:公园文明行动
• 根据在公园观察到的不文明现象,父母和孩子一起制定公园文明行动方案,如制作文明标语牌、进行环保宣传等。
• 大家分工合作,制作标语牌,如“爱护花草,从我做起”“请保持环境整洁”等。
• 在公园中向其他游客宣传文明行为,发放自制的宣传卡片。
• 运用科学知识,向游客解释环保的重要性和方法。鼓励孩子用英语与外国游客交流,宣传文明理念。
• 活动二:家庭价值观公约制定
• 回到家中,父母和孩子一起讨论并制定家庭价值观公约。
• 运用语文知识,用简洁、易懂的语言表达公约的内容,如“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团结友爱、保护环境”等。
• 每个家庭成员都要承诺遵守公约,并在公约上签字。将公约张贴在家庭显眼的位置,时刻提醒大家遵守。
(三)亲子作业
1. 体验卡
• 在家庭餐桌讨论中,我对“”这个场景印象最深刻,我认为正确的做法是,因为______。
• 在公园观察时,我看到最多的文明行为是______,不文明行为是______,我觉得不文明行为会带来______影响。
• 阅读图书馆的故事《》,我最喜欢故事中的,因为他/她______。
2. 探究卡
• ( )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可以夸大自己的成绩。
• ( )和同学发生矛盾时,应该主动道歉,化解矛盾。
• ( )在公共场所可以大声喧哗,只要自己开心就好。
3. 实践卡
• 本周内,在学校里主动帮助一位同学解决一个困难,并记录下事情的经过和同学的反应。
• 用英语制作一张文明宣传卡片,向家人介绍卡片的内容。
• 与家人一起开展一次家庭大扫除,分工合作,共同营造整洁的家庭环境。
四、亲子要求
(一)课前
1.父母
• 提前与孩子沟通课程内容和活动安排,让孩子对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和期待。
• 准备活动所需的材料,如场景卡片、故事书、制作标语牌和宣传卡片的工具等。
• 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提醒孩子在公园和图书馆等场所要遵守规则,注意安全。
2.孩子
• 了解活动的大致内容,做好心理准备。
• 复习语文、道德与法治等学科中与价值观相关的知识。
• 准备好记录用的笔记本和笔。
(二)课中
1.父母
自主体验环节
• 思维引导:在家庭餐桌讨论和公园观察中,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深入思考。例如,在讨论场景卡片时,问孩子“还有其他更好的做法吗?”在公园观察时,问“这种行为为什么是不文明的呢?”帮助孩子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 行动辅导:关注孩子的表现,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当孩子表达不完整或不准确时,给予引导和纠正。在公园中,提醒孩子注意安全,遵守公园的规定。
合作探究环节
• 思维引导:在图书馆故事分享会和是非判断小游戏中,鼓励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比如在分析故事时,问“如果故事中的人物换一种做法,结果会怎样?”在判断题目时,引导孩子思考不同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后果。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 行动辅导:组织好活动的秩序,确保每个家庭成员都有机会参与。当孩子之间出现分歧时,引导他们进行友好的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意见。在游戏过程中,及时给予正确的反馈和评价,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实践拓展环节
•思维引导:在制定公园文明行动方案和家庭价值观公约时,启发孩子的创新思维。问孩子“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宣传文明行为?”“家庭价值观公约怎样才能更有吸引力和约束力?”鼓励孩子提出新颖的想法和建议。
•行动辅导:与孩子密切合作,根据孩子的能力和特点分配任务。在公园宣传文明行为时,指导孩子如何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在制定家庭价值观公约时,帮助孩子整理思路,用准确的语言表达。
2.孩子
自主体验环节
• “我要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家庭餐桌讨论和公园观察活动,认真倾听家人的发言,仔细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运用所学的语文、道德与法治等知识,思考不同场景下的正确做法和行为的影响。
• “要学我”:把自己的想法和发现分享给家人,如“我觉得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是因为我们要尊重长辈,这是一种美德。”通过分享加深自己的理解,也让家人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合作探究环节
• “我要学”:认真阅读图书馆的故事,积极参与是非判断小游戏。在讨论和游戏中,学习家人的思考方式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 “要学我”:向家人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和判断结果,如“我认为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做得不对,因为他说谎了,说谎会失去别人的信任。”通过展示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实践拓展环节
• “我要学”:主动参与公园文明行动和家庭价值观公约的制定,学习与他人合作的技巧,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不断积累经验。
• “要学我”:向家人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如“我成功地向一位游客宣传了文明行为,他还夸我做得好呢。”“我为家庭价值观公约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条款。”通过展示获得家人的认可和鼓励,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课后
1.父母
• 和孩子一起回顾课程中的活动内容和收获,对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肯定孩子的优点和进步,指出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
• 关注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当孩子做出符合正确价值观的行为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当孩子出现错误行为时,要耐心地引导孩子认识错误,分析原因,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 与孩子一起完成亲子作业,对孩子的作业进行指导和检查,帮助孩子提高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孩子将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持续观察孩子的行为变化。
• 定期组织家庭会议,讨论家庭价值观公约的执行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同时,关注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和价值观现象,与孩子一起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敏锐的洞察力。
2.孩子
• 认真完成亲子作业,将自己在课程中的体验、思考和实践成果记录下来。通过完成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 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家庭价值观公约和社会道德规范,用实际行动践行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组织的相关活动,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 向身边的人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如在学校中向同学分享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鼓励同学们一起树立正确的是非观。遇到价值观相关的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处理,做出正确的选择。
• 持续关注社会上的价值观现象,不断学习和思考,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和社会认知水平。可以通过阅读书籍、观看电视节目、参加公益活动等方式,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