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初中亲子课程】第二十四课 知荣辱,铸青春之魂

作者:杨丰烈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67

【养育成长课·三观·价值观·知荣辱】(A)

【初中亲子课程】第二十四课 知荣辱,铸青春之魂

一、场景选择

1.家庭: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在这里可以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价值观探讨,通过家庭会议、共同做家务等活动,让孩子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受荣辱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2.历史博物馆:博物馆中丰富的历史文物和资料,能让孩子直观地了解历史上的荣辱事件和人物,从历史的角度思考荣辱的内涵,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3.社区公园:公园是社区居民活动的公共空间,组织社区服务活动、环保行动等,可以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到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的光荣,以及破坏环境、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耻辱。

二、课程内容

(一)亲子目标

1.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促进三代人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情感共鸣,共同传承和弘扬家庭的价值观。

3.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等。

(二)亲子过程

1. 自主体验(40分钟)

• 活动一:家庭荣誉墙回顾

• 父母和孩子一起回顾家庭荣誉墙上的照片和事迹,如孩子获得的奖状、家人的优秀表现等。

• 运用语文知识,让孩子描述这些荣誉背后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引导孩子思考什么是光荣的行为。

• 结合道德与法治知识,讨论这些行为体现了哪些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 活动二:博物馆中的荣辱之旅

• 在历史博物馆中,父母和孩子一起参观与荣辱相关的展览,如英雄人物的事迹、国家的重大成就、历史上的耻辱事件等。

• 运用科学和历史知识,了解这些事件的背景和影响,分析其中的荣辱因素。

• 孩子用手机拍摄自己认为有意义的展品,并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疑问。

2. 合作探究(40分钟)

• 活动一:社区荣辱现象分析

• 父母和孩子一起在社区公园中观察人们的行为,记录下光荣和可耻的现象。

• 运用数学方法,统计不同行为的数量和比例,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 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 用英语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 活动二:荣辱案例辩论会

• 选取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荣辱案例,如“为了集体荣誉而作弊是否可取”“在网络上匿名发表不当言论是否可耻”等。

• 父母和孩子分成小组,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运用批判性思维,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论据。

• 结合语文知识,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认真倾听对方的意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3. 实践拓展(40分钟)

• 活动一:社区服务行动

• 组织孩子和家人一起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清理公园垃圾、关爱孤寡老人、宣传环保知识等。

• 在活动中,让孩子亲身体验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的快乐,感受光荣的滋味。

• 运用科学和生物知识,向孩子解释环保行动对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 活动二:家庭荣辱公约制定

• 父母和孩子一起讨论并制定家庭荣辱公约,明确家庭中光荣和可耻的行为标准。

• 运用语文知识,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公约的内容。

• 每个家庭成员都要承诺遵守公约,并在公约上签字。公约制定后,要在家庭中公示,时刻提醒大家遵守。

(三)亲子作业

1. 体验卡

• 在家庭荣誉墙回顾中,最让我感到光荣的是______,这让我明白了______。

• 在博物馆参观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______,我从中体会到______。

• 参与社区服务活动,我做了______,我觉得这样做很光荣,因为______。

2. 探究卡

• ( )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是可以理解的。

• ( )在网络上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不用考虑后果。

• ( )诚实守信是一种光荣的品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坚持。

3. 实践卡

• 本周内,在学校里做一件光荣的事情,并记录下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

• 用英语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对荣辱观的理解和认识。

• 与家人一起开展一次环保行动,如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结束后,共同总结经验和收获。

四、亲子要求

(一)课前

1.父母

• 提前与孩子沟通课程内容和活动安排,让孩子对活动有充分的了解和期待。

• 联系历史博物馆和社区公园,确定参观和活动的时间、地点,并了解相关的注意事项。

• 准备活动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相机、笔记本、统计图表模板、制作公约的纸张和笔等。

• 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提醒孩子在活动中要注意安全,遵守规则。

2.孩子

• 了解活动的大致内容和目的,做好心理准备。

• 复习相关学科的知识,如道德与法治中的荣辱观念、语文中的描写情感的词汇和语句等。

• 准备好记录用的笔记本和笔。

(二)课中

2.父母

   自主体验环节

• 思维引导:在孩子观察和体验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深入思考。例如,在家庭荣誉墙回顾中,问孩子“这些荣誉给家庭带来了什么影响?”在博物馆参观时,问“从这个历史事件中,我们能学到什么关于荣辱的道理?”鼓励孩子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 行动辅导:关注孩子的活动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当孩子在描述荣誉故事或记录展品信息时遇到困难,帮助孩子理清思路;在博物馆中,提醒孩子遵守参观规定,爱护展品。

   合作探究环节

• 思维引导:在讨论社区荣辱现象和进行案例辩论时,鼓励孩子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例如,在辩论“为了集体荣誉而作弊是否可取”时,问孩子“从个人成长和集体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作弊会带来哪些后果?”当孩子提出独特的见解时,给予肯定和进一步的引导,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

 · 行动辅导:组织好讨论和辩论的秩序,确保每个家庭成员都有机会发言。当孩子之间出现激烈争论时,引导他们保持冷静,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避免情绪化的争吵。

   实践拓展环节 

· 思维引导:在孩子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和制定家庭荣辱公约时,启发孩子的创新思维,鼓励孩子提出新颖的想法和方案。例如,在社区服务活动中,问孩子“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更好地为社区做出贡献?”在制定公约时,引导孩子思考如何使公约更具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 行动辅导:与孩子密切合作,根据孩子的能力和特点合理分配任务。在社区服务活动中,确保孩子的安全,指导孩子正确地完成各项任务;在制定公约时,帮助孩子整理思路,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公约内容。

2.孩子

自主体验环节

•“我要学”: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认真观察和体验,运用所学

知识分析活动中的现象和问题。例如,在家庭荣誉墙回顾中,仔细思考荣誉背后的意义;在博物馆参观时,用心了解展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和荣辱观念。

•“要学我”:把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分享给家人,如“我发现这些荣誉都体现了家人的努力和坚持,这是很光荣的”,通过分享加深自己的理解,也让家人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

合作探究环节

•“我要学”:认真倾听家人的讨论和辩论,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案例和问题,学习家人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学我”:向家人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和分析结果,如“我认为为了集体荣誉而作弊是不可取的,因为这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原则,也不利于个人的成长”,通过展示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实践拓展环节

•“我要学”:主动承担任务,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和家庭荣辱公约的制定。学习与他人合作的技巧,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不断积累经验。

•“要学我”:向家人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如“我在社区服务活动中帮助了一位老人,他很开心,我也觉得很有成就感”“我为家庭荣辱公约提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条款”,通过展示获得家人的认可和鼓励,增强自信心。

(三)课后

1.父母

• 和孩子一起回顾课程中的活动内容和收获,通过讨论、总结等方式强化孩子对“知荣辱”的认识。例如,一起分析亲子作业中的问题,加深孩子对荣辱观念的理解。

• 关注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当孩子做出光荣的行为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当孩子出现可耻的行为时,要及时进行纠正和教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与孩子一起完成亲子作业,对孩子的作业进行指导和点评,帮助孩子提高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孩子将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持续观察孩子的行为变化。

• 定期组织家庭会议,讨论家庭荣辱公约的执行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同时,与孩子一起关注社会上的荣辱事件,引导孩子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

2.孩子

• 认真完成亲子作业,将自己在课程中的体验、思考和实践成果记录下来。通过完成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 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家庭荣辱公约,用公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的活动,努力做一个有荣誉感、有责任感的人。

• 向身边的人宣传“知荣辱”的理念,带动更多的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在学校中分享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鼓励同学们一起践行光荣的行为,抵制可耻的行为。

• 持续关注社会上的荣辱现象,不断学习和思考,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和社会认知水平。遇到荣辱相关的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处理,做出正确的选择。

更新:2025-03-22 11:55:13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