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小学亲子课程】第二十二课 爱集体,共成长

作者:杨丰烈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49

【养育成长课·三观·世界观·爱集体】(A)

【小学亲子课程】第二十二课 爱集体,共成长

一、场景选择

1.学校班级:班级是孩子最熟悉的集体环境,在这里可以开展各种集体活动,让孩子亲身感受集体的力量和温暖。

2.社区志愿者活动现场: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能让孩子接触到更广泛的社会集体,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3.户外拓展基地:户外拓展活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能够增强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二、知识链接

道德与法治:对应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关于集体主义、团队合作、社会责任等内容,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念和价值观。

语文:通过学习描写集体活动、团结友爱的课文和诗歌,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和情感理解能力,让他们从文学角度感受集体的魅力。

数学:在团队游戏和活动中,涉及到计算、统计等数学知识,如计算团队得分、统计任务完成数量等,培养孩子的数学应用能力。

英语:学习与集体活动相关的英语词汇和表达,如“teamwork(团队合作)”“group(小组)”等,拓宽孩子的语言视野。

科学:在一些集体实验和探索活动中,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

(一)亲子目标

1.让孩子理解集体的概念和意义,明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树立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2.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责任感,学会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为集体贡献力量。

3.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4.加强亲子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家庭情感,让三代人共同在爱集体的氛围中成长。

(二)亲子过程

1.自主体验(60分钟)

• 学校班级:班级活动体验(20分钟)

• 活动内容:亲子团参与学校班级的一次集体活动,如大扫除、主题班会等。孩子和家长一起分工合作,完成各项任务。在活动过程中,观察班级同学之间的协作情况,感受集体的凝聚力。

• 知识链接:涉及道德与法治学科中集体劳动、团结协作的内容,以及语文的沟通表达能力。让孩子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

• 价值观引导:培养孩子的集体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员,都要为集体的荣誉贡献自己的力量。

• 社区志愿者活动现场:服务集体体验(20分钟)

• 活动内容:亲子团参加社区的志愿者活动,如垃圾分类宣传、关爱孤寡老人等。孩子和家长一起向社区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或者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和关怀。在活动中,与其他志愿者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 知识链接:联系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社会责任、关爱他人的内容,以及科学学科中环保知识。让孩子在服务社区的过程中,了解集体对社会的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 价值观引导:使孩子懂得关心他人、服务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公德心和集体意识,明白集体的力量可以让社会变得更美好。

• 户外拓展基地:团队挑战体验(20分钟)

• 活动内容:在户外拓展基地,亲子团分组参加一些团队挑战项目,如接力比赛、搭建帐篷等。每个小组的成员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在挑战过程中,感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集体的力量。

• 知识链接:涉及数学的策略规划、科学的物理原理(如搭建帐篷的结构原理)等知识。让孩子在挑战中运用多学科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价值观引导: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明白在集体中要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共同克服困难。

2. 合作探究(90分钟)

• 学校班级:班级问题讨论(30分钟)

• 活动内容:组织亲子团讨论班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同学之间的矛盾、班级纪律等。每个家庭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孩子思考如何通过集体的力量解决这些问题,以及个人在解决问题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 知识链接:综合运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人际关系处理、集体管理的知识,以及语文的表达和分析能力。通过讨论,让孩子深入思考集体中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 价值观引导: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明白在集体中要积极参与,为集体的和谐发展贡献智慧。

• 社区志愿者活动现场:服务优化辩论(30分钟)

• 活动内容:将亲子团分成正反两方,进行一场关于社区志愿者服务优化的辩论。正方观点为“应该增加志愿者服务的种类和频率”,反方观点为“应该提高志愿者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每个家庭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进行激烈的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社区服务的问题。

• 知识链接:涉及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社会服务的理念、科学学科中资源分配的知识和语文的辩论技巧。通过辩论,让孩子深入理解社区服务的重要性和优化方法。

• 价值观引导:培养孩子的辩证思维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明白在集体服务中要不断思考和改进,以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 户外拓展基地:团队策略研讨(30分钟)

• 活动内容:亲子团分组回顾在户外拓展挑战项目中的表现,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然后共同研讨在未来的团队活动中可以采取的策略和方法,如如何更好地分工、如何提高沟通效率等。每个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发言,分享研讨的结果。

• 知识链接:结合数学的数据分析、科学的决策方法和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团队合作的原则。让孩子在研讨中学习如何总结经验、制定策略,提高团队的战斗力。

• 价值观引导:培养孩子的团队管理能力和反思能力,让他们明白在集体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3. 实践拓展(120分钟)

• 学校班级:班级文化建设(40分钟)

• 活动内容:亲子团一起参与班级文化建设,如设计班级标志、制定班级口号、布置教室等。每个家庭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意和特长,为班级文化建设贡献力量。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完成任务。

• 知识链接:涉及语文的创意表达、美术的设计能力和道德与法治学科中集体文化的内涵。让孩子在实践中运用多学科知识,打造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 价值观引导: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和集体归属感,让他们明白班级文化是集体的精神象征,要共同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 社区志愿者活动现场:社区项目策划(40分钟)

• 活动内容:亲子团分组策划一个社区服务项目,如组织社区运动会、建立社区图书角等。每个小组要明确项目的目标、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和具体步骤,并制定详细的计划。在策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社区居民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 知识链接:综合运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社会项目策划的知识、数学的预算规划和语文的方案撰写能力。让孩子在策划中学习如何组织和管理集体活动,提高社会活动能力。

• 价值观引导: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领导能力,让他们明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区集体带来积极的改变。

• 户外拓展基地:团队挑战再出发(40分钟)

• 活动内容:亲子团再次分组参加户外拓展挑战项目,运用之前研讨的策略和方法,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在挑战过程中,不断调整策略,加强团队协作。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和反思,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 知识链接:涉及科学的运动原理、数学的策略优化和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团队精神的实践。让孩子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提高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价值观引导:培养孩子的坚韧不拔精神和团队荣誉感,让他们明白在集体中要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

(三)亲子作业

1. 体验卡

• 在学校班级的集体活动中,我原本以为______,但实际参与后发现______,这让我知道在集体中要______。

• 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时,我遇到的困难是______,我通过______解决了它,这使我懂得为集体服务需要______。

• 在户外拓展的团队挑战里,我意识到团队的成功离不开______,我以后会______来为团队贡献力量。

2. 探究卡

• ( )为了个人表现,可以不顾集体利益。(结合集体主义价值观判断)

• ( )集体活动中,只需要听从别人的安排就行。(依据团队合作和个人主动性分析)

• ( )集体出现问题时,都是别人的责任。(根据个人在集体中的责任意识判断)

3. 实践卡

• 我要在一周内,为班级做一件好事,如______,并记录下同学们的反应。

• 我打算和家人一起策划一次家庭集体活动,如______,在活动中践行团队合作精神。

• 我会在社区里发起一个环保小行动,邀请小伙伴们一起参加,为社区集体环境改善出一份力。

四、亲子要求

(一)课前

1. 父母

• 提前与学校、社区和户外拓展基地沟通,确定活动的时间、流程和注意事项,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 准备活动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清洁工具、宣传海报材料、拓展活动道具等。

• 与孩子一起讨论活动的主题和目的,引导孩子思考关于集体的问题,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

• 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如在学校遵守纪律、在社区注意交通安全、在户外拓展基地听从教练指挥等。

• 引导孩子回顾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生物等学科中与集体相关的知识,为课程中的知识链接做好准备。

2. 孩子

• 了解活动的大致内容和流程,对活动充满期待。

• 可以提前思考一些关于集体的问题,如“集体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性”“在集体中应该怎么做”等。

• 准备好自己的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活动中的发现和感受。

(二)课中

1. 父母

• 自主体验环节

• 思维引导:在孩子体验的过程中,引导孩子观察集体中成员的行为和互动,思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例如,在学校班级活动中,问孩子“你觉得大家分工合作有什么好处?如果有人不认真做会怎么样?”帮助孩子从不同角度理解集体的意义。

• 行动辅导:关注孩子的行动,确保孩子的安全。当孩子遇到困难时,鼓励孩子自己尝试解决,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如在社区志愿者活动中,教孩子如何与居民沟通。

• 合作探究环节

• 思维引导: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讨论和辩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引导孩子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例如,在班级问题讨论中,问孩子“除了我们想到的方法,还有其他解决办法吗?”

• 行动辅导:组织好讨论和辩论活动,确保每个孩子都有参与的机会。当孩子之间出现意见分歧时,引导孩子进行理性的沟通和交流,尊重他人的观点。记录讨论的要点和结果,帮助孩子总结经验。

• 实践拓展环节

• 思维引导:在孩子进行实践活动时,引导孩子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制定合理的计划和策略。例如,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问孩子“我们怎样设计班级标志才能体现班级的特色?”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决策能力。

• 行动辅导:协助孩子完成实践任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如在社区项目策划中,帮助孩子收集资料、分析数据。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独立完成任务。

2. 孩子

• 自主体验环节

• “我要学”:认真观察和体验,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集体。主动向家人和老师请教问题,学习更多关于集体的知识和信息。

• “要学我”:向家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在户外拓展体验后,向家人描述团队合作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

• 合作探究环节

• “我要学”:积极参与讨论和辩论,认真倾听家人和小伙伴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思考方法和经验。在讨论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见解。

• “要学我”:发挥自己的优势,为讨论和辩论贡献自己的智慧。如在服务优化辩论中,提出有说服力的观点和论据。

• 实践拓展环节

• “我要学”: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按照计划认真执行任务。在实践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 “要学我”:主动承担责任,遇到问题时不退缩,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如在团队挑战再出发中,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团队争取胜利。同时,向家人和小伙伴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收获。

(三)课后

1. 父母

• 和孩子一起回顾活动中的经历和收获,通过聊天、写日记等方式加深孩子的记忆。例如,问孩子“你觉得这次活动中最让你难忘的是什么?学到了什么关于爱集体的道理?”

• 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践行爱集体的理念,如在班级中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在社区中关心集体事务等。引导孩子将爱集体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 帮助孩子完成亲子作业,对孩子的作业进行认真的检查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如对孩子记录的班级好事和同学们的反应进行点评,提出改进的方向。

• 组织家庭活动,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参与集体活动,如一起参加社区的文艺演出、家庭运动会等,巩固课程所学内容。

2. 孩子

• 整理活动中的资料和记录,如观察笔记、活动照片、策划方案等,将它们保存好,作为自己成长的见证。

• 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运用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关心集体、爱护集体。如在班级中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在社区中宣传环保知识等。

• 认真完成亲子作业,遇到困难时主动向家人请教。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 向小伙伴们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经历和收获,邀请他们一起参与集体活动,共同培养爱集体的意识和精神。

更新:2025-03-22 11:37:04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