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亲子课程】第二十一课 萌娃爱祖国,共筑中国梦
【养育成长课·三观·价值观·爱祖国】(A)
【幼儿园亲子课程】第二十一课 萌娃爱祖国,共筑中国梦
一、场景选择
选择幼儿园的教室、户外操场以及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小型的革命纪念馆、社区的爱国主题公园等)作为课程场景。幼儿园教室是孩子们熟悉的学习和生活空间,便于开展集中的教学活动和互动交流;户外操场可以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游戏和体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则能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爱国元素和历史文化,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符合幼儿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和活泼好动的心理需求。
二、课程内容
(一)亲子目标
1.让孩子和家长共同感受祖国的伟大,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2.通过亲子活动,提高孩子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促进孩子与同伴、家人的良好互动。
3.加强三代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陪伴,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亲子过程
1. 自主体验(20分钟)
• 活动一:教室中的祖国元素探索
• 父母、爷爷奶奶和孩子一起在幼儿园教室中寻找与祖国相关的元素,如国旗、中国地图、长城的图片等。
• 孩子用简单的词语描述自己看到的东西,如“红旗”“大公鸡(中国地图形状)”等。
• 引导孩子观察国旗的颜色和图案,运用健康与社会知识,告诉孩子国旗是祖国的象征,我们要尊敬它。
• 活动二:户外操场的爱国游戏
• 来到户外操场,开展“小小解放军”的游戏。孩子们扮演解放军,进行队列训练、行军等活动。
• 孩子用简单的动作模仿解放军的姿势,如敬礼、正步走等。
• 观察解放军的图片或视频,了解解放军保卫祖国的重要职责,运用语言知识,鼓励孩子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对解放军的敬佩,如“解放军叔叔真厉害”。
2. 合作探究(20分钟)
• 活动一:爱国故事分享会
• 大家围坐在一起,爷爷奶奶分享自己小时候听过的爱国故事,如王二小、刘胡兰等。
• 父母结合现代的爱国事迹,如抗疫英雄的故事,向孩子讲述他们为祖国和人民做出的贡献。
• 孩子认真倾听,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我觉得他们很勇敢”。引导孩子思考自己可以为祖国做些什么,培养孩子的爱国意识和责任感。
• 活动二:祖国标志性事物讨论
• 展示长城、天安门、大熊猫等祖国标志性事物的图片,让孩子和家人一起讨论。
• 运用科学知识,向孩子介绍这些事物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如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 鼓励孩子用绘画或手工的方式表现自己喜欢的标志性事物,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实践拓展(20分钟)
• 活动一:制作爱国主题手工
• 为孩子准备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让孩子和家人一起制作爱国主题的手工,如国旗、天安门等。
• 孩子运用艺术知识,发挥想象力,在手工制作过程中感受祖国的元素和文化。
• 鼓励孩子与家人和同伴交流,共同完成手工制作,增强孩子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 活动二:爱国歌曲演唱
• 教孩子演唱爱国歌曲,如《我爱北京天安门》《国旗国旗真美丽》等。
• 在演唱过程中,引导孩子理解歌曲的含义,感受歌曲中表达的爱国情感。
• 组织孩子和家人一起进行歌曲表演,通过欢快的歌声和活泼的表演,进一步激发孩子对祖国的热爱。
(三)亲子作业
1. 体验卡
• 在教室中,我发现的祖国元素有______,我觉得它们很______。
• 在户外操场的游戏中,我扮演了解放军,我觉得解放军______,我长大了也想______。
• 听了爱国故事,我最敬佩的人是______,因为______。
2. 探究卡
• ( )国旗是红色的,上面有五颗黄色的星星。
• ( )解放军叔叔是保护祖国的,我们要尊敬他们。
• ( )祖国就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有很多好玩的地方。
3. 实践卡
• 回家后,和家人一起画一幅关于祖国的画。
• 明天上幼儿园,向小朋友们介绍自己画中的祖国。
• 本周内,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唱一首爱国歌曲。
三、亲子要求
(一)课前
1.父母
• 提前与孩子沟通课程内容和活动安排,让孩子对活动充满期待。
• 准备活动所需的材料,如国旗、图片、彩纸、剪刀等。
• 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提醒孩子在活动中要注意安全,不推挤小朋友,不做危险的动作。
2.孩子
• 了解活动的大致内容,做好心理准备。
• 穿着舒适、便于活动的衣服和鞋子。
(二)课中
1.父母
• 自主体验环节
• 思维引导:在孩子观察和体验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深入思考,如“你知道国旗为什么是红色的吗?”“解放军叔叔是怎么保卫祖国的呀?”等。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感受,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行动辅导: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去观察和体验,但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安全,提醒孩子遵守教室和操场的规则。
• 合作探究环节
• 思维引导:在分享故事和讨论标志性事物时,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想法。引导孩子思考不同的问题,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例如,在讨论长城时,问孩子“你觉得古代的人是怎么把长城建起来的呢?”
• 行动辅导:组织好讨论的秩序,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有机会发言。当孩子的想法比较幼稚或不合理时,不要直接否定,而是用温和的方式引导孩子思考其他可能性。
• 实践拓展环节
• 思维引导:在孩子进行手工制作和歌曲演唱时,启发孩子的创造力,如鼓励孩子在制作国旗时添加自己的创意元素,在演唱歌曲时加入自己的动作。引导孩子思考如何更好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和情感表达能力。
• 行动辅导:与孩子密切合作,根据孩子的能力和特点合理分配任务。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但不要代替孩子完成任务,让孩子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2.孩子
自主体验环节
• “我要学”:积极主动地观察和体验,认真听家人的讲解,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和看到的情景。
• “要学我”:把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分享给家人,比如“我看到国旗上的星星亮亮的,像眼睛一样”,通过分享让家人了解自己的体验,同时也加深自己的印象。
合作探究环节
· “我要学”:认真倾听家人的故事和讨论,积极思考问题,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疑问。例如,在听爱国故事时,问“王二小不怕敌人吗”。
· “要学我”:向家人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如“我觉得我们可以像王二小一样,勇敢地帮助别人”,通过展示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实践拓展环节
·“我要学”:主动参与手工制作和歌曲演唱,学习与同伴合作的方法和技巧。在手工制作中学习如何使用工具,在歌曲演唱中学习如何发音和把握节奏。
·“要学我”:向家人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如“我做的国旗好看吗”“我唱歌好听吗”,通过展示获得家人的肯定和鼓励,增强自信心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课后
1.父母
• 和孩子一起回顾课程中的活动内容,通过唱爱国儿歌、看爱国图片等方式强化孩子对“爱祖国”的认识。例如,再次唱起在课程中学习的爱国歌曲,一起欣赏孩子在课程中画的关于祖国的画,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记忆。
• 关注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当孩子做出与爱国相关的行为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比如孩子看到国旗时主动敬礼,要肯定孩子的行为,说“你做得真棒,知道尊敬国旗,你很爱我们的祖国”。
• 与孩子一起完成亲子作业,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作业要求,引导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作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和孩子一起画关于祖国的画时,引导孩子回忆在课程中了解到的祖国标志性事物,鼓励孩子把它们画下来。
• 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关注祖国的事物,如观看关于祖国的动画片、阅读爱国主题的绘本等。同时,持续观察孩子的行为变化,适时调整教育方法,巩固孩子“爱祖国”的意识和行为。
2.孩子
• 把自己在课程中制作的手工和画的画展示在自己的房间里,经常看看,回忆在课程中与家人、同伴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强化对“爱祖国”的美好感受。
• 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向家人和朋友介绍自己了解到的祖国知识,如“我知道长城很长很长,是古代人建的”,通过分享进一步加深对祖国的认识。
• 当看到国旗、听到国歌时,要像在课程中学到的那样,立正、敬礼,表达对祖国的尊敬。
• 继续关注与祖国相关的事物,如在电视上看到关于祖国的新闻、节目时,认真观看,积极向家人表达自己的感受,不断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