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小学亲子课程】第十八课 生活小当家,生命大尊重

作者:杨丰烈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41

【养育成长课·三自·行动自理·日常生活】(A)

【小学亲子课程】第十八课 生活小当家,生命大尊重

一、场景选择

选择公园作为课程场景。小学阶段的孩子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公园丰富的自然环境和多样的人群活动,能为他们提供直观且丰富的学习素材。在这里,孩子可以更直接地观察生命的多样性,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便于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促进三代人共同参与和互动。

二、知识链接

1.语文:运用语文知识描述公园中的景色、动植物的特点,进行故事创作和表达自己的感受,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2.数学:在公园活动中,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距离测量、时间计算、物品数量统计等,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科学:结合科学课程中关于动植物、生态系统的知识,了解公园中生物的生存环境和相互关系,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4.道德与法治:依据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关于尊重生命、遵守社会公德、保护环境等内容,引导孩子在公园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尊重他人和自然。

三、课程内容

(一)亲子目标

1.让孩子和家长共同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行为和对自然生命的尊重是紧密相连的,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2.通过公园活动,促进三代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传承家庭美德和优良传统,营造尊重生命、关爱自然的家庭氛围。

3.引导孩子将尊重生命的意识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滴中,从自身做起,影响身边的人,共同为保护自然环境贡献力量。

(二)亲子过程

1. 自主体验(60分钟)

• 活动一:公园生命大发现

• 父母、爷爷奶奶和孩子一起在公园中漫步,观察公园中的动植物。孩子可以用语文知识描述自己看到的动植物,如“那朵花像一个粉色的小喇叭”。

• 让孩子用放大镜观察昆虫,了解它们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初步的认识。

• 记录下自己发现的不同种类的动植物,用绘画或文字的形式进行记录,提高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 活动二:安全标识大识别

• 在公园中寻找各种安全标识,如“禁止攀爬”“注意安全”等。

• 父母和爷爷奶奶向孩子解释这些安全标识的含义和作用,引导孩子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理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 让孩子自己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还在哪里见过类似的安全标识,以及应该如何遵守。

2. 合作探究(60分钟)

• 活动一:生态系统大讨论

• 大家围坐在一起,讨论公园中的生态系统。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思考“如果公园里没有了树木,会对其他生物造成什么影响?”等问题,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分析。

• 每个家庭成员分享自己对生态系统的理解和认识,共同探讨如何保护公园的生态环境。

• 让孩子用数学知识统计公园中不同种类植物的数量,分析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进一步了解生态系统的平衡。

• 活动二:尊重生命案例分析

• 选取一些在公园中常见的尊重生命或不尊重生命的案例,如有人给小鸟喂食,有人践踏草坪等,让父母和孩子一起分析这些案例。

• 讨论案例中人物的行为和动机,以及这些行为对生命造成的影响,引导孩子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分析和评价。

• 让孩子思考如果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会怎么做,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行动能力。

3. 实践拓展(60分钟)

• 活动一:公园垃圾清理行动

• 准备好垃圾袋和工具,父母、爷爷奶奶和孩子一起在公园中进行垃圾清理。

• 让孩子将捡到的垃圾进行分类,了解不同垃圾的处理方式,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分类。

• 向其他游客宣传环保知识,倡导大家共同保护公园环境,提高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 活动二:自制植物养护牌

• 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植物养护牌,如用木板、彩笔等。

• 孩子可以用语文知识为植物写一段介绍,如植物的名称、特点、养护方法等。

• 将制作好的养护牌挂在公园的植物上,提醒大家爱护植物,为保护自然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亲子作业

1. 体验卡

• 在公园中,我发现______的行为对生命不够尊重,原因是______,我认为可以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

• 通过观察公园中的动植物,我学到了______的知识,这让我对生命的理解更加深刻,我会更加______。

• 在垃圾清理行动中,我捡到了______种垃圾,其中______垃圾最多,这让我认识到______。

2. 探究卡

• ( )在公园中,我们可以随意采摘花朵。

• ( )保护公园的生态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 ( )只要自己不破坏环境,别人破坏与我无关。

3. 实践卡

• 设计一份家庭环保行动计划,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垃圾产生、节约能源等,运用数学知识制定具体的目标和措施。

• 在家里种植一盆植物,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用语文知识写观察日记,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养护。

• 组织一次家庭环保宣传活动,向邻居或社区居民宣传环保知识,制作宣传海报,运用美术和语文知识进行设计和创作。

四、亲子要求

(一)课前

1.父母

• 提前与孩子沟通课程内容和活动安排,让孩子对公园活动充满期待。

• 准备好活动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放大镜、垃圾袋、制作养护牌的材料等。

• 了解公园的安全注意事项,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确保活动过程中的安全。

2.孩子

• 了解课程的大致内容和目标,准备好观察记录的笔记本和笔。

• 穿着适合户外活动的服装和鞋子,做好防晒和防蚊措施。

(二)课中

1.父母

• 自主体验环节

• 思维引导:在孩子观察动植物和识别安全标识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深入思考,如“你觉得这种昆虫为什么会生活在这个地方?”“这个安全标识为什么要设置在这里?”等。

• 行动辅导: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空间,但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如教孩子如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如何识别安全标识等。

• 合作探究环节

• 思维引导: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引导孩子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问题,如“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生态系统为什么需要平衡?”“用道德与法治的知识解释一下,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公园环境?”

• 行动辅导:组织好讨论的秩序,确保每个家庭成员都有机会发言,当出现不同观点时,引导大家进行理性的辩论和交流,避免争吵。

• 实践拓展环节

• 思维引导:在垃圾清理行动和制作养护牌活动中,启发孩子的创新思维,如“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保护公园环境?”“怎样让养护牌更有吸引力?”

• 行动辅导:与孩子密切合作,分工明确,在孩子操作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安全。

2.孩子

• 自主体验环节

• “我要学”:积极主动地观察动植物和识别安全标识,认真记录自己的发现和感受,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父母和爷爷奶奶请教。

• “要学我”:将自己观察到的有趣现象和学到的新知识分享给家人,如“我发现蚂蚁是通过触角来交流的”。

合作探究环节

“我要学”:认真倾听家人的观点和想法,积极参与讨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要学我”:向家人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和分析方法,如“我是从科学课上学到的食物链知识来分析这个生态系统的”。

实践拓展环节

“我要学”:主动承担自己的任务,认真学习垃圾清理和制作养护牌的技能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要学我”:向家人展示自己的成果和进步,如“我把垃圾分类得很准确”“我制作的养护牌很漂亮”。

(三)课后

1.父母

• 和孩子一起回顾公园活动的过程和收获,强化孩子对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的认识。可以通过聊天、制作活动纪念册等方式,让孩子更深刻地记住这些经历。

• 关注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鼓励孩子将在公园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当孩子做出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的行为时,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

• 与孩子共同完成亲子作业,帮助孩子理解作业的要求,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和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 定期组织类似的户外活动,让孩子有更多机会接触自然、观察生命,持续培养孩子尊重生命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孩子

• 整理自己在公园活动中的观察记录、绘画作品和照片,制作成一份精美的手抄报或小画册,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 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环保规则,如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进行垃圾分类等。同时,提醒家人和朋友一起保护环境。

• 坚持记录自己种植植物的生长情况,不断总结养护经验,与家人分享植物成长的喜悦。

• 积极向身边的人宣传环保知识和尊重生命的理念,用自己的行动影响他人,共同营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更新:2025-03-22 10:51:12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