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亲子课程】第十三课 小小自省家
【养育成长课·三自·行为自律·自省】(A)
【幼儿园亲子课程】第十三课 小小自省家
一、场景选择
幼儿园教室:教室是幼儿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在这里可以观察到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便于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反思。
家庭客厅:客厅是家庭活动的中心,孩子在客厅的活动中会展现出各种行为,通过在客厅的活动,能让孩子在熟悉的环境中进行自省。
小区花园:花园有丰富的自然环境和社交场景,孩子在花园中与他人互动时,可能会出现各种行为问题,这为他们提供了自省的机会。
二、知识链接
道德与法治:对应幼儿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关于自我反思、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等内容,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自省意识和自律观念。
语文:通过儿歌、故事等形式,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让他们能够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行为和感受,促进自我认知和情感表达。
数学:在整理物品、分配任务等活动中,涉及到数量、顺序等数学概念,能让孩子初步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秩序感和规划能力,这与自省后调整行为的自律表现相关。
英语:学习一些与行为、情绪等相关的英语词汇和简单句子,如“good(好的)”“bad(坏的)”“angry(生气的)”等,拓宽孩子的语言视野。
科学:在观察自然现象、进行小实验等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让他们学会从现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这有助于他们在自省中发现自己行为的不足。
三、课程内容
(一)亲子目标
1.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行为表现,学会区分好的行为和不好的行为,培养自我认知能力。
2.引导孩子在出现行为问题时,能够主动进行自我反思,找出问题所在,并尝试提出解决办法,增强自省能力。
3.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自律能力,让他们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律水平。
4.促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让三代人在共同的活动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帮助孩子更好地进行自省和成长。
(二)亲子过程
1. 自主体验(60分钟)
• 幼儿园教室:活动小观察(20分钟)
• 活动内容:亲子团来到幼儿园教室,参与幼儿园的集体活动,如手工制作、故事分享等。在活动过程中,家长引导孩子观察自己和其他小朋友的行为表现,让他们注意哪些行为是大家喜欢的,哪些行为是不被认可的。例如,问孩子“你觉得哪个小朋友在手工制作时做得很好呀?他是怎么做的呢?”
• 知识链接:涉及道德与法治中行为规范的认知,以及语文的观察描述能力。让孩子在实际活动中观察和感受不同行为的差异,为自省奠定基础。
• 价值观引导: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让他们明白良好的行为会得到大家的喜爱,从而激发他们自我约束的意识。
• 家庭客厅:生活小回顾(20分钟)
• 活动内容:亲子团回到家庭客厅,一起回顾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家长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回忆自己做过的事情,如“今天早上你有没有乖乖刷牙呀?”“你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有没有抢玩具呢?”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 知识链接:联系语文的语言表达和记忆能力,以及道德与法治中对日常行为的反思。让孩子在回顾中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合适,培养他们的自省意识。
• 价值观引导:培养孩子的自我反思能力,让他们明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通过反思可以不断改进自己。
• 小区花园:社交小体验(20分钟)
• 活动内容:亲子团来到小区花园,孩子可以自由地与其他小朋友玩耍。在玩耍过程中,家长引导孩子注意自己与他人交往时的行为和情绪,当出现冲突或问题时,让孩子尝试自己解决。例如,当孩子与小朋友争抢玩具时,问孩子“你觉得这样抢玩具对不对呀?我们可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 知识链接:涉及道德与法治中人际交往的规则和情绪管理的内容,以及语文的沟通表达能力。让孩子在社交体验中学会处理问题,提高他们的自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价值观引导: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让他们明白在与他人交往中要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同时也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以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2. 合作探究(90分钟)
• 幼儿园教室:行为大讨论(30分钟)
• 活动内容:亲子团围坐在一起,讨论在幼儿园教室活动中观察到的行为表现。每个家庭代表分享自己看到的好行为和不好的行为,并分析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影响。然后,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改进不好的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会在活动中吵闹呢?我们可以怎么做让他安静下来呢?”
• 知识链接:综合运用道德与法治、语文等学科知识,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讨论,让孩子深入思考行为的对错和影响,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价值观引导:培养孩子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让他们明白通过集体的智慧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从而促进自我改进。
• 家庭客厅:问题共解决(30分钟)
• 活动内容:亲子团继续围绕在家庭客厅回顾中发现的行为问题进行讨论,重点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每个家庭代表分享自己在处理类似问题时的经验和方法,然后大家一起总结出一些通用的解决策略。例如,当孩子不按时睡觉的问题,讨论“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让孩子每天按时上床睡觉呢?”最后,每个孩子制定一个简单的改进计划,如每天晚上几点上床睡觉,睡觉前要做哪些事情等。
• 知识链接:涉及道德与法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自我管理的内容,以及语文的表达和交流能力。通过研讨,让孩子学会总结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管理意识。
• 价值观引导:培养孩子的规划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明白通过制定计划和采取行动,可以有效地改进自己的行为,实现自我成长。
• 小区花园:社交智慧谈(30分钟)
• 活动内容:亲子团回顾在小区花园社交体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讨论如何提高自己的社交智慧。每个家庭代表分享自己在社交中的技巧和心得,然后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合作和分享。例如,讨论“当你想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应该怎么说呢?”“如果小朋友不愿意和你分享玩具,你会怎么做呢?”通过讨论,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省意识。
• 知识链接:结合道德与法治中人际交往的技巧和情绪管理的知识,以及语文的表达和沟通能力。通过研讨,让孩子学会处理社交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交智慧和情绪调节能力。
• 价值观引导: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社交能力,让他们明白在与他人交往中,要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同时也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以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3. 实践拓展(120分钟)
• 幼儿园教室:行为小监督(40分钟)
• 活动内容:在幼儿园教室开展“行为小监督”活动。孩子们分成小组,互相监督对方的行为表现。当发现小组内的小朋友有好的行为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当发现有不好的行为时,要友善地提醒并帮助他改正。家长在一旁观察和引导,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监督和被监督。例如,当一个小朋友主动帮助老师整理玩具时,其他小朋友要及时说“你做得真棒,我们要向你学习!”当一个小朋友在活动中吵闹时,其他小朋友可以说“我们在活动,要安静一点哦。”
• 知识链接:涉及道德与法治中行为规范的实践和监督,以及语文的表达和沟通能力。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强化对行为规范的认知,同时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和帮助他人改进不足,进一步提高自省和自律能力。
• 价值观引导: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有责任维护良好的行为秩序,并且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能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行为。
• 家庭客厅:习惯养成挑战(40分钟)
• 活动内容:亲子团在家庭客厅进行“习惯养成挑战”活动。根据之前制定的改进计划,每个孩子选择一个自己想要养成的好习惯进行挑战,如每天自己整理玩具、每天按时刷牙等。在挑战过程中,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奖励机制,当孩子成功完成挑战时,给予适当的奖励,如一个小贴纸、一颗小星星等。同时,家长要鼓励孩子坚持下去,遇到困难时要积极想办法克服。例如,如果孩子连续三天自己整理玩具,就可以得到一个小贴纸,积累一定数量的小贴纸可以兑换一个小礼物。
• 知识链接:联系数学的计数概念和时间管理概念,以及道德与法治中自我管理和坚持的品质。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习惯,提高自我约束和坚持的能力,同时也能让他们在不断的挑战中进行自我反思和调整。
• 价值观引导: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和毅力,让他们明白通过坚持和努力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实现自我提升。
• 小区花园:文明小使者(40分钟)
• 活动内容:亲子团在小区花园开展“文明小使者”活动。孩子们制作一些文明宣传卡片,上面写上文明行为的标语,如“爱护花草树木”“不随地吐痰”等。然后,孩子们在花园里向其他居民宣传文明行为,发放宣传卡片,并提醒大家要遵守文明规则。在活动过程中,家长要引导孩子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文明礼貌。例如,孩子可以说“叔叔阿姨,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让我们的花园更美丽。”
• 知识链接:涉及道德与法治中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的宣传,以及语文的表达和沟通能力。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传播文明理念,同时也能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明行为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自省和自律意识。
• 价值观引导: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他们明白自己是社会的一员,有责任为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且在宣传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文明要求。
(三)亲子作业
1. 体验卡
• 在幼儿园教室的“行为小监督”活动中,我发现______小朋友的行为很好,他做了______,我以后也要像他一样______。
• 在家庭客厅的“习惯养成挑战”中,我选择的习惯是______,在挑战过程中我遇到的困难是______,我是这样解决的______。
• 在小区花园的“文明小使者”活动中,我向______宣传了文明行为,他(她)的反应是______,这让我觉得______。
2. 探究卡
• ( )1. 只要别人不提醒,我就可以不遵守规则。(结合规则的重要性判断)
• ( )2. 自己做错了事,只要不承认就不用改正。(根据自省和承担责任的原则分析)
• ( )3. 看到别人有不好的行为,我不用去管,和我没关系。(从社会责任感和互相监督的角度判断)
3. 实践卡
• 我将在接下来的一周内,每天晚上睡觉前反思自己当天的行为,记录下一件做得好的事情和一件需要改进的事情。
• 我要和家人一起制定一个家庭文明公约,大家一起遵守,并且每周进行一次检查和总结。
• 我打算在小区里组织一次文明活动,如垃圾分类宣传活动,邀请小伙伴们一起参加。
四、亲子要求
(一)课前
1. 父母
• 与幼儿园老师沟通,确定在幼儿园教室开展活动的具体时间和内容,准备必要的活动材料,如宣传卡片、小贴纸等。
• 在家中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合回顾和讨论的环境,准备一些小奖品用于“习惯养成挑战”活动。
• 提前带孩子熟悉小区花园的环境,了解可能会遇到的情况,为“文明小使者”活动做好准备。
• 引导孩子回顾幼儿园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生物等学科中与行为规范、自我反思等相关的知识。
2. 孩子
• 了解活动的大致内容和流程,对活动充满期待。
• 准备一个小本子,用于记录自己在活动中的观察和反思。
• 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一些行为问题,为活动中的讨论和改进做好准备。
(二)课中
1. 父母
• 自主体验环节
• 思维引导: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引导孩子观察和思考行为的好坏,如“你看那个小朋友把玩具收拾得整整齐齐,就像小士兵归队一样,多棒呀!”
• 行动辅导:在活动过程中,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确保孩子的安全。
• 合作探究环节
• 思维引导: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如“除了我们说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
• 行动辅导:组织好讨论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发言,当孩子之间出现分歧时,引导他们进行友好的交流和协商。
• 实践拓展环节
• 思维引导:在孩子进行实践活动时,引导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实际中,如“我们之前讨论过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做,现在试试看。”
• 行动辅导:协助孩子完成实践任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但要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
2. 孩子
• 自主体验环节
• “我要学”:认真观察和体验活动中的各种行为,积极思考,主动向家长和老师请教问题。
• “要学我”:向家人和小伙伴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 合作探究环节
• “我要学”: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习他人的优点和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
• “要学我”: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为解决问题贡献自己的智慧。
• 实践拓展环节
• “我要学”: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按照计划和要求完成任务,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 “要学我”:主动承担责任,遇到问题时不害怕,努力自己解决,同时向家人和小伙伴展示自己的成果和进步。
(三)课后
1. 父母
• 和孩子一起回顾活动中的经历和收获,通过聊天、讲故事等方式加深孩子的记忆,强化他们的自省意识。
• 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继续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遇到问题时主动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
• 定期与孩子一起检查“习惯养成挑战”的进展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和奖励机制,帮助孩子坚持下去。
• 关注孩子在社交中的表现,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引导他们进行分析和解决,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省能力。
2. 孩子
• 整理自己在活动中记录的内容,如观察笔记、反思记录等,将它们保存好,作为自己成长的见证。
• 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运用在活动中学到的方法和技巧,如自我反思、与他人沟通等,不断提高自己的行为自律和自省能力。
• 定期回顾自己的改进计划和目标,检查自己的进展情况,看看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