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亲子课程】第十三课 探寻生命成长的智慧
【养育成长课·三自·行为自律·自省】(A)
【初中亲子课程】第十三课 探寻生命成长的智慧
一、场景选择
选择家庭客厅、社区公园和学校图书馆作为活动场景。家庭客厅是孩子熟悉且温馨的环境,便于开展深入的交流和讨论;社区公园提供了亲近自然和进行户外活动的空间,有助于孩子放松身心,激发思考;学校图书馆则拥有丰富的知识资源,能为孩子的探究学习提供有力支持。
二、知识链接
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中“做更好的自己”“生命的思考”等单元内容,引导孩子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学会自我反省,珍惜生命,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语文:通过阅读和分析描写自我成长、人生哲理的文学作品,如《论语》中的经典语句、鲁迅的《故乡》等,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从文学作品中汲取智慧,深化对自省的理解。
数学:运用统计图表记录自己的学习时间、运动时间、娱乐时间等,分析自己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培养理性思维和自我管理能力。
英语:学习与自我反思、成长进步相关的英语词汇和句子,如“reflect on”(反思)、“make progress”(取得进步)等,提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自省的表达和理解。
科学:了解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规律,以及情绪对行为和健康的影响,为孩子进行自我反省提供科学依据。
生物:从生物学角度认识生命的独特性和珍贵性,理解生命的成长和发展需要不断适应环境和自我调整,从而更加重视自我反省和自我提升。
三、课程内容
【亲子目标】
1.帮助初中孩子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认识到自省是实现自我成长和尊重生命的重要途径。
2.培养孩子的自省意识和能力,让孩子学会从自身行为、思想和情绪等方面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3.促进三代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
4.引导孩子将自省与实际行动相结合,在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践行尊重生命的理念,培养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亲子过程】
1.自主体验
• 家庭时光胶囊
• 父母和孩子一起制作“家庭时光胶囊”,在胶囊中放入代表自己近期行为、感受和目标的物品,如照片、日记、小纸条等。
• 每个人分享自己放入物品的原因和背后的故事,然后将时光胶囊密封保存,约定在一段时间后再次打开,看看自己是否实现了目标,有哪些成长和变化。
• 公园自然反思
• 全家前往社区公园,选择一个安静的角落坐下。孩子闭上眼睛,用心感受大自然的声音、气息和温度,思考自己在生活中的行为是否与自然和谐相处。
• 父母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植物和动物,讨论生命的顽强和脆弱,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尊重和保护它们。
• 孩子用画笔记录下自己在公园中的所见所感,回到家后与家人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思考。
• 图书馆智慧之旅
• 带领孩子来到学校图书馆,让孩子自主选择一本与自我成长、人生哲理相关的书籍进行阅读。
• 阅读结束后,孩子与父母分享书中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和启示,父母可以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与孩子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2.合作探究
• 自省案例分析
• 父母收集一些关于名人或身边人通过自省实现自我成长和成功的案例,如孔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富兰克林的十三项美德修炼等。
• 全家围坐在一起,共同分析这些案例。孩子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父母和爷爷奶奶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如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进行自省的,自省对他们的人生产生了哪些影响,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 通过讨论,让孩子明白自省的方法和重要性,以及如何将自省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 成长烦恼辩论会
• 设定辩题:“成长中的烦恼是阻碍还是动力”。
• 父母和孩子分成两组进行辩论,爷爷奶奶作为评委。在辩论过程中,双方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对对方的观点进行质疑和反驳。
• 辩论结束后,爷爷奶奶进行总结和点评,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成长中的烦恼,学会通过自省来解决问题,将烦恼转化为成长的动力。
3.实践拓展
• 制定个人自省计划
• 孩子根据自己在自主体验和合作探究中的收获,制定一份个人自省计划。计划内容可以包括自省的时间、方式、内容和目标等。
• 父母和爷爷奶奶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孩子完善计划。然后,孩子将计划写在一张纸上,并张贴在显眼的位置,提醒自己每天按照计划进行自省。
• 社区公益行动反思
• 全家一起参加一次社区公益活动,如关爱孤寡老人、环保志愿活动等。
• 活动结束后,孩子和父母一起回顾活动过程,思考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有哪些做得好的地方,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 孩子撰写一篇活动反思日记,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并提出今后在公益活动中可以采取的改进措施。
【亲子作业】
1. 体验卡
• 在制作“家庭时光胶囊”的过程中,我最想放入的物品是______,因为它代表了______,通过这次活动,我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即______。
• 在公园观察自然生命时,我发现______的生命状态让我深受触动,这让我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做到了尊重生命,我以后会______。
• 通过分析自省案例和参加辩论会,我明白了自省的关键在于______,在生活中我应该______,以更好地实现自我成长和尊重生命。
2.探究卡
• ( )只有犯了错误才需要进行自省。
• ( )自省只是自己的事情,不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 ( )成长中的烦恼都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只能被动接受。
3. 实践卡
• 坚持按照个人自省计划进行一周的自省,并记录下自己的反思内容和改进措施。
• 组织一次家庭自省分享会,与家人交流自己在本周内的自省收获和成长。
• 设计一份“尊重生命”的宣传海报,并在社区或学校进行张贴宣传。
四、亲子要求
【课前】
1.父母的准备工作
• 信息收集:收集与自省、自我成长、尊重生命等相关的资料,包括案例、文章、书籍、视频等,为课程中的讨论和分析提供素材。
• 工具准备:准备制作“家庭时光胶囊”的材料,如盒子、纸张、画笔等;准备辩论会所需的道具,如计分牌、话筒等。
• 场地安排:提前确定公园和图书馆的活动区域,确保活动场地安全、适宜。同时,在家中安排一个舒适的空间用于家庭讨论和活动。
• 安全保障:了解公园和图书馆的安全情况,提醒家人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安全。准备一些常用的药品和急救用品,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2.孩子的准备工作
• 知识预习:提前阅读一些关于自省、自我成长的书籍或文章,了解相关的概念和知识,为课程学习做好准备。
• 问题准备:思考自己在自省方面存在的疑问和困惑,记录下来,在课程中与家人共同探讨。
• 物品准备:准备好自己的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以便在活动中记录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课中】
1.父母的做法和要求
自主体验环节
• 思维引导:在制作“家庭时光胶囊”、公园自然反思和图书馆阅读过程中,父母要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如通过回顾自己的行为和感受,思考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通过观察自然生命,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通过阅读书籍,汲取智慧和启示。
• 行动辅导:指导孩子正确使用制作工具,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在公园活动中,提醒孩子注意安全,遵守公园的规定;在图书馆阅读时,教导孩子尊重书籍和他人,保持安静。
合作探究环节
• 思维引导:在自省案例分析和成长烦恼辩论会中,鼓励孩子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当孩子的观点出现偏差时,父母要及时引导孩子进行反思和修正,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引导孩子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 行动辅导:组织好讨论和辩论的秩序,确保每个家庭成员都有机会参与。在辩论过程中,要引导双方尊重对方的观点,进行理性的辩论。当孩子在表达上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鼓励,让孩子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实践拓展环节
• 思维引导:在制定个人自省计划和进行社区公益行动反思时,引导孩子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鼓励孩子发挥创意,提出独特的想法和建议。帮助孩子分析在公益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孩子从自省的角度寻找解决办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行动辅导:帮助孩子将计划细化为具体的行动步骤,指导孩子如何实施计划。在社区公益行动中,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确保活动的安全和顺利进行。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活动,勇于承担责任,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2.孩子的做法和要求
自主体验环节
• “我要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制作“家庭时光胶囊”、公园自然反思和图书馆阅读活动,认真观察和记录相关信息。主动向父母请教不懂的问题,努力学习自省的方法和技巧。
• “要学我”:在活动过程中,展示自己的学习热情和认真态度,带动家人一起积极参与。将自己的观察发现和思考与家人分享,为家庭的学习氛围做出贡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家人,让家人感受到自省的重要性。
合作探究环节
• “我要学”:在自省案例分析和成长烦恼辩论会中,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认真倾听家人的发言,学习他人的思考方式和辩论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要学我”: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参与讨论和辩论,尊重他人的观点,不进行人身攻击。通过自己的表现,引导家人进行深入的思考和交流。用清晰的逻辑和有力的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让家人对自己的想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实践拓展环节
• “我要学”:在制定个人自省计划和进行社区公益行动反思时,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学习如何制定合理的计划和进行有效的反思。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努力按照计划实施自省行动。
• “要学我”:认真执行个人自省计划,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在社区公益行动中,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家人和社区树立榜样。将自省的成果运用到实际行动中,用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的人,共同营造尊重生命、积极向上的氛围。
【课后】
父母的巩固做法
回顾与总结:和孩子一起回顾课程中的活动和讨论内容,总结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孩子梳理在自省方面的收获和成长,强化正确的观念和行为。可以通过聊天、写日记等方式,让孩子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成长过程。
监督与鼓励:监督孩子执行个人自省计划的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关注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孩子的进步和不足,并给予适当的反馈和指导。
持续学习:与孩子一起关注自省、自我成长等方面的新知识和新动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可以通过阅读书籍、观看视频、参加讲座等方式进行学习。与孩子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促进亲子之间的共同成长。
家庭互动:继续加强家庭互动,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定期组织家庭活动,如一起看电影、做游戏、户外运动等,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在活动中,鼓励孩子分享自己的自省经历和感受,让家庭成为孩子成长的温暖港湾。
2.孩子的巩固做法
整理与反思:整理自己在课程中的笔记和记录,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总结自己在自省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制定改进计划。可以将自己的反思内容写在日记中,以便更好地回顾和总结。
坚持实践:严格按照个人自省计划执行,养成良好的自省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践行自省的理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行动中。遇到问题时,主动进行反思,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分享与交流:将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和体会与同学、朋友分享,与他们交流自省的经验和方法。同时,也可以从他人那里学习到新的知识和观点。积极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相关活动,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自我提升: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的书籍和文章,进一步提升自己对自省和自我成长的认识和理解。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成长和进步。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