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亲子课程】第十二课 点亮生命之光
【养育成长课·三自·行为自律·自爱】(小学)
【小学亲子课程】第十二课 点亮生命之光
一、场景选择
选择学校教室和校园作为主要场景,同时结合家庭环境,为小孩子打造一个既熟悉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成长空间。
二、知识链接
道德与法治:结合《道德与法治》中“我与他人”“我与集体”等单元内容,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学会尊重他人,培养集体荣誉感。
语文:通过阅读和分析描写自我成长、友情、师生情谊的文学作品,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从文学作品中汲取精神力量,深化对自爱的理解。
数学:运用数学统计方法,记录自己的学习时间、运动时间、睡眠时间等,分析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培养理性思维和自我管理能力。
英语:学习与健康生活、友谊、校园生活等相关的英语词汇和句子,提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自爱的理解和表达。
科学:了解人体生理结构和健康知识,如合理饮食、运动对身体的影响,以及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为培养自爱的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
三、课程内容
【亲子目标】
1.帮助小孩子树立正确的自爱观念,认识到自爱是尊重生命、追求自我成长和幸福的基础。
2.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情绪管理能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3.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增强班级凝聚力,让孩子在集体的支持和关爱中更好地实现自爱。
4.引导孩子将自爱与社会责任感相结合,学会在关爱自己的同时,关心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亲子过程】
1.自主体验
• 校园健康大使
• 孩子担任校园健康大使,带领同学们进行校园健康检查,如清洁卫生死角、检查消防设施等。
• 孩子观察校园中的生命现象,如植物的生长、鸟类的活动等,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发现。
2.合作探究
• 自爱故事分享会
• 孩子分享自己或他人身上的自爱故事,父母和老师引导孩子思考故事背后的含义和启示。
3.实践拓展
• 制定班级自爱计划
• 孩子和老师一起制定班级自爱计划,内容包括健康生活习惯、学习目标、情绪管理方法等。
• 社区公益行动
• 选择一个与生命关爱相关的社区公益项目,如关爱老人、环保志愿活动等。
• 全班同学一起参与公益行动,孩子在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如陪伴老人聊天、清理垃圾等。
【亲子作业】
1.体验卡
• 在校园健康检查中,我发现校园的健康状况有______,这让我意识到______,我可以为校园的健康做______。
• 在观察校园生命现象时,我最深刻的发现是______,这让我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即______,我以后会______。
2.探究卡
• ( )只要满足自己的所有需求就是自爱。
• ( )情绪不好时可以随意发泄,不需要考虑他人感受。
• ( )关爱他人与自爱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3.实践卡
• 设计一份一周的个人健康饮食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记录自己的饮食感受和身体变化。
• 组织一次班级情绪分享会,与同学们交流自己本周遇到的情绪问题及解决方法。
• 参与一次社区环保宣传活动,制作宣传海报,向社区居民宣传环保知识,倡导关爱自然生命。
四、亲子要求
【课前】
1.父母的准备工作
信息收集:收集与自爱、健康生活、情绪管理等相关的资料,包括案例、文章、视频等,为课程中的讨论和分析提供素材。
工具准备:准备校园健康检查所需的工具,如清洁工具、检查表等;准备相机、笔记本等用于校园观察记录的工具。
场地安排:提前确定校园的活动区域,确保活动场地安全、适宜。
安全保障:了解校园的安全情况,提醒家人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安全。准备一些常用的药品和急救用品,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2.孩子的准备工作
知识预习:提前阅读一些关于自爱、生命教育的书籍或文章,了解相关的概念和知识,为课程学习做好准备。
问题准备:思考自己在自爱方面存在的疑问和困惑,记录下来,在课程中与家人共同探讨。
物品准备
• 准备好自己的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以便在活动中记录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 准备一些用于制作宣传海报的材料,如彩笔、彩纸等,为社区环保宣传活动做准备。
【课中】
1.父母的做法和要求
自主体验环节
• 思维引导:在孩子担任校园健康大使和观察校园生命现象时,父母要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比如,在健康检查中,引导孩子思考卫生状况与健康的关系;在观察生命现象时,启发孩子思考生命的成长和变化规律,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 行动辅导:指导孩子正确使用检查工具,确保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醒孩子在观察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不要破坏校园环境和动植物。
合作探究环节
• 思维引导:在自爱故事分享会中,鼓励孩子积极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想法。当孩子分享完后,引导孩子深入分析故事中体现的自爱行为和品质,以及这些行为和品质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孩子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这些自爱行为。
• 行动辅导:组织好分享会的秩序,确保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发言。当孩子在表达上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鼓励,让孩子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实践拓展环节
• 思维引导:在制定班级自爱计划和参与社区公益行动时,引导孩子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和社区需求,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鼓励孩子发挥创意,提出独特的想法和建议,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 行动辅导:帮助孩子将计划细化为具体的行动步骤,指导孩子如何实施计划。在社区公益行动中,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确保活动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2.孩子的做法和要求
自主体验环节
• “我要学”:积极主动地参与校园健康检查和观察校园生命现象的活动,认真观察和记录相关信息。主动向父母和老师请教不懂的问题,努力学习健康知识和观察方法。
• “要学我”:在活动过程中,展示自己的学习热情和认真态度,带动同学们一起积极参与。将自己的观察发现和思考与同学们分享,为班级的学习氛围做出贡献。
合作探究环节
• “我要学”:在自爱故事分享会中,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想法。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学习他人的优点和经验。
• “要学我”:以真诚、友善的态度参与分享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通过自己的表现,引导同学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交流。
实践拓展环节
• “我要学”:在制定班级自爱计划和参与社区公益行动时,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学习如何制定合理的计划和参与社会活动。
• “要学我”:认真执行班级自爱计划,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实现班级目标。在社区公益行动中,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为班级和社区树立榜样。
【课后】
1.父母的巩固做法
回顾与总结:和孩子一起回顾课程中的活动和讨论内容,总结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孩子梳理在自爱方面的收获和成长,强化正确的观念和行为。
监督与鼓励:监督孩子执行班级自爱计划和个人健康饮食计划的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寻找解决办法。
持续学习:与孩子一起关注自爱、健康生活等方面的新知识和新动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可以通过阅读书籍、观看视频、参加讲座等方式进行学习。
家庭互动:继续加强家庭互动,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定期组织家庭活动,如一起看电影、做游戏、户外运动等,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2.孩子的巩固做法
整理与反思:整理自己在课程中的笔记和记录,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总结自己在自爱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制定改进计划。
坚持实践:严格按照班级自爱计划和个人健康饮食计划执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践行自爱的理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行动中。
分享与交流:将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和体会与同学、朋友分享,与他们交流自爱的经验和方法。同时,也可以从他人那里学习到新的知识和观点。
自我提升: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的书籍和文章,进一步提升自己对自爱的认识和理解。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