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亲子课程】第七课 有计划,善生存
【养育成长课·三生·生存能力·有计划】
【小学亲子课程】第七课 有计划,善生存
一、场景
1.家庭: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在这里可以围绕日常生活、学习、家务等方面进行计划的制定和实践,让孩子感受计划对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公园:公园环境开阔,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可以组织亲子活动,如野餐、徒步等,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会规划时间、安排行程和资源分配。
3.科技馆:科技馆充满了科技元素和探索的乐趣。通过参观科技馆的展览和参与互动体验项目,孩子可以了解科技发展的规划和创新,培养对未来的规划意识和科学思维。
二、知识链接
道德与法治:对应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关于责任意识、规则意识、自我管理等内容,让孩子明白有计划地生活是一种对自己和家庭负责的表现,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语文:结合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和写作训练,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以便更好地制定和表达计划。同时,一些文学作品中也蕴含着关于规划和决策的智慧,可以引导孩子从中学习。
数学: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涉及到时间计算、资源分配、预算规划等方面,需要运用数学知识。通过实际操作,让孩子巩固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英语:可以引导孩子用英语记录计划、描述活动,提高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了解一些国外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中关于计划的理念和方法,拓宽孩子的国际视野。
科学:科技馆中的科技展览和实验项目可以让孩子了解科学研究和创新的过程,其中包含着严谨的计划和规划。通过观察和参与,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和规划能力。
三、课程内容
(一)亲子目标
1.让孩子理解计划的概念和重要性,学会制定简单的计划,包括学习计划、生活计划、活动计划等。
2.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资源分配能力和决策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3.增强孩子的责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计划习惯和自律品质。
4.促进亲子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家庭凝聚力,让三代人共同在有计划的生活中成长。
(二)亲子过程
1. 自主体验(60分钟)
• 家庭:生活计划小体验(20分钟)
• 活动内容:孩子和家人一起讨论当天的家庭活动安排,如早餐吃什么、上午做什么家务、下午去哪里玩等。然后让孩子尝试制定一个简单的家庭活动计划,用图画或文字记录下来。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孩子可以自主安排自己的时间和任务,家人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监督。
• 知识链接:涉及语文的表达能力、数学的时间计算和资源分配知识,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
• 价值观引导: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明白有计划地安排生活可以让家庭更加有序和和谐。
• 公园:野餐计划大挑战(20分钟)
• 活动内容:孩子和家人一起准备去公园野餐。在出发前,让孩子制定一个野餐计划,包括准备哪些食物和饮料、需要携带哪些物品、选择哪个地点野餐等。到达公园后,按照计划进行野餐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孩子可以观察周围的环境和其他游客的活动,思考如何更好地规划野餐的时间和空间。
• 知识链接:涵盖数学的预算规划、语文的沟通表达和科学的环境观察知识,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
• 价值观引导:让孩子学会在户外活动中合理规划资源和时间,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 科技馆:参观计划巧安排(20分钟)
• 活动内容:在科技馆门口,孩子和家人一起了解科技馆的各个展厅和展览项目。然后让孩子制定一个参观计划,确定先参观哪个展厅、重点参观哪些项目、预计在每个展厅停留多长时间等。在参观过程中,孩子可以按照计划进行参观,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知识链接:涉及科学的知识储备、数学的时间规划和语文的信息获取能力,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和视野。
• 价值观引导: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和规划能力,让他们明白有计划地参观可以更好地获取知识和体验乐趣。
2. 合作探究(90分钟)
• 家庭:学习计划大讨论(30分钟)
• 活动内容:孩子和家人一起讨论学习计划的制定。首先,让孩子分享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然后大家一起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接着,根据孩子的学习目标和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包括每天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在讨论过程中,鼓励孩子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家人给予充分的尊重和支持。
• 知识链接:综合运用语文的阅读理解、数学的时间管理和道德与法治的自我管理知识,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规划能力。
• 价值观引导:让孩子明白学习需要有计划和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责任感。
• 公园:活动计划再优化(30分钟)
• 活动内容:在公园野餐结束后,孩子和家人一起回顾野餐计划的执行情况,分析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如何优化活动计划,如增加一些有趣的活动项目、调整食物和物品的准备等。最后,制定一个新的活动计划,为下次野餐做好准备。
• 知识链接:涉及数学的数据分析、语文的总结归纳和科学的创新思维知识,提高孩子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价值观引导:培养孩子的反思和改进能力,让他们明白不断优化计划可以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 科技馆:科技项目规划研讨(30分钟)
• 活动内容:在科技馆参观结束后,孩子和家人一起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科技项目,如机器人编程、航天模型制作等。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如何规划这个科技项目,包括项目的目标、步骤、所需的材料和资源等。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引导孩子查阅相关的资料和信息,了解项目的背景和技术要求。最后,制定一个详细的科技项目规划方案。
• 知识链接:涵盖科学的专业知识、数学的逻辑推理和语文的方案撰写能力,培养孩子的科技素养和规划能力。
• 价值观引导:激发孩子对科技的兴趣和创新精神,让他们明白科技项目的成功需要有严谨的规划和执行。
3. 实践拓展(120分钟)
• 家庭:一周生活计划制定(40分钟)
• 活动内容:孩子和家人一起制定一周的家庭生活计划,包括每天的饮食安排、家务分工、学习时间、娱乐活动等。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每个家庭成员的需求和意见,确保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制定完成后,将计划张贴在显眼的位置,让每个家庭成员都能看到并遵守。
• 知识链接:涉及语文的表达能力、数学的时间和资源分配知识、道德与法治的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孩子的综合素养。
• 价值观引导:培养孩子的长期规划能力和家庭责任感,让他们明白有计划地生活可以让家庭更加幸福和美满。
• 公园:社区活动策划执行(40分钟)
• 活动内容:孩子和家人一起策划一个社区活动,如公园清洁活动、亲子运动会等。首先,确定活动的主题、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然后制定活动的详细方案,包括活动流程、活动规则、所需的物资和人员安排等。在策划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中。最后,组织社区居民参与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进行协调和管理。
• 知识链接:综合运用语文的宣传推广、数学的预算规划、科学的组织管理和道德与法治的社会责任感知识,培养孩子的社会活动能力和领导能力。
• 价值观引导:让孩子学会关心社区、服务社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 科技馆:科技小发明项目实施(40分钟) · 活动内容:根据之前制定的科技项目规划方案,孩子和家人一起实施科技小发明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孩子可以学习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实验和制作。家人要给予孩子充分的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勇于尝试。如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方案,对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最终完成科技小发明,并向家人或社区展示。 · 知识链接:涉及科学的实践操作、数学的测量计算、语文的成果展示和表达能力,提升孩子的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 价值观引导: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明白通过有计划的努力可以实现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亲子作业
1. 体验卡
• 在制定家庭活动计划时,我原本以为______,但实际执行中发现______,这让我明白了计划需要______。
• 在公园野餐计划中,我遇到的困难是______,我通过______解决了这个问题,这让我知道计划要______。
• 在科技馆参观计划里,我最满意的安排是______,它让我______,我觉得一个好的计划应该______。
2. 探究卡
• ( )制定计划后就必须严格按照计划执行,不能有任何改变。(结合科技馆参观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的体验判断)
• ( )只有大人需要制定计划,小孩子不需要。(依据家庭生活和学习计划的制定过程分析)
• ( )计划制定得越详细越好,不需要考虑灵活性。(根据公园活动计划优化的讨论结果判断)
3. 实践卡
• 我要为自己制定一个月的学习提升计划,包括______,并每周和家人一起评估计划的执行情况。
• 我打算和家人一起策划一次家庭旅行,我负责______部分的计划制定,如______,并在旅行结束后总结经验。
• 我想在社区组织一次环保活动,我会先制定活动计划,包括______,然后邀请小伙伴们一起参与。
四、亲子要求
(一)课前
1.父母
• 提前确定活动场景,如家庭、公园、科技馆等,并了解相关的开放时间、注意事项等信息。
• 准备活动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纸、笔、相机、野餐用具、科技小发明所需的材料等。
• 与孩子一起讨论活动的大致内容和流程,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期待。
• 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如在公园注意交通安全、在科技馆遵守参观规则、在家庭活动中正确使用工具等。
• 引导孩子回顾之前学过的与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生物等学科相关的知识,为课程中的知识链接做好准备。
2.孩子
• 了解活动的主题和目的,对活动充满期待。
• 可以提前思考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想法,如在科技馆想参观哪些项目、在公园想开展什么活动等。
• 准备好自己的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计划和活动中的发现。
(二)课中
1.父母
• 自主体验环节
• 思维引导:在孩子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引导孩子思考计划的目标、步骤和可能遇到的问题。例如,在家庭活动计划中,问孩子“我们制定这个计划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会更合理?”“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我们怎么解决?”帮助孩子拓宽思维,完善计划。
• 行动辅导:关注孩子的行动,确保孩子的安全。当孩子在操作工具或进行活动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和示范。如在科技小发明中,教孩子正确使用工具;在公园活动中,提醒孩子注意周围环境。当孩子遇到困难时,鼓励孩子自己尝试解决,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帮助。
• 合作探究环节
• 思维引导: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如在学习计划讨论中,问孩子“除了我们想到的方法,还有其他可能的学习方法吗?”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当孩子之间出现意见分歧时,引导孩子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共同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 行动辅导:组织好讨论活动,确保每个孩子都有参与的机会。记录讨论的要点和结果,帮助孩子整理思路。在活动执行过程中,监督孩子按照计划进行,及时发现问题并引导孩子解决。
• 实践拓展环节
• 思维引导:在孩子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引导孩子不断反思和调整计划。例如,问孩子“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地方需要改进?”“如果遇到新的情况,我们的计划应该怎么调整?”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 行动辅导:协助孩子完成实践任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如在社区活动策划中,帮助孩子联系相关人员;在科技小发明实施中,提供技术指导。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实现计划的目标。
2. 孩子
• 自主体验环节
• “我要学”:认真观察和思考活动中的各种情况,积极学习制定计划的方法和技巧。主动向家人请教问题,如“这个计划应该怎么制定?”“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 “要学我”:向家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发现,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在制定家庭活动计划时,向家人说明自己的安排和理由。
• 合作探究环节
• “我要学”: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倾听家人和小伙伴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思考方法和经验。在讨论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见解。
• “要学我”:发挥自己的优势,为讨论贡献自己的智慧。如在科技项目规划研讨中,提出自己独特的创意和想法。
• 实践拓展环节
• “我要学”: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按照计划认真执行任务。在实践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 “要学我”:主动承担责任,遇到问题时不退缩,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如在科技小发明项目实施中,努力克服困难,完成自己负责的部分。同时,向家人和小伙伴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收获。
(三)课后
1.父母
• 和孩子一起回顾活动中的经历和收获,通过聊天、写日记等方式加深孩子的记忆。例如,问孩子“你觉得这次活动中最有趣的是什么?学到了什么?”
• 鼓励孩子继续保持制定计划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如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引导孩子先制定计划再解决问题。
• 帮助孩子完成亲子作业,对孩子的作业进行认真的检查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如对孩子制定的学习提升计划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孩子更好地实现目标。
• 组织家庭活动,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实践和应用计划能力。如定期进行家庭旅行、社区活动等,在活动中不断提高孩子的规划和执行能力。
2.孩子
• 整理活动中的资料和记录,如计划方案、照片、笔记等,将它们保存好,作为自己成长的见证。
• 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运用在课程中学到的方法和技巧,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生活计划等,并认真执行。
• 认真完成亲子作业,遇到困难时主动向家人请教。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 向小伙伴们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经历和收获,邀请他们一起参与有计划的活动,共同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