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亲子课程】第七课 规划生活蓝图,筑牢生存根基
【养育成长课·三生·生存能力·有计划】
【初中亲子课程】第七课 规划生活蓝图,筑牢生存根基
一、场景
选择野外露营基地作为课程场景。初中阶段的孩子开始渴望独立和探索,野外露营能让他们亲近自然,锻炼自身能力。在这个场景中,孩子们需要面对各种实际问题并进行规划解决,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知识链接
道德与法治:结合教材中关于责任意识、团队合作、尊重自然等内容,引导孩子在露营过程中遵守规则、关爱他人、保护自然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
语文:在记录露营日记、撰写活动总结、交流分享感受时,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同时,可以引导孩子欣赏自然美景,感受文学作品中对自然的描写,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数学:在规划露营行程、安排物资分配、计算费用预算等活动中,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时间规划、数量计算、成本核算等,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英语:学习与露营相关的英语词汇和表达,如帐篷、睡袋、篝火等,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可以设置与外国露营者交流的情景,让孩子在实践中运用英语。
科学:了解野外生存的科学知识,如辨别方向、寻找水源、搭建帐篷的原理等,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观察自然现象和生物特征,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生物:认识野外的植物和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态习性和生存环境,增强孩子的生态保护意识和对生命的尊重。
三、课程内容
【亲子目标】
1.让亲子共同学习野外生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尊重和珍惜自己及他人的生命。
2.培养孩子的规划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3.促进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强家庭凝聚力,让家长和孩子在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的过程中相互支持、共同成长。
4.引导孩子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尊重和保护自然生命。
【亲子过程】
1.自主体验
• 活动一:营地初体验
• 亲子团到达野外露营基地后,首先由工作人员介绍营地的基本情况、安全注意事项和周边环境。然后,每个家庭领取一套露营装备,包括帐篷、睡袋、防潮垫等。
• 家长和孩子一起寻找合适的露营地点,观察地形、风向、水源等因素,选择地势平坦、干燥、避风且远离危险区域的地方。在搭建帐篷的过程中,孩子可以学习如何识别帐篷的各个部件,掌握正确的搭建方法,家长则在一旁给予指导和帮助。
• 搭建好帐篷后,亲子团可以在营地周围自由活动,观察自然环境,认识一些常见的植物和动物。家长引导孩子思考这些生物的生存方式和与人类的关系,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多样性。
• 活动二:野外觅食体验
• 工作人员带领亲子团来到营地附近的安全区域,教他们识别一些可以食用的野生植物,如荠菜、马齿苋等,并讲解采摘和食用的注意事项。
• 亲子团分组进行采摘活动,在采摘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植物的生长环境,不随意破坏。采摘完成后,回到营地,亲子团一起将采摘的野菜清洗干净,学习如何烹饪这些野菜,如凉拌、煮汤等。通过品尝自己采摘和制作的食物,让孩子体验到野外生存的乐趣和食物的来之不易,培养他们珍惜食物和尊重生命的意识。
2. 合作探究
• 活动三:野外生存挑战辩论会
• 教师提出一些与野外生存相关的问题,如“在野外迷路了,应该先寻找水源还是先寻找安全的避难所”“遇到野生动物时,应该主动攻击还是尽量躲避”等,让亲子团分组进行辩论。
• 每个小组的家长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的利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准备。在辩论过程中,家长鼓励孩子积极发言,用充分的证据和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
•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其他小组汇报自己小组的辩论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提问和质疑,进行答辩和交流。通过辩论,让孩子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 活动四:团队协作搭建庇护所
• 亲子团分组合作,利用营地提供的材料,如树枝、树叶、塑料布等,搭建一个临时的庇护所。在搭建过程中,每个小组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
• 家长引导孩子思考如何利用自然材料和科学原理来搭建一个坚固、保暖、防雨的庇护所,如如何选择合适的树枝作为支撑结构,如何利用塑料布来防水等。在遇到问题时,小组内成员要共同讨论,寻找解决办法。
• 搭建完成后,每个小组对自己的庇护所进行介绍和展示,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评价和学习。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让他们明白团队的力量和合作的重要性。
3. 实践拓展
• 活动五:环保行动倡议
• 亲子团在营地周围开展一次环保行动,如清理垃圾、宣传环保知识等。在行动过程中,家长引导孩子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 行动结束后,亲子团共同制定一份环保行动倡议,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和保护自然环境。倡议可以包括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爱护野生动物、保护植物资源等内容。然后,将倡议张贴在营地的公告栏上,向其他露营者宣传环保理念。
• 活动六:生存计划制定
• 亲子团根据在野外露营的体验和学习到的知识,共同制定一份家庭生存计划。计划内容可以包括在不同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如火灾、地震、洪水等;家庭应急物资的储备清单;家庭成员的分工和联系方式等。
• 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家长引导孩子进行全面的思考和规划,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要让孩子明白制定计划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执行计划。
• 制定完成后,每个家庭可以将生存计划带回家,并定期进行演练和更新,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应对。
【亲子作业】
1. 体验卡
• 在野外露营时,如果遇到恶劣天气,我们应该______,因为______。
• 当发现野生动物受伤时,我们应该______,而不是______,因为______。
• 在野外生存中,合理分配物资非常重要,我们应该根据______来分配,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
2. 探究卡
• 为了自己的安全,可以随意破坏自然环境来搭建庇护所。( )
• 在野外遇到困难时,应该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的安危。( )
•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存环境。( )
3. 实践卡(在小手拉大手长见识方面对尊重生命的行动创新——用逻辑性思维探究、解决尊重生命复杂问题的三个实践题)
• 设计一个家庭应急物资储备箱,并列出所需物品清单和数量。
• 制定一份在城市中遇到火灾时的逃生计划,并与家人一起进行演练。
• 组织一次社区环保活动,向居民宣传环保知识和野外生存的注意事项。
四、亲子要求
【课前】
1.父母和孩子共同了解野外露营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学习一些野外生存的技能,如辨别方向、寻找水源、急救知识等。可以通过阅读书籍、观看视频等方式进行学习。
2.准备好露营所需的装备和物资,如帐篷、睡袋、防潮垫、炊具、食品、饮用水、急救包等。同时,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装备的重量和数量,让孩子参与到装备的准备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3.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告诉他们在野外露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和应对方法,如防止迷路、避免被野生动物攻击、注意用火安全等。强调遵守团队纪律和听从指挥的重要性。
4.与孩子一起制定露营计划,包括行程安排、活动内容、饮食计划等。让孩子参与到计划的制定中,提高他们的规划能力和决策能力。同时,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合理安排活动内容,确保孩子能够在活动中获得乐趣和成长。
【课中】
1.父母的做法和要求
• 自主体验环节
• 思维引导:在营地初体验时,父母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环境,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露营地点,如“你觉得这个地方为什么适合搭建帐篷呢?从风向、地势等方面考虑一下。”在野外觅食体验中,启发孩子思考野生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态作用,“这些野菜为什么能在野外生长得这么好,它们和我们种植的蔬菜有什么不同?”
• 行动辅导:在搭建帐篷和采摘野菜过程中,父母要给予孩子具体的指导和示范。比如,教孩子如何正确地固定帐篷的绳索,如何辨别可食用野菜和有毒植物。同时,要关注孩子的安全,提醒他们注意避免受伤。
• 合作探究环节
• 思维引导:在野外生存挑战辩论会中,父母鼓励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引导他们分析各种选择的利弊。例如,“如果选择先寻找水源,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如果先找避难所,又有什么好处呢?”在团队协作搭建庇护所时,引导孩子进行合理的分工和规划,“我们怎样分配任务才能让搭建工作又快又好地完成呢?”
• 行动辅导:在辩论过程中,帮助孩子组织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搭建庇护所时,参与到孩子的团队中,给予技术上的支持和帮助,但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决策,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实践拓展环节
• 思维引导:在环保行动倡议中,引导孩子思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保护这片自然环境呢?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行动中来?”在生存计划制定中,启发孩子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和应对策略,“如果遇到地震,我们家里的哪些地方是比较安全的?应该准备哪些应急物资?”
• 行动辅导:在环保行动中,带领孩子一起清理垃圾,宣传环保知识,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在制定生存计划时,和孩子一起讨论并完善计划内容,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2.孩子的做法和要求
• 自主体验环节
• “我要学”:积极主动地观察野外环境,学习搭建帐篷、识别野菜等技能。遇到不懂的问题,主动向父母和工作人员请教,认真听取他们的讲解和指导。
• “要学我”: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分享给父母和其他小伙伴。比如,向父母介绍自己识别野菜的方法,向小伙伴展示自己搭建帐篷的技巧。
• 合作探究环节
• “我要学”:在辩论会中,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观点,学习他们的思考方式和辩论技巧。在团队协作搭建庇护所时,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学习与他人合作和沟通。
• “要学我”:在辩论中,清晰、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用充分的理由说服他人。在搭建庇护所时,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团队做出贡献,并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其他成员。
• 实践拓展环节
• “我要学”:在环保行动倡议中,学习环保知识和宣传技巧,了解如何制定有效的环保倡议。在生存计划制定中,学习如何进行全面的规划和考虑,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要学我”: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向他人宣传环保理念,用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的人。将制定好的生存计划分享给家人和朋友,帮助他们提高安全意识和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课后】
1.父母的做法
• 与孩子一起回顾在野外露营的经历,帮助孩子完成亲子作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引导孩子深入思考问题,将在露营中获得的经验和知识运用到作业中。
• 鼓励孩子将在课程中学到的野外生存技能和环保意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冷静应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环保的好习惯。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 与孩子一起总结在课程中的收获和体会,讨论如何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短期的学习计划,继续学习野外生存和环保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 与其他家长和孩子保持联系,分享在露营过程中的照片和故事,交流教育经验和心得。可以组织一些后续的活动,如户外徒步、登山等,让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中继续锻炼和成长。
2.孩子的做法
• 认真完成亲子作业,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对于作业中的难题,主动向父母和老师请教,确保作业的质量。
• 将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如在遇到危险时能够正确应对,在生活中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积极向身边的人宣传野外生存和环保知识,用自己的行动影响他人。
• 与父母一起总结在课程中的收获,思考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制定一个个人成长计划,不断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和综合素质。
• 与其他小伙伴保持联系,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如一起进行户外探险、开展环保宣传等,共同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