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幼儿园亲子课程】第六课 文化小探险家,生存大挑战

作者:杨丰烈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86

【养育成长课·三生·生存能力·有文化】

【幼儿园亲子课程】第六课 文化小探险家,生存大挑战

一、场景

选择当地的民俗文化村作为课程场景。幼儿园的孩子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但认知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民俗文化村具有丰富的文化元素和生活场景,能为孩子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符合他们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同时也能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开展活动,便于教师和家长进行引导和保护。

二、知识链接

健康领域:结合民俗文化村中的传统体育活动,如踢毽子、跳绳等,让孩子了解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

语言领域:通过倾听民俗故事、学习传统儿歌和谚语等,丰富孩子的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感受传统文化的语言魅力。

社会领域:引导孩子了解民俗文化村中的不同职业和社会角色,如手工艺人、厨师等,培养他们的社会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懂得尊重不同的职业和文化。

科学领域:观察民俗文化村中的传统建筑、农具和自然景观,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如建筑结构、植物生长等,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艺术领域:欣赏民俗文化村中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刺绣、绘画等,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美的感受。

三、课程内容

【亲子目标】

1.让亲子共同了解民俗文化村中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感受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尊重不同的文化和生命形式。

2.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学习基本的生存技能和安全知识。

3.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合作,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发展需求,共同陪伴孩子成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4.引导孩子树立初步的规则意识和环保意识,懂得在生活中遵守规则、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亲子过程】

1.自主体验

• 活动一:民俗文化寻宝之旅

• 教师提前在民俗文化村的各个角落藏好一些“宝藏”卡片,卡片上画有不同的民俗物品或场景,如剪纸、花轿、水车等。亲子团到达民俗文化村后,每个家庭领取一个小篮子和一张简单的寻宝地图。

• 在规定的时间内,孩子和家长一起在民俗文化村中寻找“宝藏”卡片。在寻找过程中,家长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环境,认识民俗文化村中的各种建筑、物品和人物,如传统的四合院、手工艺品店、民俗表演等。

• 当找到“宝藏”卡片后,孩子要向家长介绍卡片上的内容,家长可以适时地给孩子讲解相关的知识。例如,如果卡片上是一个剪纸图案,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以及剪纸的制作方法和寓意。

• 活动二:传统美食体验

• 带领亲子团来到民俗文化村的美食街,让他们品尝各种传统美食,如糖葫芦、糖画、驴打滚等。在品尝过程中,家长可以向孩子介绍这些美食的名称、制作原料和历史渊源。

• 可以安排亲子团一起参与制作一种简单的传统美食,如包饺子。工作人员会提供包饺子的材料和工具,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学习包饺子的技巧。在包饺子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感受劳动的乐趣和食物的来之不易,培养孩子珍惜粮食的意识。

2.合作探究

• 活动三:民俗文化小辩论

• 教师提出一些与民俗文化相关的问题,如“过年为什么要贴春联”“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等,让亲子团分组进行讨论。

• 每个小组的家长和孩子一起思考问题的答案,并鼓励孩子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过程中,家长要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大家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的亲子可以进行提问和补充,共同探讨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 活动四:传统技艺小挑战

• 邀请民俗文化村中的手工艺人向亲子团展示一些传统技艺,如编织、陶艺、木工等。手工艺人会先进行示范操作,然后让亲子团分组尝试。

• 在尝试过程中,孩子和家长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这时他们可以相互合作,共同解决。例如,在编织过程中,如果孩子不会打结,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如果家长不了解编织的图案,孩子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新。

• 完成作品后,每个小组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大家介绍制作过程和创意。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实践拓展

• 活动五:民俗文化小使者

• 亲子团一起制作一份关于民俗文化村的宣传海报或手抄报,向更多的人介绍民俗文化村的特色和魅力。在制作过程中,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绘画、文字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民俗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 制作完成后,亲子团可以将宣传海报或手抄报张贴在民俗文化村的显眼位置,或者带回家向亲朋好友展示,向他们宣传民俗文化村的文化和历史。

• 活动六:环保小卫士行动

• 组织亲子团在民俗文化村开展一次环保行动,如捡起地上的垃圾、给花草浇水、整理公共区域等。在行动过程中,家长要教育孩子爱护环境,不随意破坏民俗文化村的设施和自然景观。

• 活动结束后,教师对亲子团的环保行动进行总结和表扬,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为保护环境做出了贡献,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亲子作业】

1.体验卡(父母与孩子就民俗文化村这个环境、事件、人物共同反思——用批判性思维探究、解决尊重生命异质问题的三个填空题)

• 在民俗文化村,我们看到有人破坏传统建筑,这是不对的,因为传统建筑是______,我们应该______。

• 当我们遇到不认识的民俗物品时,我们要______,而不是______,因为______。

• 民俗文化村中的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______它们,不能______,因为______。

2.探究卡(在大手拉小手学做人方面的思想认知——用深刻性思维探究、解决尊重生命同质问题的三个判断题)

• 我们可以随意采摘民俗文化村中的花草。( )

• 我们要尊重民俗文化村中的老人和手工艺人。( )

• 我们可以在民俗文化村的墙壁上乱涂乱画。( )

3.实践卡(在小手拉大手长见识方面对尊重生命的行动创新——用逻辑性思维探究、解决尊重生命复杂问题的三个实践题)

• 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个传统的手工艺品,如纸灯笼,并向家人介绍制作过程和寓意。

• 给民俗文化村的工作人员写一封信,表达你对他们工作的感谢和对民俗文化村的喜爱。

• 在日常生活中,向小伙伴们介绍你在民俗文化村学到的知识和体验到的乐趣。

四、亲子要求

【课前】

1.父母和孩子一起了解本次课程的大致内容和活动安排,让孩子对课程充满期待。可以通过简单的绘本、图片等形式,向孩子介绍一些与民俗文化相关的内容。

2.准备好活动所需的物品,如舒适的运动服装、运动鞋、小背包、水壶等。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物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3.对孩子进行简单的安全教育,告诉他们在民俗文化村活动过程中要听从老师和家长的指挥,不随意离开集体,注意自身安全。

4.家长要提前与孩子沟通,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课中】

1.父母的做法和要求

• 在“自主体验”环节,父母要积极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环境,鼓励孩子主动探索和发现。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不要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要通过提问、提示等方式,引导孩子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安全,确保孩子在活动过程中不会发生意外。

• 在“合作探究”环节,父母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讨论和挑战,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观点。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时,要认真倾听,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在小组合作中,引导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在民俗文化小辩论中,帮助孩子组织语言,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在传统技艺小挑战里,和孩子一起分析遇到的困难,共同寻找解决办法。

• 在“实践拓展”环节,父母要和孩子一起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制作宣传海报或手抄报时,与孩子共同构思内容和设计版面,引导孩子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在环保小卫士行动中,以身作则,带领孩子爱护环境,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鼓励孩子向他人展示和介绍自己的作品和活动体验。

2.孩子的做法和要求

• 在“自主体验”环节,孩子要认真观察民俗文化村的环境,积极寻找“宝藏”卡片,主动向家长介绍自己的发现。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向家长和老师请教,大胆表达自己的疑问和想法。在品尝传统美食和参与制作美食的过程中,要遵守秩序,注意卫生,珍惜食物。

• 在“合作探究”环节,孩子要积极参与讨论和挑战,认真倾听其他小朋友和家长的意见。可以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与大家一起分享。在小组合作中,要学会与其他小朋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例如,在民俗文化小辩论中,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传统技艺小挑战里,积极动手操作,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 在“实践拓展”环节,孩子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和父母一起设计宣传海报或手抄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民俗文化的理解和感受。在环保小卫士行动中,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爱护环境,不随意破坏公共设施。同时,要勇敢地向他人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活动体验,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课后】

1.父母的做法

• 与孩子一起回顾在民俗文化村的活动经历,帮助孩子完成亲子作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引导孩子深入思考问题,巩固所学的民俗文化知识和尊重生命的理念。

• 鼓励孩子将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如尊重不同的文化、爱护环境、珍惜食物等。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当孩子做出正确的行为时,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时,要耐心引导孩子认识错误,帮助孩子改正。

• 与孩子一起总结在课程中的收获和体会,讨论如何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简单的“文化小计划”,如定期学习一种传统技艺、参加一次民俗活动等,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

• 与其他家长和老师保持沟通,分享孩子在课程中的表现和成长,了解其他孩子的情况,互相学习和交流教育经验。

2.孩子的做法

• 认真完成亲子作业,用简单的语言或图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作业中的难题,要主动向父母和老师请教,确保作业的质量。

• 将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如向家人和朋友介绍民俗文化、爱护周围的环境、尊重不同的职业等。在生活中遇到与民俗文化相关的事物时,要积极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和理解。

• 与父母一起总结在课程中的收获,和父母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可以和父母一起讨论如何在今后的生活中做得更好,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综合素质。

• 向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在课程中的有趣经历和学到的知识,鼓励其他小朋友也积极参与类似的活动,共同成长和进步。

更新:2025-03-21 02:46:49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