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亲子课程】第六课 文化小探险家,生存大挑战
【养育成长课·三生·生存能力·有文化】
【幼儿园亲子课程】第六课 文化小探险家,生存大挑战
一、场景
选择当地的民俗文化村作为课程场景。幼儿园的孩子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但认知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民俗文化村具有丰富的文化元素和生活场景,能为孩子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符合他们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同时也能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开展活动,便于教师和家长进行引导和保护。
二、知识链接
健康领域:结合民俗文化村中的传统体育活动,如踢毽子、跳绳等,让孩子了解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
语言领域:通过倾听民俗故事、学习传统儿歌和谚语等,丰富孩子的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感受传统文化的语言魅力。
社会领域:引导孩子了解民俗文化村中的不同职业和社会角色,如手工艺人、厨师等,培养他们的社会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懂得尊重不同的职业和文化。
科学领域:观察民俗文化村中的传统建筑、农具和自然景观,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如建筑结构、植物生长等,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艺术领域:欣赏民俗文化村中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刺绣、绘画等,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美的感受。
三、课程内容
【亲子目标】
1.让亲子共同了解民俗文化村中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感受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尊重不同的文化和生命形式。
2.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学习基本的生存技能和安全知识。
3.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合作,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发展需求,共同陪伴孩子成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4.引导孩子树立初步的规则意识和环保意识,懂得在生活中遵守规则、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亲子过程】
1.自主体验
• 活动一:民俗文化寻宝之旅
• 教师提前在民俗文化村的各个角落藏好一些“宝藏”卡片,卡片上画有不同的民俗物品或场景,如剪纸、花轿、水车等。亲子团到达民俗文化村后,每个家庭领取一个小篮子和一张简单的寻宝地图。
• 在规定的时间内,孩子和家长一起在民俗文化村中寻找“宝藏”卡片。在寻找过程中,家长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环境,认识民俗文化村中的各种建筑、物品和人物,如传统的四合院、手工艺品店、民俗表演等。
• 当找到“宝藏”卡片后,孩子要向家长介绍卡片上的内容,家长可以适时地给孩子讲解相关的知识。例如,如果卡片上是一个剪纸图案,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以及剪纸的制作方法和寓意。
• 活动二:传统美食体验
• 带领亲子团来到民俗文化村的美食街,让他们品尝各种传统美食,如糖葫芦、糖画、驴打滚等。在品尝过程中,家长可以向孩子介绍这些美食的名称、制作原料和历史渊源。
• 可以安排亲子团一起参与制作一种简单的传统美食,如包饺子。工作人员会提供包饺子的材料和工具,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学习包饺子的技巧。在包饺子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感受劳动的乐趣和食物的来之不易,培养孩子珍惜粮食的意识。
2.合作探究
• 活动三:民俗文化小辩论
• 教师提出一些与民俗文化相关的问题,如“过年为什么要贴春联”“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等,让亲子团分组进行讨论。
• 每个小组的家长和孩子一起思考问题的答案,并鼓励孩子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过程中,家长要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大家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的亲子可以进行提问和补充,共同探讨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 活动四:传统技艺小挑战
• 邀请民俗文化村中的手工艺人向亲子团展示一些传统技艺,如编织、陶艺、木工等。手工艺人会先进行示范操作,然后让亲子团分组尝试。
• 在尝试过程中,孩子和家长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这时他们可以相互合作,共同解决。例如,在编织过程中,如果孩子不会打结,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如果家长不了解编织的图案,孩子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新。
• 完成作品后,每个小组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大家介绍制作过程和创意。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实践拓展
• 活动五:民俗文化小使者
• 亲子团一起制作一份关于民俗文化村的宣传海报或手抄报,向更多的人介绍民俗文化村的特色和魅力。在制作过程中,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绘画、文字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民俗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 制作完成后,亲子团可以将宣传海报或手抄报张贴在民俗文化村的显眼位置,或者带回家向亲朋好友展示,向他们宣传民俗文化村的文化和历史。
• 活动六:环保小卫士行动
• 组织亲子团在民俗文化村开展一次环保行动,如捡起地上的垃圾、给花草浇水、整理公共区域等。在行动过程中,家长要教育孩子爱护环境,不随意破坏民俗文化村的设施和自然景观。
• 活动结束后,教师对亲子团的环保行动进行总结和表扬,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为保护环境做出了贡献,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亲子作业】
1.体验卡(父母与孩子就民俗文化村这个环境、事件、人物共同反思——用批判性思维探究、解决尊重生命异质问题的三个填空题)
• 在民俗文化村,我们看到有人破坏传统建筑,这是不对的,因为传统建筑是______,我们应该______。
• 当我们遇到不认识的民俗物品时,我们要______,而不是______,因为______。
• 民俗文化村中的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______它们,不能______,因为______。
2.探究卡(在大手拉小手学做人方面的思想认知——用深刻性思维探究、解决尊重生命同质问题的三个判断题)
• 我们可以随意采摘民俗文化村中的花草。( )
• 我们要尊重民俗文化村中的老人和手工艺人。( )
• 我们可以在民俗文化村的墙壁上乱涂乱画。( )
3.实践卡(在小手拉大手长见识方面对尊重生命的行动创新——用逻辑性思维探究、解决尊重生命复杂问题的三个实践题)
• 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个传统的手工艺品,如纸灯笼,并向家人介绍制作过程和寓意。
• 给民俗文化村的工作人员写一封信,表达你对他们工作的感谢和对民俗文化村的喜爱。
• 在日常生活中,向小伙伴们介绍你在民俗文化村学到的知识和体验到的乐趣。
四、亲子要求
【课前】
1.父母和孩子一起了解本次课程的大致内容和活动安排,让孩子对课程充满期待。可以通过简单的绘本、图片等形式,向孩子介绍一些与民俗文化相关的内容。
2.准备好活动所需的物品,如舒适的运动服装、运动鞋、小背包、水壶等。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物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3.对孩子进行简单的安全教育,告诉他们在民俗文化村活动过程中要听从老师和家长的指挥,不随意离开集体,注意自身安全。
4.家长要提前与孩子沟通,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课中】
1.父母的做法和要求
• 在“自主体验”环节,父母要积极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环境,鼓励孩子主动探索和发现。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不要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要通过提问、提示等方式,引导孩子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安全,确保孩子在活动过程中不会发生意外。
• 在“合作探究”环节,父母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讨论和挑战,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观点。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时,要认真倾听,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在小组合作中,引导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在民俗文化小辩论中,帮助孩子组织语言,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在传统技艺小挑战里,和孩子一起分析遇到的困难,共同寻找解决办法。
• 在“实践拓展”环节,父母要和孩子一起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制作宣传海报或手抄报时,与孩子共同构思内容和设计版面,引导孩子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在环保小卫士行动中,以身作则,带领孩子爱护环境,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鼓励孩子向他人展示和介绍自己的作品和活动体验。
2.孩子的做法和要求
• 在“自主体验”环节,孩子要认真观察民俗文化村的环境,积极寻找“宝藏”卡片,主动向家长介绍自己的发现。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向家长和老师请教,大胆表达自己的疑问和想法。在品尝传统美食和参与制作美食的过程中,要遵守秩序,注意卫生,珍惜食物。
• 在“合作探究”环节,孩子要积极参与讨论和挑战,认真倾听其他小朋友和家长的意见。可以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与大家一起分享。在小组合作中,要学会与其他小朋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例如,在民俗文化小辩论中,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传统技艺小挑战里,积极动手操作,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 在“实践拓展”环节,孩子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和父母一起设计宣传海报或手抄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民俗文化的理解和感受。在环保小卫士行动中,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爱护环境,不随意破坏公共设施。同时,要勇敢地向他人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活动体验,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课后】
1.父母的做法
• 与孩子一起回顾在民俗文化村的活动经历,帮助孩子完成亲子作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引导孩子深入思考问题,巩固所学的民俗文化知识和尊重生命的理念。
• 鼓励孩子将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如尊重不同的文化、爱护环境、珍惜食物等。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当孩子做出正确的行为时,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时,要耐心引导孩子认识错误,帮助孩子改正。
• 与孩子一起总结在课程中的收获和体会,讨论如何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简单的“文化小计划”,如定期学习一种传统技艺、参加一次民俗活动等,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
• 与其他家长和老师保持沟通,分享孩子在课程中的表现和成长,了解其他孩子的情况,互相学习和交流教育经验。
2.孩子的做法
• 认真完成亲子作业,用简单的语言或图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作业中的难题,要主动向父母和老师请教,确保作业的质量。
• 将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如向家人和朋友介绍民俗文化、爱护周围的环境、尊重不同的职业等。在生活中遇到与民俗文化相关的事物时,要积极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和理解。
• 与父母一起总结在课程中的收获,和父母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可以和父母一起讨论如何在今后的生活中做得更好,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综合素质。
• 向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在课程中的有趣经历和学到的知识,鼓励其他小朋友也积极参与类似的活动,共同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