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小学亲子课程】第六课 文化赋能,提升生存能力

作者:杨丰烈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87

【养育成长课三生·生存能力·有文化】

【小学亲子课程】第六课 文化赋能,提升生存能力

一、场景选择

1.博物馆:丰富的文物和历史资料能让孩子直观感受文化的魅力和传承,激发他们对文化知识的兴趣。

2.图书馆:安静的学习环境和海量的书籍资源,为亲子共同阅读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3.传统手工艺作坊:如陶艺坊、刺绣坊等,孩子可以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了解传统文化的技艺和内涵,增强动手能力和文化认同感。

二、知识链接

道德与法治:对应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关于文化传承、价值观培养等内容,让孩子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语文:结合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文学作品等,加深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提高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数学:在一些传统建筑、工艺品中蕴含着数学原理,如对称、比例等,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文化元素,让孩子体会数学在文化中的应用。

英语: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拓宽孩子的国际视野,培养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科学:许多传统文化与科学知识密切相关,如古代的天文历法、医学等,通过学习这些文化内容,让孩子了解科学的发展历程和应用。

三、课程内容

(一)亲子目标

1.让孩子了解不同类型的文化,包括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等,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2.培养孩子从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3.激发孩子对文化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4.促进亲子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家庭凝聚力,让三代人共同在文化的滋养下成长。

(二)亲子过程

1.自主体验(60分钟)

• 博物馆:历史文化探秘(20分钟)

• 活动内容:孩子和家人一起参观博物馆,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展厅,如历史文物展厅、民俗文化展厅等。在参观过程中,孩子可以自主观察文物的外观、材质、用途等,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家人可以在旁边给予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 知识链接:涉及历史、语文等学科知识,让孩子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文化的传承。

• 价值观引导:培养孩子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敬畏之心,让他们明白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增强文化认同感。

• 图书馆:文化知识遨游(20分钟)

• 活动内容:在图书馆里,孩子和家人各自选择一本与文化相关的书籍,如文学名著、科普读物、历史传记等。然后找一个安静的角落,静静地阅读。阅读结束后,孩子可以和家人分享自己读到的有趣内容和感受。

• 知识链接:涵盖语文、科学、历史等多个学科知识,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和视野。

• 价值观引导: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阅读中获取知识和智慧,提高文化素养。

• 传统手工艺作坊:技艺体验之旅(20分钟)

• 活动内容:孩子和家人一起参与传统手工艺的制作,如陶艺制作、刺绣、剪纸等。在工匠师傅的指导下,孩子可以亲身体验手工艺的制作过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技艺的精湛。

• 知识链接:涉及美术、手工制作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 价值观引导:让孩子了解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2. 合作探究(90分钟)

• 博物馆:文化谜题大挑战(30分钟)

• 活动内容:将孩子和家人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在博物馆中选择一件文物或一个文化主题,然后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分析等方式,探究与之相关的问题,如文物的制作工艺、文化主题的起源和发展等。每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探究,并派代表向其他小组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

• 知识链接:综合运用历史、科学、语文等学科知识,培养孩子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价值观引导:让孩子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 图书馆:文化观点大辩论(30分钟)

• 活动内容:选择一个与文化相关的话题,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哪个更重要”“文化传承是否需要创新”等。孩子和家人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双方要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并用文化知识和实例进行论证。

• 知识链接:涉及语文、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知识,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价值观引导:让孩子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观点,培养开放包容的心态,同时增强对文化问题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 传统手工艺作坊:技艺创新大研讨(30分钟)

• 活动内容:在完成传统手工艺制作后,孩子和家人一起讨论如何对传统手工艺进行创新,使其更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审美。每个小组提出自己的创新方案,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 知识链接:结合美术、设计、科学等学科知识,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价值观引导:让孩子明白文化传承需要创新,鼓励他们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为文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 实践拓展(120分钟)

• 博物馆:文化展览策划(40分钟)

• 活动内容:孩子和家人一起策划一个小型的文化展览,选择一个特定的文化主题,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家乡的传统文化”等。然后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实物等,设计展览的布局和展示方式。最后,在家庭中或社区里举办这个文化展览,邀请亲朋好友前来参观。

• 知识链接:涉及历史、美术、组织策划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孩子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 价值观引导:让孩子在实践中深入了解文化知识,增强文化传播和推广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 图书馆:文化故事创作(40分钟)

• 活动内容:孩子和家人根据在图书馆阅读到的文化知识和自己的想象,创作一个文化故事。故事可以是关于历史人物、神话传说、文化现象等。创作完成后,每个家庭派代表向大家讲述自己创作的故事。

• 知识链接:结合语文、历史、想象力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孩子的创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价值观引导:激发孩子对文化的热爱和创造力,让他们用故事的形式传承和弘扬文化。

• 传统手工艺作坊:文化产品设计(40分钟)

• 活动内容:孩子和家人利用在传统手工艺作坊学到的技艺,设计一款具有文化特色的产品,如陶艺摆件、刺绣手帕、剪纸书签等。设计完成后,进行制作和装饰。最后,将这些文化产品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或者在社区里进行义卖,所得款项用于支持文化传承和发展项目。

• 知识链接:涉及美术、手工制作、商业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 价值观引导:让孩子在实践中体会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将文化与生活相结合,提高文化的实用性和影响力。

(三)亲子作业

1. 体验卡

• 在博物馆参观[文物名称]时,我了解到它[历史背景或文化内涵],这让我觉得文化[感受],我明白了文化是[对文化的理解]。

• 在图书馆阅读[书籍名称]时,我印象最深刻的内容是[具体内容],它让我[感受],我从中学习到了[知识或道理]。

• 在传统手工艺作坊体验[手工艺名称]时,我遇到的困难是[具体困难],但我通过[解决方法]克服了它,这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特点]。

2. 探究卡

• ( )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我们不需要再学习和传承。(结合在博物馆、图书馆和传统手工艺作坊的体验判断)

• ( )文化创新意味着抛弃传统文化,完全按照现代需求来创造。(依据文化创新大研讨的结果分析)

• ( )文化展览只能在博物馆里举办,其他地方不合适。(根据文化展览策划的实践体验判断)

3. 实践卡

• 我要和家人一起策划一个关于[文化主题]的小型展览,并在[地点]举办,邀请[对象]前来参观。

• 我要创作一个关于[文化故事]的故事,并把它分享给[对象],让他们也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 我要设计一款具有[文化特色]的产品,并制作出来,作为礼物送给[对象],或者在[地点]进行义卖,所得款项用于支持文化传承和发展项目。

四、亲子要求

(一)课前

1. 父母

• 提前考察活动场景,确保博物馆、图书馆和传统手工艺作坊的安全性和适宜性。

• 准备活动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笔记本、笔、相机等。

• 与孩子一起了解活动相关的知识,如博物馆展品介绍、图书馆藏书目录、传统手工艺基础知识等,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浏览网站等方式进行。

• 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如在博物馆内不大声喧哗、在图书馆内保持安静、在传统手工艺作坊中注意操作安全等。

2. 孩子

• 了解活动的大致内容和流程,对活动充满期待。

• 可以提前准备一些自己想在活动中问的问题,如“这件文物为什么会被收藏?”“这本书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等。

• 向家人分享自己感兴趣的文化知识,增进亲子间的交流。

(二)课中

1. 父母

• 自主体验环节

• 思维引导:在博物馆参观时,引导孩子思考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如“这件文物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哪些生活方式?”在图书馆阅读时,启发孩子思考书中的观点和作者意图,如“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写这个人物?”在传统手工艺作坊体验时,引导孩子发现传统技艺的精髓,如“这幅刺绣作品中包含了哪些传统文化元素?”帮助孩子深入理解和感受文化。

• 行动辅导:关注孩子的行动,确保孩子的安全。在孩子使用工具时,如剪刀、针线等,教给孩子正确的使用方法。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鼓励,如孩子在制作陶艺时遇到成型问题,耐心指导。

• 合作探究环节

• 思维引导:在文化谜题大挑战、文化观点大辩论和技艺创新大研讨中,鼓励孩子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如在文化观点大辩论中,问孩子“如果我们完全抛弃传统文化,会有什么后果?”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交流能力。

• 行动辅导:组织好讨论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的机会。当孩子之间出现意见分歧时,引导孩子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 实践拓展环节

• 思维引导:在文化展览策划、文化故事创作和文化产品设计中,引导孩子思考如何更好地完成任务。如在文化展览策划中,问孩子“我们如何让展览更具吸引力?”在文化故事创作中,启发孩子用更生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 行动辅导:协助孩子完成实践任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在文化展览策划时,教孩子如何布置展板和摆放展品;在文化故事创作时,帮助孩子构思情节和对话;在文化产品设计时,确保孩子使用的材料安全,指导孩子进行装饰和美化。

2. 孩子

• 自主体验环节

• “我要学”:认真观察文物、书籍和手工艺品的特点和细节,积极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文化的魅力。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触摸,尽可能多地了解文化的信息。

• “要学我”:主动和家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用简单、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告诉家人“我在博物馆看到了一只古老的陶罐,它上面的花纹很特别。”

• 合作探究环节

• “我要学”: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倾听家人和小伙伴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思考方法和知识。在讨论中,不断丰富自己对文化的认识。

• “要学我”:发挥自己的优势,为讨论贡献自己的想法。比如在文化观点大辩论中,分享自己对某个文化现象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

• 实践拓展环节

• “我要学”:积极参与文化展览策划、文化故事创作和文化产品设计,学习如何策划展览、创作故事和设计产品,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 “要学我”:主动承担自己的任务,认真完成各项工作。比如在文化展览策划时,负责绘制展板设计图;在文化故事创作时,负责编写故事大纲;在文化产品设计时,负责选择材料和装饰方案。

(三)课后

1. 父母

• 和孩子一起回顾活动中的精彩瞬间,通过聊天、看照片等方式加深孩子的记忆。比如问孩子“你觉得今天哪个活动最有趣,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 鼓励孩子继续关注文化现象,如参观更多的博物馆、阅读更多的书籍、体验更多的传统手工艺等,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对文化的认识。

• 帮助孩子完成亲子作业,对孩子的作业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比如对孩子设计的文化产品给予赞美,和孩子一起讨论如何更好地完成实践卡上的任务。

• 组织家庭活动,如一起观看关于文化的纪录片、阅读相关的书籍等,进一步巩固课程内容,增强亲子间的交流和对文化的理解。

2. 孩子

• 把活动中的照片、设计图纸、故事创作等整理好,放在自己的小相册或小书架上,作为美好的回忆。

• 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运用在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如参观博物馆时的观察技巧、阅读书籍时的笔记方法、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步骤等。

• 认真完成亲子作业,遇到困难时主动向家人请教。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 向小伙伴们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经历和感受,邀请他们一起参与文化体验活动,共同成长进步。

更新:2025-03-21 02:44:12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