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亲子课程】第四课 生命的雕琢与绽放

【养育成长课·三生·生命质量·塑造生命】
【初中亲子课程】第四课 生命的雕琢与绽放
一、场景
选择博物馆作为课程场景。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好奇心旺盛且渴望知识的时期,博物馆丰富的展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满足他们对世界的探索欲望。在这里,他们可以接触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命印记,从古老生物的化石到人类文明的珍贵遗物,这些都能激发他们对生命的思考,符合这一阶段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
二、知识链接
道德与法治:结合教材中关于生命的意义、尊重和关爱他人生命等内容,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
语文:引入描写生命、历史文化的文学作品,提升孩子的文学素养和对生命的感悟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文章,让孩子学会用文字表达对生命的理解。
数学:运用数学方法对博物馆展品的数量、年代跨度等进行统计和分析,培养孩子的数据处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英语:学习与博物馆展品、历史文化相关的英语词汇和表达,提高孩子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拓宽国际视野。
科学:了解展品背后的科学原理,如生物进化、物理现象等,加深孩子对生命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认识。
生物:结合生物学科中关于生命起源、进化、多样性等知识,让孩子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奥秘。
三、课程内容
【亲子目标】
1.让亲子共同感受生命在历史长河中的延续和演变,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独特,增强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2.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理解生命的价值。
3.引导亲子思考生命的意义和责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
4.促进亲子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家庭关系,共同在活动中获得成长和启发。
【亲子过程】
1.自主体验
活动一:生命的时光之旅
• 亲子团进入博物馆后,领取一份博物馆导览图和观察手册。按照导览图的指引,依次参观不同的展厅,如自然历史展厅、人类文明展厅等。
• 在参观过程中,父母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展品,了解它们所代表的生命形式和历史背景。例如,在自然历史展厅,观察恐龙化石,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和灭绝原因;在人类文明展厅,欣赏古代文物,感受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传承。
• 让孩子在观察手册上记录下自己感兴趣的展品,包括展品的名称、年代、特点以及自己的感受和疑问。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展品所呈现的生命形态和故事。
• 活动二:生命的声音
• 选择一个安静的展厅,亲子团围坐在一起。工作人员播放一段与生命相关的音频,如心跳声、鸟鸣声、海浪声等。
• 让孩子闭上眼睛,用心倾听这些声音,想象声音背后所代表的生命场景。然后,鼓励孩子分享自己在倾听过程中的感受和联想,如“听到心跳声,我感觉自己的生命在跳动,很有活力”。
• 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孩子更加敏锐地感知生命的存在和美好。
2.合作探究
活动三:生命的谜题
• 亲子团分组进行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展品或主题,如“古代人类的医疗技术与生命保护”“生物进化中的生存竞争”等。
• 小组成员共同查阅资料、讨论问题,尝试解开与该展品或主题相关的谜题。例如,对于古代人类的医疗技术,探讨他们是如何治疗疾病、保护生命的,与现代医疗技术有哪些异同。
•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其他小组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在汇报过程中,鼓励其他小组提出质疑和问题,进行答辩和交流。
• 活动四:生命的辩论
• 设定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辩论主题,如“科技发展对生命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将亲子团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 每个家庭代表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在辩论过程中,要尊重对方的意见,用事实和数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 辩论结束后,进行总结和引导,让亲子团明白科技发展既给生命带来了便利和进步,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我们应该正确看待科技与生命的关系,合理利用科技来保护和促进生命的发展。
3.实践拓展
• 活动五:生命的宣言
• 亲子团共同创作一份“生命的宣言”,表达自己对生命的尊重、热爱和责任。宣言可以包括对生命的感悟、对未来的期望、对自己和他人的承诺等内容。
• 每个家庭将自己的宣言写在一张彩色纸上,并装饰上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将宣言张贴在博物馆的指定区域,与其他家庭分享。
• 活动六:生命的行动
• 亲子团根据在博物馆的参观和学习,制定一份“生命保护行动计划”。计划可以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尊重和关爱他人生命、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如何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内容。
• 回到家后,亲子团按照行动计划付诸行动,并定期进行总结和反思。例如,每周进行一次家庭会议,讨论行动计划的执行情况,分享自己在行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亲子作业】
1.体验卡
博物馆里的古代文物见证了人类生命的______,我们应该从中汲取______,更好地珍惜和保护现在的生命。
• 科技发展在延长人类寿命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生命问题,如______,我们需要______来应对这些问题。
• 当我们面对生命的困境时,博物馆里那些______的故事可以给我们______和力量。
2. 探究卡
生命的价值只在于个人的成就和财富,与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无关。( )
• 尊重生命就是要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无论这种选择是否符合道德和法律。( )
• 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命,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其中。( )
3.实践卡
设计一个以“尊重生命”为主题的校园宣传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的目的、内容、形式和实施步骤。
• 组织一次家庭志愿者活动,如去养老院看望老人、去社区参加环保活动等,并记录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
• 开展一项关于生命科学的小实验,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探究动物的行为习性等,将实验过程和结果写成一篇科学报告。
四、亲子要求
【课前】
1.父母和孩子共同了解博物馆的开放时间、展览内容和参观注意事项,提前规划好参观路线。
2.准备好活动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笔记本、笔、相机、彩色纸、剪刀、胶水等。
3.父母可以提前和孩子一起查阅一些与博物馆展品相关的资料,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知识,为参观博物馆做好知识储备。
4.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强调在博物馆内要遵守纪律,注意安全,不触摸展品,不喧哗打闹。
【课中】
1.父母的做法和要求
• 在“自主体验”环节,父母要引导孩子有目的地观察展品,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和想法,帮助孩子记录观察结果。同时,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兴趣点,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 在“合作探究”环节,父母要作为思维引导和行动辅导的教练,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孩子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小组讨论和辩论过程中,要组织好秩序,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 在“实践拓展”环节,父母要和孩子一起积极参与活动,发挥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为孩子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时,要尊重孩子的创意和想法,让孩子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整个亲子过程中,父母要注重与孩子的互动和交流,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引导孩子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 孩子的做法和要求
在“自主体验”环节,孩子要积极主动地观察展品,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生命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认真记录自己的观察和思考,遇到问题及时向父母请教。同时,要尊重博物馆的规定和其他参观者,保持良好的参观秩序。
在“合作探究”环节,孩子要以“我要学”和“要学我”的态度参与讨论和辩论。积极思考问题,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在小组合作中,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与小组成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在“实践拓展”环节,孩子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参与“生命的宣言”创作和“生命保护行动计划”的制定。在活动中,要勇于承担责任,积极付诸行动,将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同时,要及时与父母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共同成长和进步。
【课后】
1.父母的做法
• 与孩子一起回顾在博物馆的经历,帮助孩子整理体验卡、探究卡和实践卡的答案。引导孩子对作业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结合在博物馆的所见所闻,进一步理解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 关注孩子在“生命保护行动计划”中的执行情况,定期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在行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予鼓励和支持。同时,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榜样。
• 鼓励孩子将在博物馆学到的知识和体验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和同学,扩大尊重生命理念的传播范围。可以组织家庭聚会或社区活动,让孩子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实践经验。
• 与孩子一起关注社会上与生命相关的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医疗救助、动物保护等,引导孩子思考如何用自己的行动为改善这些问题贡献力量。通过讨论和分析,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孩子的做法
• 认真完成亲子作业,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对于作业中的难题,要主动查阅资料或向父母、老师请教,确保作业的质量。
• 按照“生命保护行动计划”的要求,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记录自己的活动过程和感受,与父母和朋友分享。
• 将在博物馆的收获和感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尊重和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保护自然环境,珍惜生命资源。例如,在学校里,关心同学,帮助有困难的人;在家里,尊重长辈,主动承担家务;在社会上,爱护花草树木,不随意捕杀动物。
• 持续关注生命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动态,不断学习和了解新的知识和信息。可以通过阅读书籍、观看纪录片、参加科普活动等方式,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