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亲子课程】第二课 生命的敬畏之旅

【养育成长课·三生·生命质量·珍爱生命】(A)
【初中亲子课程】第二课 生命的敬畏之旅
一、场景
选择自然保护区作为课程场景。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时期,好奇心强、渴望探索世界,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系统,能为他们提供直观且震撼的生命体验,满足他们探索自然的需求,激发对生命的敬畏之情,符合这一阶段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
二、知识链接
道德与法治:结合教材中关于生命的独特性、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尊重和珍惜每一个生命。
语文:引入描写自然和生命的文学作品,如散文、诗歌等,让学生从文学角度感受生命的美好与坚韧,提升文学素养和对生命的感悟能力。
数学:通过统计保护区内不同物种的数量、分析生物种群的增长趋势等,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让学生从数学角度理解生命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英语:学习与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相关的英语词汇和表达,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同时了解国际上关于生命保护的理念和行动。
科学:运用生物学、生态学等知识,解释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生存方式、生态系统的平衡等现象,让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奥秘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生物:结合生物课程中关于生物的分类、进化、生态等知识,让学生在自然保护区中实地观察和验证,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课程内容
【亲子目标】
1.让亲子共同认识到自然保护区内生命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理解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增强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2.培养亲子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研究自然,用理性的思维分析和解决与生命相关的问题。
3.引导亲子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认识到保护生命、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4.促进亲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进家庭关系,共同在活动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亲子过程】
1.自主体验(
• 活动一:生命大发现
• 亲子们在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进入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提前准备好观察手册,手册上列出一些常见生物的特征和观察要点。
• 亲子们分组行动,在保护区内寻找各种生物,用眼睛观察它们的外形、行为,用耳朵倾听它们的声音,用鼻子闻它们的气味。例如,观察鸟儿的飞翔姿态、昆虫的觅食行为、花朵的颜色和香气等。
• 每发现一种生物,就在观察手册上记录下来,包括生物的名称、发现地点、观察到的特征等。父母引导孩子仔细观察,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如“这种植物为什么会长成这样的形状?”“这种动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 活动二:生态系统探秘
• 选择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区域,如湿地或森林,亲子们一起观察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
• 父母和孩子共同探讨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食物链、食物网等。例如,观察到一只小鸟吃虫子,引导孩子思考小鸟和虫子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
• 让孩子用绘画或文字的方式记录下这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特点,加深对生态系统的理解。
2.合作探究
• 活动三:保护与发展辩论会
• 设定一个辩论主题,如“自然保护区的开发与保护哪个更重要?”将亲子们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 每个家庭代表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在辩论过程中,要尊重对方的意见,用事实和数据支持自己的观点。例如,正方可以列举开发自然保护区带来的经济收益和教育价值,反方可以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 辩论结束后,进行总结和引导,让亲子们明白保护和发展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协调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 活动四:濒危物种拯救计划
• 工作人员介绍自然保护区内濒危物种的现状和面临的威胁,如栖息地破坏、非法捕猎等。
• 亲子们分组讨论,制定濒危物种拯救计划。每个小组要考虑到物种的生态需求、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等因素。例如,提出建立人工繁殖基地、加强巡逻保护、开展宣传教育等措施。
• 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自己的拯救计划,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评价,共同完善拯救计划。
3.实践拓展
• 活动五:志愿者行动
• 亲子们参与自然保护区的志愿者活动,如清理垃圾、种植树木、监测生物等。
• 在活动过程中,工作人员向亲子们讲解保护自然的实际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让他们亲身体验保护生命的责任和意义。例如,在种植树木时,教给他们正确的种植方法和养护知识。
• 活动结束后,让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 活动六:生命承诺签名活动
• 制作一个大型的签名横幅,上面写着“尊重生命,守护自然”的标语。
• 亲子们在横幅上签名,表达自己对尊重生命、保护自然的承诺。
• 将签名横幅展示在自然保护区的入口处,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生命的行动中来。
【亲子作业】
1.体验卡
• 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是______,我们可以通过______的方式来减少这些威胁。
• 当自然保护区的开发与保护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优先考虑______,理由是______。
•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采取______的宣传方式。
2.探究卡
• 只有珍稀物种才值得我们去保护。( )
• 人类是自然界的主宰,可以随意支配和利用自然资源。( )
• 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
3.实践卡
• 设计一份家庭环保行动计划,包括减少能源消耗、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并在一个月内实施。
• 组织一次社区环保宣传活动,制作宣传海报、发放宣传资料,向社区居民宣传保护自然、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 开展一次关于自然保护的调查研究,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如当地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模式等,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等方式进行研究,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六、课程要求
【课前】
1.父母和孩子共同了解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生物种类、保护措施等。可以通过查阅书籍、观看纪录片、浏览网站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
2.准备适合户外活动的服装和鞋子,如运动鞋、运动裤、防晒帽、太阳镜等。同时,携带必要的物品,如水壶、背包、望远镜、相机、笔记本、笔等。
3.学习一些基本的野外生存知识和安全常识,如如何辨别方向、如何避免蚊虫叮咬、如何应对突发疾病等。
4.与孩子一起讨论在自然保护区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中】
1.父母的做法和要求
• 在“自主体验”环节,父母要引导孩子认真观察自然保护区内的生命现象,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想法。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但不要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去解决问题。
在“合作探究”环节,父母要作为思维引导和行动辅导的教练,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辩论和讨论过程中,帮助孩子组织语言,提供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支持,让孩子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要引导孩子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倾听和理解不同的观点,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 在“实践拓展”环节,父母要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为孩子树立榜样。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孩子正确地完成各项任务,确保活动的安全和顺利进行。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出新的想法和建议,共同为保护自然、尊重生命贡献力量。
• 全程关注孩子的情绪和身体状况,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长的喜悦。当孩子遇到挫折或困难时,要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培养他们的坚韧精神和抗压能力。
2.孩子的做法和要求
• 在“自主体验”环节,孩子要积极主动地观察自然保护区内的生命现象,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认真记录观察到的信息,及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与父母和同伴进行交流和分享。
• 在“合作探究”环节,孩子要积极参与辩论和讨论,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意见,尊重不同的看法,通过交流和碰撞,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在团队合作中,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职责,与同伴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 在“实践拓展”环节,孩子要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志愿者活动,不怕吃苦、不怕累,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保护自然、尊重生命提出创新的想法和建议。在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与父母和同伴分享。
【课后】
1.父母的做法
• 与孩子一起回顾在自然保护区的经历,帮助孩子整理体验卡、探究卡和实践卡的答案,引导孩子深入思考作业中的问题,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 鼓励孩子将在自然保护区养成的尊重生命、保护自然的意识延续到日常生活中,如节约能源、爱护花草树木、不捕杀野生动物等。关注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强化孩子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 与孩子一起关注自然保护的相关新闻和信息,了解自然保护的最新动态和进展。可以通过阅读报纸、杂志、观看电视节目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与孩子一起讨论和分析,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
• 组织家庭会议,讨论如何将课程中的理念和行动融入到家庭生活中,制定家庭的环保计划和目标,并定期进行回顾和总结,确保计划的有效实施。鼓励孩子在家庭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成为家庭环保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 与孩子一起参加社区或社会组织的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宣传等,让孩子在实践中进一步锻炼自己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让孩子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为保护自然、尊重生命贡献力量。
2.孩子的做法
• 认真完成亲子作业,将自己在课程中的思考和感悟通过作业表达出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要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独立思考、创新解决问题。对于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向父母或老师请教,确保作业的质量。
• 向身边的朋友和同学分享自己在《养育成长课》中的经历和收获,宣传保护自然、尊重生命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举办主题班会、制作手抄报、写作文等方式,向更多的人传播环保理念,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自然的行动中来。
• 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环保规则,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做好垃圾分类等。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自然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可以将自己在自然保护区拍摄的照片、制作的手抄报、完成的作业等整理成一本成长纪念册,记录自己在课程中的成长和进步。在纪念册中,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以及未来的目标和期望,激励自己不断为保护自然、尊重生命而努力。同时,也可以将纪念册分享给家人和朋友,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成长历程和环保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