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亲子课程】第一课 生命的奇妙之旅

【养育成长课·三生·生命质量·了解生命】(A)
【初中亲子课程】第一课 生命的奇妙之旅
一、场景
选择公园作为课程场景。公园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多样的生物,能让初中孩子更直观地感受生命的多样性,同时公园也是人们休闲活动的场所,便于开展各种亲子活动,符合初中孩子喜欢探索、好动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
二、知识链接
1.道德与法治:结合生命至上、敬畏生命等知识点,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懂得尊重和珍惜生命。
2.语文:可以引入描写生命的文学作品,如散文、诗歌等,让孩子从文学角度感受生命的美好与意义。
3.数学:通过统计公园内不同种类植物或动物的数量,学习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培养数学思维。
4.英语:学习与生命、生物相关的英语词汇,如各种动植物的英文名称,提高英语词汇量。
5.科学:运用生物学知识,了解生物的生存环境、生长规律等;运用物理学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与生命的关系。
6.生物:深入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分类、生态系统等知识,加深对生命本质的理解。
三、课程内容
【亲子目标】
1.让亲子共同认识到生命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感受生命的美好与珍贵,树立尊重和珍惜生命的意识。
2.培养亲子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探究生命现象。
3.引导亲子关注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增强环保意识,懂得保护生命需要从保护生态环境做起。
4.促进代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亲子关系,共同在活动中获得成长和启发。
【亲子过程】
1.自主体验
• 活动一:公园生命大发现
• 给每个家庭发放一份公园地图和观察记录表,让亲子在公园内自由探索,寻找不同的生命形式,如植物、动物、昆虫等,并记录它们的特征和所处的环境。
• 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如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等,感受生命的多样性。例如,观察花朵的颜色、形状和气味,倾听鸟儿的歌声,感受树叶的纹理等。
• 在观察过程中,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探讨,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生命的奥秘。
• 活动二:生命的奇迹——种子发芽实验
• 在公园的草坪上,亲子共同选取一些土壤,放入花盆中,然后一起种下种子,如向日葵、绿豆等。
• 向孩子讲解种子发芽的条件和过程,让他们了解生命的孕育和成长需要适宜的环境。
• 让孩子负责定期浇水、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并记录下来。通过这个实验,让孩子亲身体验生命的神奇和顽强,懂得珍惜每一个生命的成长过程。
2.合作探究
• 活动三:生态系统大讨论
• 组织亲子们围坐在一起,选取公园内的一个生态区域,如一片树林或一个池塘,让大家讨论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 提出一些问题引导讨论,如“如果公园里的树木都被砍伐了,会对其他生物产生什么影响?”“池塘里的鱼和水草之间是怎样相互依存的?”等。
• 鼓励每个家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父母可以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讨论,让亲子们明白生命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保护生态系统就是保护生命。
• 活动四:生命的挑战——模拟自然灾害
• 设定一个模拟的自然灾害场景,如地震、洪水等,让亲子们分组进行应对。
• 每个小组需要讨论并制定应对方案,包括如何保护自己和身边的生命,如何在灾害中寻找生存资源等。
• 模拟结束后,每个小组进行汇报和分享,其他小组可以提出质疑和建议。通过这个活动,让亲子们了解生命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脆弱性,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应急能力和保护生命的意识。
3.实践拓展
• 活动五:环保行动——公园清洁
• 给每个家庭发放清洁工具,如垃圾袋、扫帚等,让亲子们一起清理公园内的垃圾。
• 在清理过程中,向孩子讲解垃圾对环境和生命的危害,引导他们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 清理结束后,组织亲子们进行环保宣誓,承诺今后要从自身做起,保护自然环境,珍爱生命。
• 活动六:生命的纪念——制作生命卡片
• 给每个家庭发放一些卡片和彩笔,让亲子们一起制作生命卡片。
• 可以在卡片上绘制自己在公园内观察到的生命,或者写下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和承诺。
• 制作完成后,将生命卡片挂在公园的树上,作为对生命的纪念和承诺,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珍贵。
【亲子作业】
1.体验卡
• 在公园中,我们发现了一种原本不应该出现在这里的外来物种,它可能会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 当我们看到有人在公园内随意践踏草坪、破坏花草时,我们应该______。
• 如果公园内的某个区域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我们可以通过______的方式来帮助它恢复。
2. 探究卡
• 生命是平等的,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生物,都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 )
• 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捕杀野生动物是可以理解的。( )
• 保护生命不仅仅是保护动物和植物,还包括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
3.实践卡
• 设计一个家庭环保行动计划,包括如何减少能源消耗、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等,以实际行动保护生命的生存环境。
• 组织一次社区宣传活动,向邻居们宣传珍爱生命、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设计宣传海报和宣传语。
• 与父母一起制定一个关爱身边生命的计划,如定期去养老院看望老人、参加动物保护志愿者活动等。
六、课程要求
【课前】
1.父母和孩子共同了解公园的开放时间、安全注意事项等信息,确保活动的安全进行。
2.准备好活动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公园地图、观察记录表、花盆、种子、清洁工具、卡片、彩笔等。
3.父母可以提前与孩子一起查阅一些关于生命、生态系统等方面的资料,为课程学习做好知识储备。
【课中】
1.父母的做法和要求
• 在“自主体验”环节,父母要引导孩子积极观察、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但不要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 在“合作探究”环节,父母要作为思维引导和行动辅导的教练,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要组织好小组讨论,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
• 在“实践拓展”环节,父母要以身作则,带领孩子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和生命纪念活动,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 父母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和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长的喜悦。
2.孩子的做法和要求
• 在“自主体验”环节,孩子要积极主动地观察公园内的生命现象,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命的美好和独特之处,同时要认真记录观察结果,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
• 在“合作探究”环节,孩子要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 在“实践拓展”环节,孩子要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和生命纪念活动,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保护生命和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要将自己在活动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我要学”和“要学我”,成为珍爱生命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课后】
1.父母的做法
• 与孩子一起回顾课程中的活动和收获,帮助孩子整理体验卡、探究卡和实践卡的答案,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 鼓励孩子将在公园中养成的观察习惯和环保意识延续到日常生活中,如继续观察家中植物的生长、坚持进行垃圾分类等。
• 关注孩子在完成亲子作业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但要让孩子尽量独立完成,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责任感。
• 与孩子一起关注公园的生态变化,有机会可以再次前往公园,看看之前种下的种子是否发芽、公园的环境是否得到改善等,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行动对生命和环境产生的积极影响。
• 组织家庭会议,讨论如何将课程中的理念和行动融入到家庭生活中,制定家庭的珍爱生命和环保计划,并定期进行回顾和总结。
2.孩子的做法
• 认真完成亲子作业,将自己在课程中的思考和感悟通过作业表达出来,同时要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创新地解决作业中的问题。
• 向身边的朋友和同学分享自己在《养育成长课》中的经历和收获,宣传珍爱生命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生命的行动中来。
• 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环保规则,如节约用水、用电,不随地乱扔垃圾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珍爱生命的理念。
• 可以将自己在课程中的照片、作品等整理成一本成长纪念册,记录自己在课程中的成长和进步,也可以在纪念册中写下自己未来的目标和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