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6日科技创新(人工智能方向)劳动教育职业体验工作坊建设研讨会在机电应用技术系召开。
尊敬的各位来宾,欢迎来到商丘技师学院机电应用技术系,这里是培养机电领域专业人才的摇篮。
我们学院的机电应用技术系教学设施完备,拥有20个一体化学习工作站和18个理论教室,多媒体教学设施与一体化教学设备一应俱全。这些一体化学习工作站覆盖数控车、数控铣、零件钳加工、模具加工、继电控制、照明线路、PLC技术、柔性自动化产线、光机电技术、传感器、变频器等多个关键领域,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多元的学习实践环境。
目前,我们开设了八大专业,从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到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数控加工等,全方位满足同学们在机电领域不同方向的学习需求。
接下来,我将带大家参观我们准备以科技创新(工业自动化方向)劳动教育职业体验基地为特色创建的工作坊。
首先来到一楼的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综合工作坊。这里有加工中心实训工坊,主要专注于复杂工件的加工训练,能有效提高同学们的综合加工能力;智能制造实训工坊,让同学们接触到前沿的智能制造技术;工业机器人实训工坊,培养大家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产线操作和应用方面的技能;激光加工实训工坊,致力于激光加工技术的实践与应用;还有高端制造技术中心,专注于培养学生在高端制造技术领域的操作和应用能力 。
现在我们来到二楼的数智控制竞赛工坊。CAD/CAM与仿真加工实训工坊,能训练同学们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方面的技能,还能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提供现实环境中无法实现的培训内容;智能制造基础实训工坊,为同学们打下智能制造技术的基础;智能制造综合实训室工坊,进一步提升大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综合能力。
最后我们来到三楼的工业自动化4.0实训工坊。这里有机器人实训工坊,涵盖工业机器人基础技能培养以及为参加各类工业机器人竞赛的学生提供专项训练;PLC实训工坊,提供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技术培训。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众多特色工坊。比如数控车1号实训+激光实训工坊,提供数控车床操作及激光加工的实践训练;普通车床实训中心 +锯床下料工坊,进行基础车床操作及材料初步加工训练;数控铣床实训中心 +金工实训工坊,开展铣床操作及金工基础技能培训;虚拟仿真专业竞技机房,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助力教学;液压气动实训工坊,提供液压和气动系统的操作及维护培训;工业互联网实训工坊,进行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实践培训;电工竞赛实训工坊,为电工技能竞赛提供专项训练;计算机基础应用竞赛机房,开展计算机基础技能培训;服务机器人实训工坊,专注于服务机器人的操作和应用培训。
在商丘技师学院机电应用技术系,我们致力于通过这些先进的工作坊和实训设施,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掌握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专业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好!
在这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时刻,我们满怀热忱地欢迎各位莅临科技创新(工业自动化方向)劳动教育工作坊基地建设研讨会。我谨代表商丘技师学院机电系“三协同”劳动教育联盟校共同体学术服务团队,向每一位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同仁,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
研讨会由机电系主任卫锋主持,首先介绍一下出席本次研讨会嘉宾:
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巡视巡察持续整改专班主持日常工作副组长 ,市记协秘书处负责人,商丘市文化产业指导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贾建峰
商丘市文化产业指导协会执行秘书长刘敬松
商丘市文化产业指导协会副秘书长兼研学旅行文化学会会长郭高峰
商丘市教育资源保障中心党支部书记王新立
商丘市基础教育发展中心劳动教研员陆春光
商丘计算机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教研室教师唐 娴
河南省STEM教育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贵宾
河南省STEM教育研究中心专家团成员、河南省科学教育名师刘明
河南省STEM教育研究中心秘书处陈星
大诺科教研发总监田中
在当下,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工业自动化更是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而劳动教育,作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环节,与科技创新的融合,无疑为人才培养开辟了新的路径。我们深知,本次研讨会不仅是思想的碰撞,更是携手共进的契机。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工作坊基地的建设。这里将是理论与实践深度交融的舞台,是培育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摇篮。我们期待通过各位的智慧与经验,让这个基地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人才培养的标杆,为社会输送更多既懂技术又具备劳动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最后,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也祝愿各位在交流中收获丰硕,在合作中开启新篇!
谢谢大家!
科技创新(人工智能方向)劳动教育职体验工作坊基地建设方案
一、 建设背景
随着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进,工业自动化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为培养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建设科技创新(工业自动化方向)劳动教育工作坊基地具有重要意义。该基地将结合劳动教育与科技创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
二、 建设目标
1. 打造工业自动化实践平台:提供先进的工业自动化设备和真实的生产环境,帮助学生掌握自动化技术。
2. 培养创新型人才:通过项目式学习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弘扬劳动精神:将劳动教育融入实践,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职业责任感。
4. 服务地方经济:与企业合作,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三、 建设内容
1. 硬件设施建设
工业自动化实训:配备PLC、工业机器人、传感器、变频器等设备,模拟真实生产线。
创新实验室:提供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等工具,支持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和制作。
劳动教育体验区:设置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结合的体验项目,如木工、陶艺、智能家居等。
2. 课程体系建设
基础课程:涵盖工业自动化原理、PLC编程、工业机器人应用等基础知识。
项目式课程:结合实际生产案例,设计自动化生产线调试、智能仓储系统开发等项目。
劳动教育课程:融入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等内容,结合实践活动。
3. 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教师:引进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专业人才,负责教学和科研。
企业导师:聘请企业工程师担任导师,参与课程设计和实践指导。
劳动教育导师:邀请劳模、工匠等担任导师,分享经验,弘扬劳动精神。
4. 运行机制建设
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建基地,共同开发课程,提供实习机会。
项目管理:采用项目化管理,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基地高效运行。
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基地运行效果进行评估。
四、 预期效益
1. 人才培养:培养具备工业自动化技能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2. 社会服务: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训,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3. 示范引领:成为劳动教育与科技创新融合的示范基地,推广成功经验。
五、 保障措施
1. 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基地建设的统筹协调。
2. 资金保障: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基地建设顺利进行。
3. 政策支持:争取政府政策支持,为基地建设提供保障。
六、 总结
科技创新(工业自动化方向)劳动教育工作坊基地的建设,是推动劳动教育与科技创新融合的重要举措。通过该基地,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