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坊类型及其要求
1. 科研型创新工作坊
场地面积:工作坊应具有相对独立的工作室,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
功能布局:除了基本的空间布局外,特别强调设有办公区、交流讨论区及成果及作品展示区,以利于科研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设备配置:工作坊需配备相应的科研平台和设备,以满足科研工作的需求。
师生团队:组建由至少2名导师组成的团队,参与学生人数不少于5人,以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与科研氛围。
活动开展:每周开展活动不少于1次,每次时长不少于2小时,确保科研工作的连续性与深入性。
成果产出:学生作为第一完成人申报专利、发表论文或开发产品(服务)每年不少于3项,并鼓励参与省级双创大赛,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工作坊管理制度和日常工作台账,确保工作坊的规范运行。
2. 实训型创新工作坊
场地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为实训活动提供足够的空间。
功能布局:设有教学培训区、交流讨论区以及针对工科专业的发明制造区、成果及作品展示区。
设备配置:工作坊相关设备数量价值不少于20万元,设备台套不少于5套,确保实训设备的先进性与完备性。
师生团队:组建由至少2名导师组成的团队,参与学生人数不少于10人,以促进实训技能的提升。
活动开展:每周开展活动不少于2次,每次时长不少于2小时,强化实训教学的效果。
成果产出:除学生参与的各类创新活动外,特别强调大创项目立项及社会服务的当年产值,以衡量实训工作的实际成效。
3. 兴趣型创新工作坊
场地面积:同样要求不少于50平方米的空间。
功能布局与设备配置:设有教学培训区、交流讨论区及针对工科专业的发明制造区等空间,并配备相应设备以满足学生兴趣活动的需求。
师生团队:组建由至少2名导师组成的团队,常驻团队不少于3支,参与学生人数不少于20人,以支持多样化的兴趣活动。
活动开展:面向常驻团队的活动每周不少于2次,每次时长不少于2小时。此外,每年还需开展面向全院师生的创新讲座、创客沙龙等交流活动,以促进知识与经验的共享。
成果产出:除了学生的个人成果外,特别强调校级双创大赛的参赛项目及大创项目的立项数量,以反映兴趣型工作坊的广泛参与与成效。
二、总结
本建设标准旨在为职业院校“一站式”科技创新劳动教育工作坊提供明确的指导与规范,从工作坊类型、场地面积、功能布局、设备配置、师生团队、活动开展到成果产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与要求。各职业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参照本标准进行工作坊的建设与管理,以推动科技创新劳动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以下是职业院校“一站式”科技创新劳动教育工作坊建设标准(试行)的详细内容,结合了不同工作坊类型的特点和要求:
工作坊类型
• 科研型创新工作坊
• 实训型创新工作坊
• 兴趣型创新工作坊场地面积
• 科研型创新工作坊:具有相对独立的工作室。
• 实训型创新工作坊:不少于50平方米。
• 兴趣型创新工作坊:不少于50平方米。
功能布局
• 科研型创新工作坊:设有办公区、交流讨论区、成果及作品展示区等空间。
• 实训型创新工作坊:设有教学培训区、交流讨论区、发明制造区(针对工科专业)、成果及作品展示区等空间。
• 兴趣型创新工作坊:设有教学培训区、交流讨论区、发明制造区(针对工科专业)、成果及作品展示区等空间。
设备配置
• 科研型创新工作坊:工作坊具有相应的科研平台和设备。
• 实训型创新工作坊:工作坊相关设备数量价值不少于20万元,设备台套不少于5套。
• 兴趣型创新工作坊:工作坊相关设备数量价值不少于10万元,或设备台套不少于5套。
师生团队
• 科研型创新工作坊:组建2人及以上的导师团队,参与学生人数不少于5人。
• 实训型创新工作坊:组建2人及以上的导师团队,参与学生人数不少于10人。
• 兴趣型创新工作坊:组建2人及以上的导师团队,常驻团队不少于3支,参与学生人数不少于20人。
活动开展
• 科研型创新工作坊:每周开展活动不少于1次,每次时长不少于2小时。
• 实训型创新工作坊:每周开展活动不少于2次,每次时长不少于2小时。
• 兴趣型创新工作坊:面向常驻团队每周开展活动不少于2次,每次时长不少于2小时;面向本院师生每年开展创新讲座、创客沙龙等交流活动不少于2次。
成果产出
• 科研型创新工作坊:学生作为第一完成人申报专利、发表论文或开发产品(服务)每年不少于3项;省级双创大赛(含发明杯)参赛项目不少于1项;产业化创业项目或社会服务当年产值不少于10万元。
• 实训型创新工作坊:学生作为第一完成人申报专利、发表论文或开发产品(服务)每年不少于3项;孵化省级双创大赛(含发明杯)参赛项目不少于1项;大创项目立项不少于1项。
• 兴趣型创新工作坊:学生作为第一完成人申报专利、发表论文每年不少于1项;开发产品(服务)模型不少于3项;孵化校级双创大赛(含发明杯)参赛项目不少于3项;大创项目立项不少于3项。
制度建设
• 科研型创新工作坊:建立工作坊管理制度和日常工作台账。
• 实训型创新工作坊:建立工作坊管理制度和日常工作台账。
• 兴趣型创新工作坊:建立工作坊管理制度和日常工作台账。以上内容结合了职业院校科技创新劳动教育工作坊的实际建设需求,旨在为不同类型的工作坊提供明确的建设标准和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