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一校一品典型案例分享山西乡宁县职中学劳动教育“2+3+N”模式

作者:职教鲶鱼侯银海 来源: 点击:407

一校一品典型案例分享山西乡宁县职中学劳动教育“2+3+N”模式

2024-12-19 20:40·职教鲶鱼侯银海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推广全国各地在劳动教育领域的典型案例与先进经验,进一步提高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和品质,“三协同”劳动教育联盟校(共同体)学术服务团队,2024年结合[国培工坊]小鹅通线上劳动教育专题公益讲座平台,决定开展为期一年的“一校一品”劳动教育典型案例线上公益推介活动。

2024年12月19日晚上7点30分“三协同”劳育联盟校共同体学校服务团队与“国培工匠”联合组织一校一品典型案例分享(2)特邀山西乡宁职中政教处负责人陈丽娜老师,分享了《数字赋能创新劳动育人》线上公益直播讲座准时开播了。

乡宁县职业中学在劳动教育方面实施了“2+3+N”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以下是该模式的具体内容和成果汇报:

“2+3+N”模式内容

1. 两个基础:乡宁县职业中学以夯实学生的“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公共参与”的五大核心素养为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2. 三个特色:

特色专业群:打造了3个具有地域特色的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特色产业学院、1个校级特色产业学院。

特色思政教育:通过“三个构建”思政教育模式,传承和弘扬非遗物质文化,培育具有高尚职业素养和精湛传统紫砂壶制作技艺的技术技能人才。

特色教学模式:实施“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改革,提升公共课成绩,突破时空限制,提升教学质量。

3. N个实践:依托社团,锻炼学生能力,学校目前有“六社六队”12个社团组织,通过这些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成果汇报

1. 学生素质提升:通过德技双修,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爱岗敬业的品质;在专业技能发展方面,学校把握市场需求,强化专业特色,实施校企合作,注重订单、学徒制培养。

2. 科技与教育融合:实现了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优化,配合产业需求,培育了大量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3. 产教融合:与5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持续提升学校的关键办学能力。

4. 技能大赛成绩:在2024年山西省第十八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乡宁县职业中学荣获佳绩,荣膺一等奖10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37项,共计63项,在中职学校积分榜排名第12名。

5. 教育质量认可:乡宁县职业中学在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合规性检查中位居十二名,是山西省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中职学校。

通过这些成果,可以看出乡宁县职业中学在劳动教育“2+3+N”模式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在技能培养和产教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乡宁县职业中学劳动教育“2+3+N”模式及成果汇报

一、模式介绍

乡宁县职业中学的劳动教育“2+3+N”模式,是一种创新性的劳动教育模式。“2”代表两类基础课程,即劳动理论课程和劳动技能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劳动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3”表示三个实践平台,包括校内实践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和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N”则代表多个特色活动,如劳动竞赛、劳动文化节等,以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和创造力。

二、成果汇报

1.教育理念创新:通过“2+3+N”模式,学校成功将劳动教育与现代科技、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1 .

2.学生技能提升:学生在各类实践活动中,不仅掌握了实用的劳动技能,还学会了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基础 。

3.竞赛成绩显著:在2024年山西省第十八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乡宁县职业中学荣获63项奖项,充分展示了学校劳动教育的成果和学生的技能水平。

4.社会影响力增强:通过校企合作和社区服务等活动,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不仅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和发展机会。

乡宁县职业中学的劳动教育“2+3+N”模式,以其独特的创新性和实效性,为学校的劳动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其他学校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一校一品典型案例分享——山西乡宁县职业中学劳动教育“2+3+N”模式及成果汇报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乡宁县职业中学在劳动教育实践中,创新性地提出了“2+3+N”模式,旨在通过该模式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劳动精神。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模式的实施情况及取得的成果。
二、劳动教育“2+3+N”模式
(一)模式概述
“2+3+N”模式中的“2”指的是两个基础,即基础技能教育和基础劳动教育;“3”指的是三个核心,即职业素养培养、实践能力提升和创新能力培养;“N”则代表多元化的劳动教育实践项目。该模式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实施途径
1. 基础技能教育和基础劳动教育:通过设置相关课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和知识,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2. 职业素养培养:结合专业特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
3. 实践能力提升:通过实践操作、项目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 多元化的劳动教育实践项目:开展各类劳动实践活动,如校内外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三、成果汇报
(一)学生素质显著提高
实施“2+3+N”模式后,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在劳动技能、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二)劳动教育成果丰硕
学校在实施“2+3+N”模式的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劳动教育成果。学生参与的各类劳动实践活动多次获得省市级以上奖项,学校的劳动教育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三)社会反响良好
学校的劳动教育模式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评价。家长们普遍认为,学校的劳动教育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社会各界也对学校的劳动教育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四、结语
山西乡宁县职业中学的“2+3+N”劳动教育模式是一种创新的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该模式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未来,学校将继续完善该模式,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举报

评论 0


更新:2024-12-19 22:22:52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