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侯银海 以竞赛为舵引领学生扬帆远航“竞赛育人”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

作者:职教鲶鱼侯银海 来源: 点击:198

侯银海 以竞赛为舵引领学生扬帆远航“竞赛育人”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

2024-12-16 11:07·职教鲶鱼侯银海

一、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体系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其中,“以赛为舵”的教育理念正逐渐成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竞赛育人模式,我们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本文将详细阐述“竞赛育人”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当明确而全面。通过“竞赛育人”模式,我们致力于培养具有以下特点的学生:
1. 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
2. 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3. 拥有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
4. 具备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关注国家发展和全球趋势。
三、竞赛育人模式设计
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设计了以下竞赛育人模式:
1. 设立多元化的竞赛项目: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立不同领域的竞赛项目,如科技创新、文学创作、社会实践等。
2.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竞赛过程中,注重实践教学的应用,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和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3. 实施导师制:为学生配备导师,指导学生进行竞赛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4. 建立评价体系:对竞赛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评价,鼓励学生创新、实践和团队合作。
四、人才培养方案实施
1. 课程设计:结合竞赛项目需求,设置相关课程,如科技创新、领导力培养等,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2. 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和资源支持。
3. 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4. 竞赛组织与实施:定期组织各类竞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5. 跟踪与反馈: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跟踪与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方案,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五、总结与展望
通过“竞赛育人”模式,我们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未来,我们将继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师资队伍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我们也将关注国际教育趋势和国家发展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总之,“以赛为舵”的竞赛育人模式是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多元化、实践性的教育措施,我们将为学生扬帆远航提供坚实的支撑和广阔的舞台。

在新时代背景下,以竞赛为舵引领学生扬帆远航的“竞赛育人”模式下人才培养方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构建:

1. 竞赛与教育本质的结合:

竞赛应回归人才培养的教育本质,紧扣新课程方案、新课标精神,素养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与个性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

2. 竞赛项目的分层训练机制:

建立“院-校-省-国”四级竞赛项目训练机制,通过不同阶段的选拔和训练,内化竞赛要求和标准、强化项目质量、实化团队应赛能力。

3. 金字塔式竞赛训练管理模式:

形成“通识教育+分层辅导+个别孵化”的管理模式,依据项目类型和成熟度建立项目“矩阵”,聘请专家进行针对性的项目分析、科研辅导和破题实践。

4. 赛教融合的育人模式:

将竞赛与传统教育融合,使竞赛成为学生学习的有益补充和拓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等。

5. 学科竞赛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将学科竞赛元素融入教育教学,解决学科竞赛如何融入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创新“三融合”CDIO的工程教育新理念。

6. 竞赛评价体系的构建:

构建竞赛项目等级认定模型,实现对竞赛项目的科学分级;研制竞赛评审标准,实现竞赛过程有遵循、结果有依据;构建学科竞赛效果评价标准,实现对不同学科、不同等级竞赛结果的标准化赋值。

7. 竞赛管理体制机制的健全:

建立省、专业机构、高校三级竞赛管理体制,健全赛项申报、等级认定、过程管理、评价体系等管理机制。

8. 竞赛育人的导向作用:

充分认识学科竞赛育人价值,培育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创的育人共识,将学科竞赛作为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路径。

9.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校要将学科竞赛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新引擎、驱动力,着力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打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贯通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

通过上述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将竞赛活动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举报

评论 0


更新:2024-12-16 13:24:33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