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侯银海【完善五劳】协同推进新时代劳动育人走深走实

作者:职教鲶鱼侯银海 来源: 点击:307

侯银海【完善五劳】协同推进新时代劳动育人走深走实

2024-10-27 08:44·职教鲶鱼侯银海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劳动教育已经成为全面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为了确保劳动育人的深入实施,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五劳”联动的作用,即思政劳育、课程劳育、专业劳育、活动劳育和文化劳育。
一、思政劳育
思政课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课程。在思政课中,应特别开设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等专题,深入剖析劳动的伟大意义和时代价值。通过这样的专题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认识到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
二、课程劳育
学校应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设专门的劳动教育理论、实践必修课程。这些课程应涵盖劳动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安全操作规程等内容,旨在增强学生的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他们将来投身社会生产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专业劳育
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各专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将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相融合,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精神。
四、活动劳育
除了课堂教学,还应通过第二课堂、劳动技能竞赛等活动,强化学生的劳动实践体验。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劳动,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文化劳育
文化劳育是营造崇尚劳动的文化氛围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唱劳动歌曲、读劳动经典、听劳模故事等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崇高和伟大,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
五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劳动育人体系。只有通过“五劳”联动,才能真正确保新时代劳动育人走深走实,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保障。

‌完善五劳,推动新时代劳动育人‌

‌思政劳育‌: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

‌课程劳育‌:

‌理论与实践结合‌:增强劳动知识和技能,必修课程保障。

‌专业劳育‌:

‌融入专业课程‌:培养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与专业教学相结合。

‌活动劳育‌:

‌第二课堂与竞赛‌:强化劳动实践体验,通过多样活动实现。

‌文化劳育‌:

‌营造文化氛围‌:唱劳动歌曲、读劳动经典、听劳模故事,崇尚劳动。

通过上述“五劳”联动,确保新时代劳动育人走深走实,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新时代劳动育人的实施策略注重全方位、多层次的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思政劳育:在思政课程中融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等专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例如,北京大学通过开设劳动教育理论慕课,如“新时代劳动理论”和“新时代劳动者十讲”,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2. 课程劳育:开设专门的劳动教育理论和实践必修课程,增强学生的劳动知识和技能。例如,北京大学要求本科生在本科阶段累计完成不少于32学时的劳动教育,通过修读劳动教育课程目录中的课程来完成这一要求。

3. 专业劳育: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各高校通过在专业课程中设置劳动教育模块,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体验和实践劳动教育。

4. 活动劳育:通过第二课堂、劳动技能竞赛等活动,强化学生的劳动实践体验。例如,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举办了首届大学生劳动技能竞赛,通过美食烹饪、家务劳动、家庭维护、校园清洁和手工制作等项目,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

5. 文化劳育:开展唱劳动歌曲、读劳动经典、听劳模故事等活动,营造崇尚劳动的文化氛围。例如,清华大学在“劳动教育月”系列活动中,通过举办劳动教育成果展和“清华工匠大赛”,以及组织学生参与劳动锻炼和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文化认同。

这些策略的实施有助于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中深刻理解劳动的价值,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最终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举报

评论 0


更新:2024-10-29 08:30:51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