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数智技术的应用对推动教育事业特别是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在这一背景下,“三协同”劳育联盟校共同体学术服务团队致力于传播劳动思想、传承劳动精神、传习劳动技能、传行劳动成果,为新时代数智赋能劳动育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高质量的供给、需求、配置、投入产出、收入分配以及经济循环,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六大内涵。对于职业教育而言,这意味着要提供更加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满足社会和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入产出的效率,确保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并构建一个高效、畅通的经济循环体系。
二、文件层面的主要目标
文件提出到2025年,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更加鲜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这不仅要求办学格局的优化和办学条件的改善,还强调了职业本科教育的招生规模,以及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培养质量的显著提高。到2035年,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要进入世界前列,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高度匹配。
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四个维度
1. 办学质量的持续化发展:这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2. 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是教育的根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满足他们的多元化需求。
3.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是教育的关键,他们的专业素养决定着教育的温度、高度和广度。
4. 学校的内涵化发展:学校环境、校园文化、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学校治理等都是学校内涵化发展的重要方面。
四、落实层面的措施
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始终坚持育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能力。
2. 坚持面向人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实现人生出彩。
3. 坚持服务区域:职业教育应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区域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4. 落实办学绩效:注重教育的投入产出比,追求高效、优质的教育服务。
5. 积极推动三教改革:通过教学改革、课程创新等方式,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在“三协同”劳育联盟校共同体学术服务团队的推动下,数智赋能劳动教育将更加深入人心,为新时代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应紧紧围绕文件的精神和要求,不断探索、实践,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数智赋能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依托政策,明确方向
遵循《意见》指导,明确劳动教育目标。
结合六大内涵,提升劳动教育质量。
“三协同”劳育联盟作用
传播劳动思想,强化理论支撑。
传承劳动精神,培育时代新人。
传习劳动技能,提升实践能力。
传行劳动成果,展示教育成效。
数智赋能,促进发展
利用数智技术,创新劳动教育模式。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效率。
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对接目标,持续推进
对照2025年与2035年目标,规划发展路径。
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培养质量。
在探讨“数智赋能劳动教育促进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议题时,我们可以参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的六大内涵和主要目标。这些内涵和目标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方向,同时也为劳动教育的数智赋能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实践路径。
首先,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涉及到高质量的供给、需求、配置、投入产出、收入分配和经济循环。这六大内涵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面的视角,强调了教育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
在文件层面,到2025年,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更加鲜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到2035年,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技能型社会基本建成。
理解层面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四个维度包括办学质量的持续化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校的内涵化发展。这些维度强调了教育质量的多方面要求,为劳动教育的数智赋能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方向。
落实层面上,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坚持面向人人,服务区域,落实办学绩效,并积极推动三教改革,保障高质量发展。这些措施为劳动教育的数智赋能提供了实际操作的路径。
“三协同”劳育联盟校共同体学术服务团队长期致力于传播劳动思想,传承劳动精神,传习劳动技能,传行劳动成果,促进新时代数智赋能劳动育人高质量发展。团队通过劳动教育实践、学术交流、科学研究、创新数字化手段,实现了协同育人、共创成果的劳动育人新突破。
在数智赋能劳动教育方面,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新时代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1. 整合校企资源:通过校企合作,整合教育资源与企业实践,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劳动场景和数智化劳动体验。
2. 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开发包含数字技术应用的劳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和劳动技能。
3.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数智化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
4. 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创新劳动教育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实践性。
5. 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标准,推进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确保劳动教育的质量。
6. 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水平,拓展中外合作交流平台,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将数智技术融入劳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推动新时代学校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