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侯银海“三协同”劳育联盟校共同体学术服务团队赋能产教融合育时代新人

作者:职教鲶鱼侯银海 来源: 点击:422

侯银海“三协同”劳育联盟校共同体学术服务团队赋能产教融合育时代新人

首发2024-10-19 17:03·职教鲶鱼侯银海

“三协同”劳育联盟校共同体的构建中,学术服务团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团队由教育专家、学者、教师等组成,致力于为学校提供学术支持与服务。

一、服务团队“赋能”教师

学术服务团队通过开展教师培训、研讨会、交流会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数智素养和劳动育人能力。具体措施包括:

1. 开展专题培训,帮助教师掌握数智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2. 组织教师参观学习,借鉴先进学校的劳育经验,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3. 建立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合作,共同提升劳动育人水平。

二、“提升”数智赋能新时代劳动育人师资素养

学术服务团队通过项目引领,推动教材升级,课证融通,新型态教材共建共享机制的探索实践。具体措施包括:

1. 设计并实施数智教育项目,推动劳动育人师资的数智素养提升。

2. 编写课证融通的教材,将劳动教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

3. 建立教材共建共享机制,促进教育资源整合,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三、数智赋能让劳动育人融创

学术服务团队通过数智技术,推动劳动育人的融创发展。具体措施包括:

1.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劳动教育在线平台,提供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

2. 通过竞赛育人活动,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和创新能力,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3. 探索实践新教法,推动教学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劳动教育模式。

通过以上措施,学术服务团队在“三协同”劳育联盟校共同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学校学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协同”劳育联盟校共同体学术服务团队,数智赋能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学校学生企业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几个措施着力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服务团队“赋能”教师:通过提升教师的数智素养,增强他们在劳动教育中的指导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观念。

2. 项目引领“赋能”教材:通过项目引领,升级教材,实现课证融通,共建共享新型态教材,以适应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需求。

3. 探索实践“赋能”教法:通过新教法的探索和实践,激活教学发展,推动劳动教育的创新和辐射示范全国。

4. 数智赋能让劳动育人融创:利用数智技术,提高竞赛育人的效率,通过“一网对接”、“一库集成”、“一链管理”和“一图全览”,实现劳动教育的精准化和个性化。

5. 为业+劳动创新:以创造伟大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转化新知识、新技术,发展新工艺。

6. 为事+劳动技能:以技能宝贵为主线,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7. 为人+劳动素养:以劳动光荣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认识劳动价值,端正劳动观。

8. 分阶段实施: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实施不同阶段的劳动教育,如一年级的养成阶段、二年级的提升阶段、三年级的创新阶段。

9. 五劳联动:通过思政劳育、课程劳育、专业劳育、活动劳育和文化劳育的联动,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

10. 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注重人力资本投入,开发新职业,提升高技能人才比例和质量,激发新生代的劳动兴趣。

11. 机制创新和数据挖掘:在网络时代背景下,通过数据挖掘释放劳动、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能量,形成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12. 示范学院和活动品牌建设:建设劳动教育实施机构,构建创新课程,打造活动品牌,完善评价体系,形成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

这些措施共同作用,旨在提升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推动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技能熟练、素养全面的新时代劳动者。

具体措施和契合点,为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学校学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实施路径。以下是针对这些措施的具体实施策略和进一步细化:

1.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

·加大投入,引进先进设备:学校应增加对劳动教育相关设施设备的投入,引进现代化、智能化的劳动工具和教学设备,如3D打印、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VR)等,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技能培训和认证:建立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相衔接的培训体系,鼓励学生参与技能培训和认证考试,如职业资格证书、行业认证等,提升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或“校中厂”、“厂中校”,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工艺。

2.机制创新和数据挖掘

·构建数字化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构建劳动教育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课程管理、学生评价、师资调配

等环节的智能化、精准化。

·数据分析驱动决策: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劳动成果等数据的分析,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亮点,为教学改革和决策提供依据。

·激励机制与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将劳动教育成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同时设立奖励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和创新活动。

3.示范学院和活动品牌建设

·打造特色劳动教育课程:结合学校实际和地域特色,开发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如传统手工艺、现代农业技术等。

·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定期举办劳动技能大赛、劳动文化节、劳模进校园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对劳动教育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培训、交流、研讨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完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劳动素养和实践能力。

4.分阶段实施劳动教育

·一年级:养成阶段:通过日常劳动习惯的培养和简单的劳动实践,让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初步体验劳动的乐趣和价值。

·二年级:提升阶段:在继续巩固劳动习惯的基础上,增加劳动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年级:创新阶段:鼓励学生参与创新项目、科研活动和社会实践,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5.五劳联动,发挥综合育人价值

·思政劳育:在思政课中融入劳动教育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观。

·课程劳育:在专业课程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内容,实现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

·专业劳育: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活动劳育:通过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活动形式,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文化劳育:弘扬劳动文化,传承劳动精神,营造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通过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示范学院建设、分阶段实施和五劳联动等具体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推动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学生高质量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举报

评论 0


    更新:2024-10-20 13:01:26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