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侯银海 2024再论数智赋能新时代劳动育人高质量发展几个着力点

作者:职教鲶鱼侯银海 来源: 点击:486

侯银海 2024再论数智赋能新时代劳动育人高质量发展几个着力点

首发2024-10-18 15:30·职教鲶鱼侯银海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智化已经逐渐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尤其是教育领域。特别是在劳动教育方面,数智赋能在推动其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教学成果奖典型案例“机制撬动标准驱动五劳联动手脚并动时代传动”为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数智赋能新时代劳动育人的几个着力点。

在新时代背景下,数智赋能劳动育人的高质量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着力点进行:

1. 数字化教学资源:利用数字化资源,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为学生提供模拟真实劳动场景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对劳动的理解和认同。

2. 智能化管理平台:构建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教学活动管理、学生学习跟踪等功能,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 智慧实训基地:建立智慧实训基地,通过模拟真实工作环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劳动技能,提升实践能力。

4. 跨学科融合项目:鼓励跨学科的项目合作,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家校社协同教育: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劳动教育的实施和发展。

6. 评价体系创新: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评价学生的劳动技能,还要评价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精神和劳动价值观。

7. 思政劳育:通过劳动教育传播劳动思想,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学生的劳动品德和劳动情感。

8. 专业劳育:结合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劳动精神、专业劳动理论和专业劳动技能。

9. 实践劳育:通过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劳动,培养劳动习惯和劳动能力。

10. 课程劳育:在课程设计中融入劳动教育元素,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上述着力点,可以有效地推动劳动育人的高质量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要注意到数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可能会带来一些挑战,如数智鸿沟、资本逐利性导致的内卷和数智技术安全漏洞等,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优化。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
在劳动教育中,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数智赋能的重要一环。通过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将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方法、案例等数字化,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便捷的学习资源。同时,利用数字化平台,可以实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劳动教育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
二、智能化管理平台
智能化管理平台是实现劳动教育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智能化管理平台,可以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成绩等情况,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建议。同时,智能化管理平台还可以为学校提供数据分析、评估等功能,帮助学校更好地了解劳动教育的实施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智慧实训基地
智慧实训基地是数智赋能劳动育人的重要场所。通过建设智慧实训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劳动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劳动技能、培养劳动情感。同时,智慧实训基地还可以通过智能化设备、系统等手段,提高实训的效率和质量。
四、跨学科融合项目
跨学科融合项目是数智赋能劳动育人的重要途径。通过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劳动教育中,可以结合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开展与劳动相关的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五、家校社协同教育
家校社协同教育是数智赋能劳动育人的重要策略。家庭、学校、社会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通过家校社的协同合作,可以形成劳动教育的合力。同时,可以利用数智化手段,如家长微信群、学校网站等平台,加强家校沟通,共同推动劳动育人的发展。
六、评价体系创新
在数智赋能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创新评价体系,以更好地评价劳动育人的效果。可以通过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个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劳动成果和劳动精神等方面的发展。同时,可以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评价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为教学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数智赋能在新时代劳动育人高质量发展中具有多个着力点。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智能化管理平台、智慧实训基地、跨学科融合项目、家校社协同教育以及评价体系创新等手段,可以推动劳动教育的快速发展,为培养具有劳动精神、劳动技能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基础。

举报

评论 0


更新:2024-10-20 12:59:31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