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侯银海 四传劳劳育课程元素‌:‌农学生产劳动基地实践课第一课课前准备

作者:职教鲶鱼侯银海 来源: 点击:457

侯银海 四传劳劳育课程元素‌:‌农学生产劳动基地实践课第一课课前准备

首发2024-10-15 06:33·职教鲶鱼侯银海

农学生产劳动基地实践课第一课课前准备及基地实践

一、课前准备

‌理论知识准备‌:复习植物生理学、土壤学、作物栽培学、植物保护学等农学基础理论知识。

‌安全教育与着装检查‌:强调劳动安全注意事项,检查学生是否穿着工作装。

‌实践基地了解‌:提前参观农学实践基地,熟悉基地布局及作物种植区域。

二、基地实践劳育课程元素

‌传播劳动思想‌: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态度。

‌传承劳动精神‌:在劳动过程中,弘扬勤劳、诚实、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传习劳动技能‌:指导学生掌握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的实际操作技能,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传行劳动成果‌:通过实践成果展示,让学生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增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理解。

三、课程目标

掌握农作物种植到收获周期的实际操作技能。

培养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了解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并进行简单操作。

增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理念。

四、学情分析

针对大学生源,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兴趣和积极性。

农学生产劳动基地实践课程第一课:课前准备

课程目标

1. 掌握操作技能:确保学生能够掌握从种植到收获的全过程操作技能。

2. 科学方法应用:培养学生使用科学方法观察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3. 现代农业技术:让学生了解并能够操作现代农业技术,如精准农业和设施农业。

4. 环保意识:增强学生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知识目标

理解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种植技术。

掌握土壤管理和植物保护的基础知识。

了解现代农业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能力目标

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

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

学情分析

考虑大学生的背景知识,他们可能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

根据学生的背景和兴趣进行分组,以提高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教学重点

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操作。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现代农业技术的理解和应用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复杂。

实践操作中的安全问题和细节管理。

教学手段

使用多媒体教学,如视频、图片和动画,来辅助理论知识的讲解。

组织实地参观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农业劳动。

开展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点名:确保所有学生都到齐,并穿着适当的工作服。

2. 劳动安全教育:强调劳动安全的重要性,并讲解安全注意事项。

3. 复习回顾: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做准备。

4. 新课讲授:详细讲解新课程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

5. 巡回指导:在学生实践操作时,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6. 总结反馈:课程结束时,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指出提高和不足之处。

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1课:理论知识回顾与导入,实践基地参观与分组。

后续周: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如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收获等。

举报

评论 0


更新:2024-10-15 09:13:40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