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果简介
本成果主要围绕幼儿师范人才培养和劳动教育展开创新与实践。以“技艺精、劳动美”为核心,学校致力于培养出具有较强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幼儿教师,以服务于学前教育和托育事业的发展。通过“思想引领+师范传承+模范带动+技能提升+素质养成”五位一体的党建育人新模式,学校在幼儿师范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二、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 传统劳动教育内容与现代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
2. 幼儿师范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难题。
(二)解决方案
1. 时代传动,凸显劳动教育时代特征。学校依托非遗项目,将传统劳动融入新时代劳动新工具、新技术、新形态,开展“非遗劳育+传承”等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传统技艺的同时,掌握现代劳动技能。
2. 强化幼儿师范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学校通过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技能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通过德育教育、文化熏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创新点
(一)理论创新:学校率先提出“非遗劳育+传承”生态理论,将非遗文化传承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二)实践创新:学校在劳动教育中引入非遗项目,创新了劳动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劳动的魅力和价值。
(三)机制创新:学校建立了“思想引领+师范传承+模范带动+技能提升+素质养成”五位一体的党建育人新模式,形成了独特的育人机制。
四、推广应用效果
(一)应用成效
1. 人才培养明显提高。学校通过劳动教育等方式,培养出了大批具有较高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幼儿教师,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2. 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学生通过劳动教育,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念,提高了自身的智力和体能,培养了审美和创新能力。
3. 服务教师专业成长。学校通过开展各类培训和竞赛活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4. 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在幼儿师范人才培养和劳动教育方面的创新与实践,推动了学校的整体发展,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声誉。
(二)推广成效
1. 政策采纳。学校的创新与实践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相关政策和经验被广泛采纳和推广。
2. 经验推广。学校通过举办研讨会、培训班等方式,将自身的经验和成果与兄弟院校分享交流,共同推动幼儿师范人才培养和劳动教育的发展。
3. 资源共享。学校通过建立资源共享平台等方式,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幼儿师范人才培养和劳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综上所述,学校的“技艺精·劳动美”幼儿师范人才培养与劳动教育创新与实践成果显著,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艺精·劳动美”幼儿师范人才培养与劳动教育创新实践成果丰硕,特色鲜明。
成果简介
学校作为“幼儿教师的摇篮,艺术人才的沃土”,坚持“姓师、向民、为幼、服老”的特色育人实践,致力于培养具有较强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级专业人才。通过“思想引领+师范传承+模范带动+技能提升+素质养成”五位一体党建育人新模式,学校培育出一批批师德高尚、师能精湛的毕业生,办学成果丰硕。特别是在劳动教育方面,学校注重创新与实践,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案
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问题:如何凸显劳动教育的时代特征,使其与幼儿师范人才培养紧密结合?
解决方案
方案:学校通过构建劳动教育课程系统,设置必修与选修课程,如陶艺、篆刻等,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锻炼学前岗位所需的职业劳动技能。同时,开展多元劳动教育活动,如“一日一劳”、校内社团实践等,让学生全面提升综合能力与劳动素养。此外,学校还注重传承发扬劳动精神,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文化宣传等方式,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劳动精神的熏陶。这些举措共同凸显了劳动教育的时代特征,使其与幼儿师范人才培养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