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新时代劳动教育品牌建设与实施名师培育阶段性成果交流研修在内蒙乌兰察布包头举行
2024年7月20一23日由指导单位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劳动教育专委会、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院、北京新职业技能培训产业联盟、北京中盛国培教育技术院、“中成协”三协同数字化赋能劳动教育教学联盟校新生态实践共同体、协办单位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遵义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贵阳市商贸学校、北京中盛国培教育技术院主办,并由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等多家教育机构协办的第四期“三协同”数字化赋能劳动教育教学联盟暑期内蒙古乌兰察布、包头、呼和浩特研修班正式开班。本次参加研究学校有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河南机电职院、河南商丘技师学院、辽宁省丹东市技师学院、北京永恒信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参加。
7月20日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主任袁秀林、副主任李丽娟、张艳金老师为大家讲解了,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地已发展成为校内校外相结合,多功能多层次的综合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校内拥有15个实训室和2个种植基地,校外包括集宁战役纪念馆、乌兰美康养院、乌兰美母婴港、察右前旗大中小学劳动研学实践基地等场馆,可承担日常生活劳动、专业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类项目的教学和培训。主要开设整理收纳、家政、烹饪与营养、形象管理、传统手工、蔬菜水果种植、园林修剪、中草药种植、老年护理、母婴护理、应急救护、中医康复、中医护理、中医职业启蒙、医学技能服务、应急救护服务、公益自愿服务等课程。
7月21日参观了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包头校区,在胡敏副院长、教务处副处长程显生、劳动与美育教研室主任杨茹、陪同讲解下大家一起参观学院劳动教育基地“中国·敕勒川现代农业博览园” 校地共建的“中国·敕勒川现代农业博览园”占地3258亩,集“种、养、加、旅、营”“产、学、研、创、用”多产业、多功能于一体,建有高标准农田、现代设施园艺、生态经济林果、智慧牧业及马文化产业、食品加工及安全检验5个示范。
本次交流研修,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程显生做了《立足农业特色做实劳动教育》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 应急管理学院执行院长王晓侃做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研究与实践》
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团委书记吴钟杰做了《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五化”劳动教育汇报》
辽宁省丹东市技师学院公共基础部教研主任做了《新征程下 活动体验式三协同劳动育人实践》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智慧学习工场研究院魏巍老师做了《新时代背景下数字赋能大中高职劳动教育体系化建设》经验分享
最后有“中成协”三协同数字化赋能劳动教育教学联盟校新生态实践共同体联合发起人,河南商丘技师学院高级技师侯银海做了《勤行至美积微成著争做一名奋斗感成就感的新时代劳动教育指导师一一传习耕读文明 赓续劳动精神争做劳动育人先锋》总结发言。
此次研修班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深化劳动教育领域的发展,推动各参与院校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实践与创新。
关于“第四期新时代劳动教育品牌建设与实施名师培育”阶段性成果交流研修活动的详细报告。
一、活动概述
·时间:2024年7月20日至23日
·地点:内蒙古乌兰察布、包头、呼和浩特·主题:新时代劳动教育品牌建设与实施名师培育
·指导单位: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劳动教育专委会、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院等
·协办单位:包括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多所教育机构
·参与单位: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河南机电职院等学校和企业
二、活动内容
1.讲座与交流
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分享了其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经验,包括校内外的实践场所和多样化的课程设置。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展示了其校地共建的现代农业博览园,强调了产教融合在劳动教育中的重要性。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和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也分享了各自在劳动教育和产教融合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2.实地考察
参与者有机会参观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实践基地和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现代农业博览园,深入了解这些机构的劳动教育实施情况。
三、活动意义
1.促进劳动教育的交流与学习:通过此次活动,不同学校和机构能够分享自己的劳动教育实践经验,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做法,共同提升劳动教育的质量。
2.推动产教融合的发展:活动中强调了产教
融合在劳动教育中的重要性,通过校地共建、校企合作等方式,将劳动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此次活动也针对名师
进行了培育和交流,提升了教师在劳动教育方面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劳动教育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四、未来展望
随着社会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类似的交流研修活动将越来越频繁地举行,以推动劳动教育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各学校和机构应继续加强在劳动教育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索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劳动教育模式和方法。
·教师作为劳动教育的关键力量,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劳动教育服务。
评估劳动教育品牌建设的效果是一个综合而系统的过程,需要综合考量多个方面的因素。以下是根据参考文章中的相关内容和实际评估实践,提出的评估劳动教育品牌建设效果的几个关键方面:
一、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的评估
1.品牌知名度: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和家长对劳动教育品牌的知晓程度,以及品牌在当地的知名度。
2.品牌影响力:观察品牌在教育领域内的辐
射范围和影响力,如是否引起其他学校的关注和模仿,是否有其他教育机构或企业寻求合作等。
二、教育质量与效果的评估
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参与劳动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以及他们在活动中的投入程度。
2.实践技能提升:评估学生经过劳动教育
后,在相关技能方面的提升程度,如手工制作、种植养护、家务劳动等技能是否有所提高。
3.品德素养培养:观察学生是否通过劳动教
育培养了勤劳、自律、合作等品质,以及这些品质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三、品牌特色与创新的评估
1.品牌特色: 分析劳动教育品牌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基地等方面的特色,以及这些特色是否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2.创新能力:评估品牌在教学模式、评价体
系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和效果,如是否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否建立了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等。
四、师资队伍与保障机制的评估
1.师资队伍:评估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他们是否能够满足品牌建设和教育教学的需要。
2.保障机制:了解学校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劳
动教育组织管理体系和政策保障机制,以及这些机制是否得到了有效执行。
五、社会反响与认可的评估
1.社会反响: 观察劳动教育品牌在社会上的反响和口碑,如是否有家长、专家、媒体等对品牌给予正面评价。
2.成果展示:收集学生在劳动教育活动中取
得的成果和荣誉,如获奖作品、证书等,展示品牌建设的实际效果。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评估,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劳动教育品牌建设的效果。同时,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评估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和判断。这样不仅可以为劳动教育品牌建设的持续改进提供有力支持,还可以为其他学校或机构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提升劳动教育品牌的知名度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过程。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以分点表示并结合文章中的相关数字和信息进行归纳:
1.加强品牌文化建设
·文化引领:坚持文化育人理念,打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校园新风尚。
·做实制度文化:形成学校与社会、行业企业联动的协同育人机制,完善劳动教育评价制度,确保教育有方向、操作有指南。
·做亮品牌文化:设立专门的育人工作室,建好劳动教育阵地,成立学生社团,培育劳动教育品牌活动,如“劳动文化节”等。
2.深化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校本化: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课程紧扣劳动、劳模、工匠精神培育。
·开发区域特色课程:结合地方元素区域特色课程,增加课程的吸引力和独特性。
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专业化师资队伍:每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教师,并聘请企业能工巧匠、专技人员等担任兼职教师。
·培训与发展: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完善专任教师职称评聘、专业发展等措施,保障师资队伍稳定发展。
4.增强社会互动与合作
·校企合作:积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职业培训,增强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和实用性。
·开放日与社区活动:定期举办校园开放日、社区劳动教育活动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劳动教育中来。
5.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品牌影响力
·线上宣传:通过学校官网、社交媒体等平台发布劳动教育活动的新闻、图片和视频,扩大品牌的网络影响力。
和资源,满足更多学习者的需求,同时提升品牌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6.展示与分享成果
·举办成果展示会:定期举办劳动教育成果展示会,展示学生的作品和成就,增强社会对品牌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分享经验与交流:参加相关研讨会、交流会和论坛,分享品牌建设的经验和成果,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做法。
7.评价与反馈机制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劳动技能、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能力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教育效果和质量。
·收集反馈与持续改进:收集学生和家长对劳动教育的反馈意见,针对问题进行改进和优化,提升品牌的满意度和口碑。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和持续改进,劳动教育品牌的知名度将得到有效提升,从而吸引更多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关注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