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侯银海 最新政策盘点 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等级与职称衔接重树立公信力

作者:职教鲶鱼侯银海 来源: 点击:361

侯银海 最新政策盘点 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等级与职称衔接重树立公信力

首发2024-07-13 06:52·职教鲶鱼侯银海

老北京天桥把式的三句话:“光说不练是假把式,光练不说是啥把式?又练又说是真把式”。拥有三十二年工龄、二十多年党龄、二十多年教龄、获得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十五年的高级技师,工匠中的教育者,教育者中的工匠,“准双高高级技师”职教鲶鱼侯银海学术劳育说:“技艺精·劳动美”“秀技艺·亮绝活”参加晋级高级技师备考学习《职业能力》新时代职业能力实践路径一一弘扬劳动精神,展示新时代风采,争做新时代先锋,争做新时代岗位标兵有感。最新政策盘点 职业资格证与职称“互不承认”让公信力大打折扣,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等级与职称衔接,让重新找回公信力。

近年来,中国多个省份和地区已经开始实施政策,以解决过去存在的“互不承认”职业资格证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职业资格证书与职称之间的全面打通。以前,职业资格和职称往往是两个独立的评价体系,各自有不同的用途和价值,但在新的政策导向下,这种局面正在发生变化。

根据已有的资料,自2018年起,一些地方如湖北、江苏、陕西、宁夏、甘肃、山西、山东、黑龙江、天津、辽宁、贵州、云南、青海、江西等,陆续出台政策明确职业资格证书可一证两用,与职称证书具有同等效力。这意味着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申报高一级职称、参与岗位竞聘时,可以直接依据其职业资格进行申报,而无需再额外评定职称。

例如,建造师、注册消防工程师、造价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注册建筑师、监理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其职业资格可以直接视为相应的职称。这一举措不仅简化了专业技术人员的晋升流程,提高了效率,还使得个人的职业资格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增强了其市场竞争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薪酬与个人能力的直接挂钩。

这一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打破行业壁垒,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劳动者的社会流动性,使得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更加顺畅地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间流动,同时也为企业用人提供了更多灵活性,有助于构建更加公平、高效、有序的人才评价和管理体系。

下面是一幅描绘了政策背景下,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手持建造师职业资格证书,准备申报对应中级职称的场景。这一画面发生在现代化的办公环境之中,体现了专业的工作氛围。

随着职业资格与职称全面打通政策的实施,这样的场景将成为常态,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将更加清晰和平坦。

为减少高技能人才的重复评价,降低社会用人成本,努力优化营商环境,我国实施了职业资格与职称制度的改革与衔接政策。多个省份纷纷发文明确了职业资格与职称的对应关系,截至2023年9月20日,除新疆外,已有30省市发文建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与职称对应省级目录,取得目录内职业资格的,可视同其具备对应系列和层级的职称。其中,陕西、宁夏、甘肃、山西、山东、黑龙江、天津、辽宁、贵州、云南、青海、江西等12省市明确职业资格证书可一证两用,与职称证书有同等效力。

职业资格证书与职称的全面打通,有助于促进技能人才的合理使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降低社会用人成本,同时也为技能人才提供了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不同地区的职业资格证与职称的对应关系可能存在差异,以下是部分地区的相关信息: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4年5月1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了《自治区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与职称对应目录(2024年版)》,该目录涵盖了多个行业的职业资格与职称的对应关系。其中,准入类职业资格有29类,如房地产估价师对应经济师、造价工程师对应工程师等;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有21类,如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对应助理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等。

- 陕西省:根据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的《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与职称对应关系表》,准入类职业资格有34类,如注册消防工程师对应工程师等;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有19类,如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对应助理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等。

具体的对应关系可以查阅当地人社部门发布的相关文件。

职业资格与职称全面打通具有以下多方面的好处:

1. 促进人才流动:打破了职业资格与职称之间的壁垒,使得人才在不同领域和行业之间的流动更加顺畅,减少了因资格认定差异而造成的职业发展障碍。

2. 降低社会成本:避免了人才为获取不同的认定而进行重复评价和学习,节省了时间、精力和金钱成本,提高了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

3. 激发人才活力:为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更多的晋升机会,激励他们不断提升自身技能和素质,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才能。

4. 优化人才结构:有助于引导人才向急需的领域和行业流动,促进人才结构的优化,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5. 提高用人效率:用人单位在招聘和选拔人才时,能够更全面、准确地了解人才的能力和水平,提高用人的准确性和效率。

6. 增强职业认同感:使得拥有职业资格的人员能够获得与职称相应的社会认可和待遇,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

7. 推动行业发展:促进了各行业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和发展,提升整体行业水平。

综上所述,职业资格与职称全面打通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行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职业资格证对应职称的等级确定通常会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职业资格的考试内容和难度:考试涵盖的知识、技能范围以及对考生能力要求的高低。

2. 职业资格的专业领域和应用范围:在特定行业或领域中的专业性、重要性和影响力。

3. 职业资格的取得条件:包括学历要求、工作经验要求等。

4. 职业资格的级别划分:例如初级、中级、高级等不同级别。

例如,一些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可能对应高级职称,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可能对应中级职称。但具体的对应关系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可能会有所差异。这需要参考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发布的具体规定和对应目录来确定。

职业资格与职称全面打通后,职称的评定和晋升通常遵循以下方式:

首先,对于已经取得职业资格并对应相应职称的人员,在满足一定工作年限和业绩条件的基础上,可以按照职称评定的相关规定申请更高一级的职称。

评定和晋升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1. 了解政策:关注所在地区和行业关于职称评定和晋升的具体政策和要求,包括评定的条件、材料准备、申报时间等。

2. 准备材料:根据要求准备相关的证明材料,如工作业绩成果、论文、项目经历、获奖情况等,以证明自己具备晋升的资格和能力。

3. 申报提交: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所在单位或相关评审机构提交申报材料。

4. 单位审核:所在单位对申报人的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和公示,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和符合性。

5. 专家评审:评审机构组织专家对申报人的材料进行评审,包括对专业技术水平、工作业绩等方面的评估。

6. 结果公示:评审结果会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7. 颁发证书:公示无异议后,颁发相应的职称证书。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评定和晋升方式可能因地区、行业和职称系列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应根据当地和所属行业的具体规定进行操作。

不同职业资格证与职称的对应要求和标准可能因地区、行业和具体职业资格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一些常见要求和标准:

- 高技能人才参加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评审:

- 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在现工作岗位上近3年年度考核合格。

- 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后从事技术技能工作满2年,可申报评审相应专业助理工程师。

- 获得技师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后从事技术技能工作满3年,可申报评审相应专业工程师。

- 获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后从事技术技能工作满4年,可申报评审相应专业高级工程师。

- 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或担任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或享受省级以上政府特殊津贴,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认定的高技能领军人才,可破格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评审。

- 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职业技能评价:

- 取得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职称,其累计工作年限达到申报条件的,可分别申请参加与现岗位相对应职业(工种)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技能评价,合格后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 专业技术人才在取得现从事职业(工种)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1年后,可按累计工作年限申报晋级评价。助理工程师在取得现从事职业(工种)高级工1年后,其累计工作年限达到技师申报条件的,可申报技师考评;工程师在取得现从事职业(工种)技师1年后,其累计工作年限达到高级技师申报条件的,可申报高级技师考评。

- 对参加职业技能评价的专业技术人才,注重技能考核。对具有所申报职业(专业)或相关职业(专业)毕业证书的,可免于理论知识考试。

具体的对应要求和标准可以查阅当地人社部门发布的相关文件。

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误解的常见情况:

1. 对职业资格证与职称对应关系的理解不准确:例如,将某些职业资格证简单地认为直接等同于某个特定级别的职称,而忽略了地区差异、行业规定以及具体的评定条件。

2. 工作年限和业绩要求的误解:认为只要取得了对应的职业资格证,就可以立即申报相应职称,而没有关注到还需要满足一定的工作年限和业绩成果等要求。

3. 跨地区对应标准的误解:不同地区对于职业资格证与职称的对应可能存在细微差别,在跨地区进行认定时,可能会出现按照原地区标准来衡量的误解。

4. 对职称系列和职业资格所属领域的混淆:某些职业资格证可能与多个职称系列存在一定的关联,但具体对应哪个系列以及对应的级别可能容易产生混淆。

5. 对职称评定中其他条件的忽视:如继续教育、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要求,可能在关注职业资格证与职称对应时被忽略。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误解,应仔细研究和遵循当地及所属行业的具体规定和政策。

为避免对职业资格证与职称对应关系产生误解,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仔细研读政策文件:及时关注并深入研究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发布的关于职业资格与职称对应关系的政策文件,明确具体的对应规则、条件和要求。

2. 咨询权威部门:遇到不明确的问题,向当地的人社部门、职称评审机构或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咨询,获取准确、权威的解答。

3. 关注政策变化:职业资格与职称的对应政策可能会根据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进行调整和更新,要保持对最新政策动态的关注。

4. 与同行交流:与从事相同或相关行业的人员交流经验,分享彼此对对应关系的理解和实际操作中的经验教训。

5. 参加培训和讲座:参加由官方组织或专业机构举办的关于职业资格与职称的培训和讲座,加深对相关政策的理解。

6. 请教专家:向在职称评定和职业资格领域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专家请教,获取针对性的指导。

7. 核实信息来源:在获取相关信息时,注意核实来源的可靠性,避免受到不准确或过时信息的误导。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减少对职业资格证与职称对应关系的误解,确保在职称评定和职业发展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要准确理解不同地区职业资格证与职称的对应差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官方渠道查询:首先,通过各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官方网站、公告通知等渠道,获取最新、最权威的对应政策文件和相关说明。

2. 对比分析:将不同地区的对应政策进行横向对比,重点关注职业资格证的种类、对应职称的级别、认定条件、申报流程等方面的差异。

3. 关注地区特点: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特点,这有助于理解为何会在职业资格与职称对应上存在差异。

4. 行业差异:某些地区可能对特定行业的职业资格与职称对应有特殊规定,要结合当地的重点发展行业进行分析。

5. 咨询当地专业人士:向当地从事职称评定工作的人员、相关行业协会的专家或已经成功完成对应认定的人士请教,获取实际经验和见解。

6. 参加培训和研讨会:参加针对不同地区职业资格与职称对应政策的培训课程或研讨会,与同行交流,加深理解。

7. 跟踪政策变化:定期关注各地区对应政策的调整和更新,及时掌握最新动态,以便准确把握差异和变化。

总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途径,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才能准确理解不同地区职业资格证与职称的对应差异。

要及时了解各地区职业资格证与职称对应政策的变化,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 订阅政府部门通知:关注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官方网站,订阅其通知公告或政策发布栏目,以便第一时间收到相关信息推送。

2. 关注官方社交媒体账号:许多政府部门会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最新政策动态,及时关注这些账号能获取相关信息。

3. 加入行业交流群:加入与您所在行业相关的交流群,群内同行通常会分享最新的政策变化消息。

4. 定期查询相关网站:定期主动访问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的官方网站,查找职业资格与职称相关的政策板块。

5. 咨询专业机构:向专门从事职称评定咨询或人力资源服务的机构咨询,了解政策变化情况。

6. 参加行业会议和培训:积极参加行业内的会议、培训活动,专家和主办方往往会介绍最新的政策调整。

7. 利用搜索引擎设置提醒:通过搜索引擎的新闻提醒功能,输入关键词,如“XX 地区 职业资格 职称 政策变化”,当有新的相关内容时,会收到提醒。

举报

评论 0

更新:2024-07-14 09:12:12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