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的孩子快乐着
——河南省灵宝市苏村乡学校布局调整情况调研
苏村乡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区17公里处的南部深山区,面积约292平方公里,人口达28000人。这里山高谷深,交通不便,人们居住分散,自然条件差,全乡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近年来大力发展苹果、烟草、蔬菜等农作物,2004年人均收入1800元,属典型的山区农业乡。
该乡现有中学2所,小学26所,中小学生3296人,教师183人。由于学生人数急剧减少,从2003年开始,全乡进行了大规模的撤点并校布局调整工作。
目前,布局调整工作进展顺利,今年暑期后初小由15所合并到6所,撤并了4个教学点,使得各小学办学规模相对扩大,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
处于山区的人民,是满意就近入学的义务教育还是满意教育资源相对集中的优质教育?为此,笔者专程在灵宝市苏村乡就撤点并校布局调整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走访调研——
在走访过程中我发现:山区的家长和村民所普遍关注的是撤点并校后,孩子的安全问题、吃饭问题、睡觉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经济负担问题。
作为山区的校长、师生特别喜欢目前的撤点并校。
苏村乡中心学校校长段贤功这样告诉我:“根据全乡的人口状况,进行合理的学校布局调整,势在必行,这样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办优质教育。当然,在撤点并校中也存在着许多实际困难,但我们通过思想教育、政策导向、措施倾斜等方法,尽力满足学生家长和群众的要求。”
正值周日下午学生返校的高峰,在乡一中的大门口我目睹了这样的情景:很多面包车载着学生来到了学校。
在乡一中的食堂,我看到了墙上挂着整齐的馍提兜和大棚下井然有序的吃饭场面。
一位正在吃饭的男生告诉我 :“我们学校有四个学生食堂,相互展开竞赛,谁的饭菜干净卫生、质量好、口味好,我就去谁家吃饭,都是普通家常饭,花销也不大,我们既能吃得饱,也吃得很好。”
据说,近年来,乡一中积极响应市教体局创建特色学校的号召,提出“注重养成、学会做人”的培养模式,强力推进宿舍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师生齐动手、共策划,使校园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文静园”、“卧龙斋”、“奋进号”、“博学居”、“聚雅阁”等等雅名,一跃入眼帘,我还以为是到了某个著名餐馆或名人书阁呢,但回过神儿来仔细一端详,啊!原来是乡一中的学生宿舍。
步入室内,我看到了一幅幅充满温馨、人文色彩的浓厚标语:“少说一句话,美梦还大家”、“做文明学生,建文明宿舍”、“一年同窗十年亲,我们胜似一家人”……,被这些标语映衬的是叠放齐整的被褥、卫生干净的地面、挂放整齐衣物……,看来,这些都是乡一中为配合乡里的撤点并校布局调整工作,特意开展的宿舍文化建设以来取得的显著效果。
整理宿舍的女生告诉我 :“我们大部分时间在学校生活,宿舍就是我们休息和生活的重要地方,学校狠抓宿舍卫生、内务整理及文化建设,还有专门老师管理,使我们感到就象家一样,我们既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学会和别人友好相处,也学到了独立生活能力和团结互助。”
在校长办公室, 我看到了校方组织学生离校、星期天值周领导、教师名单和与警方联合制订的工作责职签定书。
仅 仅从这一个侧面,我对学生的吃、住、行三方面的问题大致有了了解。
在南天门小学,我听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老校长每天晚上和孩子睡在一个寝室里,据说这是“保姆式”的管理。
一位学生告诉我 :“我们离家很远,吃饭睡觉麻烦不少,年龄小的老师帮我们打饭,教我们洗碗,有些小同学晚上睡觉尿床,老师给我们晒,值周老师还在晚上起床几次为我们盖被子,叫我们起夜,跟在家里没有多大差别”。
在课间,我看到孩子们大部分玩的都是打陀螺、跳皮筋、踢瓦、玻璃球等民间的传统游戏。
校长告诉我 :“学校学生少,经费相当紧张,我们没能力为学生购置活动器材,就鼓励孩子们玩我们小时候玩的游戏,学生也一样兴高采烈,很开心。”
通过走访调研我感到:这里正在进行着一场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
如何使撤点并校后的学校成为孩子们积极求知的学园、充满亲情的家园、环境优美的花园、 生动活泼的乐园, 让家长满意和放心,是撤点并校布局调整工作的主攻方向和难点。
中心小学的赵引法校长是这样对我讲的:“孩子来到学校要让他们安全、快乐、健康成长,一要靠制度规范,明确职责,方方面面为学生服务好;二要提高全体教师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教师要成为深受学生爱戴、信任的家长和朋友,时时处处为了学生着想,时时处处成为学生的贴心人;三要教育孩子团结友爱、互敬互帮、自立自强,要学会学习,学会活动,学会健体,学会守纪,学会帮助,学会做人,建立一种学校教师与学生亲密和谐的关系。学生才能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才会快快乐乐健健康康成长。
吕媛媛老师是这样说的:“对待学生一要有爱心,爱心使学生信任;二要关心,关心使学生温暖和幸福;三要有耐心,耐心使学生亲情;四要有信心,信心使学生充分发展,虽然老师够幸苦了,但学生跑这么远来上学,不辛苦点谁都对不起。”
我所见到的许多学生家长都这样说:“学生到大学校上学,虽然路途遥远,但质量上让我们放心,孩子的吃、住、行、安全让学校老师多费心了,我们也要与学校经常联系,双方共同教育学生,只要孩子安全,只要孩子能上好学,我们就很满意。”
在中心小学:一位出村上学的五年级学生在谈到合校之后的感受时说;“开始时,离开父母,生活没有人照顾,很不习惯,在老师的亲手辅导下,我慢慢地学会了打饭、洗碗、叠被子、洗衣服,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学习和生活都很好,我也很快乐。”
走访调研虽然结束了,但在我的头脑中仍然萦绕着这样一个问题:党的一切路线、政策、方针都是正确的,这要看执行单位如何本着以人为本的实事求是科学态度正确的贯彻执行了。
在苏村乡,撤点并校这样如此艰难的工作,能够做得令人民群众如此满意,就是一个方法对头,而且取得成功经验的好典型,因为山区的孩子由此而快乐着
更新:2005-10-25 00:00:00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