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寄宿制学校建设看灵宝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先后被省政府命名为“两基”工作先进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市。
2008年初,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并列入我市重点建设项目和为群众办实事项目。计划用四年时间,投入1.3亿元,完成70所寄宿制学校新建和改扩建任务,解决4.2万名农村寄宿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 其中2008年投入5000万元完成9所, 2009年投入3000万元完成21所,2010年投入4300万元完成29所,2011年计划投入2000万元完成15所。目前已累计投入1.14亿元,完成59所建设任务。同时,以寄宿制学校建设为契机,在2010年启动了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投入1000万元,完成了60所学校图书仪器达标任务。
在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的同时,市财政每年安排600万元导向性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措施,撬动乡镇和村级投入。如豫灵镇、阳平镇、朱阳镇投入均在1000万元以上,故县镇投资800万元,五亩乡、函谷关镇各投资400万元。灵宝市教体局积极推进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将农村寄宿制项目学校与布局调整定点学校对接,与农村学校危房改造工程、新农村校园卫生工程、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课桌凳更新工程、图书仪器教学设备充实工程等项目整合实施,按照标准化建设寄宿制学校。市委书记吕均平、市长乔长青等领导,多次听取项目汇报,深入学校检查指导,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问题。教体局分管领导多次进入工地检查工程进度和质量,努力把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成民心工程、放心工程和阳光工程。
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实施,有效整合了农村教育资源,提高了规模办学效益和规范管理水平,增强了竞争力和吸引力。如寺河乡居住分散的近900名山区适龄儿童全部寄宿在乡政府所在地学校读书。朱阳镇整合原有4个学区22个行政村数千名生源,建成镇二小,实现了规模化办学、规范化管理。豫灵镇兴建了设施一流的寄宿制镇二中。还有阳店镇、川口乡、五亩乡、焦村镇等乡镇,都受益于寄宿制学校建设,整合了教育资源,形成了办学条件好、教师齐、生源稳、质量高的良性发展机制。
《中国教育报》以《河南灵宝亮出均衡教育“升级牌”》为题,整版篇幅报道了灵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 (国庆节灵宝电视台特约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