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人脑与电脑的较量

作者:fengyefy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4805

电视记录片:

                    人脑与电脑的较量

   ---灵宝市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解读


        灵宝市位于河南省西部的豫秦晋三省交界处,南依秦岭,北濒黄河。这里物华天宝、资源丰富,享有“黄金之城”、“苹果之乡”、“道教之源”的美称。

进入新世纪,灵宝市教育信息化建设迅猛发展,尤其是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以来,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尤为突出和重要。

灵宝市教体局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依托河南省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灵宝基地平台,充分发挥电教馆教育技术的人才、管理、资源、硬件、软件等方面的优势,探索和创造了“任务驱动、分组合作、交流展示、网络拓展”的中小学教师课件制作培训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得到了河南省电教馆和三门峡市教育局的高度评价。

 

培训准备时—— 撒播规范化的种子

 

一、提高培训者授课能力

在省培训基地有关培训工作的文件下发后,灵宝培训基地一方面着手培训工作的策划、安排、落实和省级骨干教师的选派。另一方面选拔一线学科教师参与培训者培训,采用“通教材、通教法、同备课、重示范”的方式,切实提高培训者对培训教材与方法的整体把握能力,以保证授课水平。

二、确保培训点设备达标

根据省培训基地对基层培训点硬件设备配置的要求,组织技术人员下乡进校,对已确定的培训点逐条、逐项验收硬件和软件的达标情况。

三、合理搭配主讲教师

根据各培训点学员的整体水平和主讲教师的技术特点、业务特长、合作能力,两人一组,取长补短,协作教学。

四、 “3360”班级授课制

根据每个培训点两人一台电脑的上机操作现状,每个培训点由基地配备1名辅导员、2名主讲教师,培训点再配备1名班主任、1名微机管理员、1名兼职电工,全方位为60名学员服务。

五、培训资料记录袋

每个培训点准备了一个专用的档案袋,内装:相关文件和制度、培训计划、培训任务、《教学日志》、培训前、培训后《调查问卷》、学员评教反馈表等资料15种,由培训组长负责带到培训点具体操作。

 

培训进行时——流下精细化的汗水

 

灵宝培训基地探索创造的“任务驱动、分组合作、交流展示、网络拓展”的培训模式,在教师课件制作培训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一、任务驱动:

根据省培训基地新编教材的内容,结合学员的实际,将培训全部内容细化为16个教学任务,实行模块化管理。如一天上午有两个知识模块,讲完就练、练好就传、当堂考核。

二、分组合作:

依据“训练科目、作业任务、操作演练、交流展示”的培训过程要求,先后对学员进行三次分组,满足各学段的学习需要。

第一次:2人结合的自然小组。开班时,学员两人一机,自然结合,便于学员注册、填写调查问卷、熟悉软件、协作学习。

第二次:6人结合的技能小组。开班后,按照学员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分组策略,将全班60名学员,分成了10个能力均衡的技能小组,并分配不同角色。

第三次:N人结合的同学科小组。在开班第四天,为方便在团队精神下学科课件集体创作和小组作品展示活动,再次进行分组。依据学员所任学科的门类和科任教师的人数,打破校际间界限组成若干学科小组。各组要根据本组的学科特点,首先在小组内展开讨论,确定课题,共同完成“多媒体课件设计方案”,学员分工合作搜集多媒体课件所需相关素材,最后完成小组多媒体课件作品,为最终的小组课件展示交流活动做好准备工作。

三、展示分享:

在5天的培训过程中,一共有两次展示分享活动,第一次是第三天下午的个人作品展示分享活动,通过展示学员根据前两天所学技能独立制作的个人课件作品,分享成功经验、交流问题困惑,让人人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操作技能;第二次是最后一天的小组作品展示活动,小组成员一齐登场,展示小组合作设计完成的课件作品,与全班学员交流分享成果。展示组分别讲述本小组课件设计理念,分解操作流程,总结课件制作过程的困惑、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途径。同时,采用多种灵活教学策略启发学员进行现场点评,主讲教师最后再进行全面评价。

四、网络拓展:

基地独立开发的 “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网上教学支持平台和信息技术论坛,把培训政策、管理、网络资源和教学内容浓缩整合;把培训实时报道、学员的实时交流反馈与培训教学紧密结合,同步进行,这样,就把培训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面授拓展到了远程,缩短学员之间的时空距离,使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的学科老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这一方面聚合在了一起。

五、学员管理:

根据省培训基地的要求,因地制宜,制定印发了“河南省教育技术培训灵宝基地制度汇编”。主要突出考勤制度和培训效果的同步检测:一是采用“考勤一票否决”对学员进行考核评价。无论迟到、早退、旷课、请假,凡误课4个课时以上者视为不合格;二是对学员当天的学习进度、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回答问题等严格按照“量化考核表”的进程规定详细统计成绩。

六、教师管理:

主讲教师授课之余,坚守培训点,依据“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资料收集清单”上的各项规定,认真填写《教学日志》,总结教学得失、根据学员反馈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及时收缴培训前、培训后《调查问卷》、学员反馈表,按照进行量化考核,最后通过网络培训交流平台向培训基地进行资料传送和反馈。

 

培训结束后——尝到精致化的甜头

一、领导重视 鼓舞士气

三门峡教育局副局长金锐、三门峡电教馆馆长刘仲渠、灵宝教体局局长马稳庚及全体班子成员,经常深入培训教室,听取汇报,看望学员,调研培训工作。副局长刘选林、馆长胡固凡冒酷暑跑遍了所有培训点,及时解决培训中出现的问题,掌握培训的第一手资料。各培训点负责人开班之际,对学员们提出要求和希望,结业时,与学员一起分享课件展示的成功喜悦。很多培训点的负责人,还蹲守培训班与学员一起加压“充电”。

二、热情高涨 积极负责

“能吃苦,苦中有甜;多流汗,汗里藏金”是学员和主讲教师的精神写照。培训点里有婆媳俩、夫妻俩同时参加培训,也有怀抱着熟睡的孩子学习的,他们克服的不只是吃苦和流汗的困难。很多主讲教师还兼职微机管理员,上课、维修两不误。学员们说:“这个培训班确实是学到了技术。”主讲教师说:“在培训理念,教学方法和管理过程上,对我们确实是一次头脑风暴似的洗礼。”

三:未雨绸缪 应急奏效

按照“应急预案”,主讲教师和微机管理员晚上加班加点维护机器解决计算机房硬盘分区不合理,服务器运行慢等问题;遇到超负荷跳闸、断电事故,就采取临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教学顺序、把培训点搬到网吧等方案,保证“停电而不停课,停机而不停学。”

四、关注细节 重视过程

实施“学员学习,教师教学,档案管理,同步进行”的培训流程,使培训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在精致化的人性管理中得到关注。“各个培训点档案材料全面、规范、细致的程度比起大家熟悉的‘普九’,真是有过之而不及。”——三门峡市教育局副局长金锐在全市管理上台阶会议上这样夸赞。

五、评先奖优 巩固成效

在综合考核的基础上,按相应比例评选推荐省、市优秀学员、优秀作品和优秀主讲教师,同时对优秀培训点和优秀管理员也给予相应奖励。整合学员优秀作业课件,扩展灵宝本地教学资源库;拍摄课件制作培训课例和远教应用课例上传到灵宝教育网,让全市教师共同分享培训成果。

六、能量发挥 活跃课堂

河南省教育技术培训灵宝基地已经对2674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课件制作培训,对4000多名中小学进行了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对408名高中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培训,这一系列培训有力地推动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极大地调动了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积极性。灵宝市教体局拨出专项资金22.6万元,采取每台电脑补助1000元的方式,为农村中小学配备教师备课用机226台。灵宝市电教馆通过技术革新,整合电教和远教硬件资源,在农村中小学推广电视机+微机的简易多媒体教室。这一系列措施初步缓解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备课用机缺和多媒体教室少的现实问题。

面对灵宝市城乡学校日益出现的“班班通,堂堂用” 的现代教育信息化新气象,灵宝市电教馆将不断完善“任务驱动、分组合作、交流展示、网络拓展”的中小学教师课件制作培训模式,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培训工作的经验,进一步做好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打造教育管理智能化,课堂教学网络化的数字校园,以推动教育改革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加快创建县域教育强市。

灵宝市现代教育信息化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更新:2009-11-25 10:45:33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