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健康心理 快乐生活

作者:李晓群 来源:XSK 点击:5849

----- 未成年学生法律保护制度实务研究

未来的世界五彩缤纷,未来的世界充满希望,未来的世界是我们祖国花朵的乐园----- 但是孩子们能否健康成长,能否快乐生活?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分析

 

学生处在小学高年段,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不够成熟,有些事情处理不当,同学间容易出现矛盾,再加上一些影视剧对学生的影响,一种哥们义气不断滋生,偶尔因为小事就会打架,而且会拉帮结伙,漫漫的,学生就会一步步的迷失自我,走上犯罪的道路,除了主观表现出的文化程度低、法制意识薄弱及行为缺乏自制力等内引外,家庭、学校、社会对他们的不良影响也是造成他们走向犯罪的客观外因。有些家庭不健全,对子女疏于管教,子女缺少父母的爱,或受继父母的冷落歧视,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有些家庭夫妻感情不和造成子女性格孤僻、偏激、心态不够正常;有些家庭因忙于工作和赚钱,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孩子犯错非打即骂,甚至采取及其粗暴的方法;有些家庭对子女过分溺爱纵容,使子女个性畸形发展,行为放荡,有些家长本身就有不良行为,赌博、吸毒或看一些不健康的书刊、影碟,导致子女沾染恶习,走向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通过上面的具体介绍,我们知道现在的学生已经开始有这样类似的行为,所以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和学校以及相关部门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上面这些不良行为

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家长宠爱有加,有的学生因此养成了唯我独尊、自私自利等习性,再加上自理能力、自控能力差,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这给我们的教育管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当前教育理论界研究的主流是学生的赏识教育、自主学习、自我管理以及快乐教育等理论,我个人认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这些教育方法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你对学生一味地赏识、宽容、迁就,不一定会出现我们预想的教育结果。所以我主张学生管理应是“严爱有加”, “教不严,师之惰;严师爱,松师害”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首先要教育的就是孩子的思想,让其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才会正确处理周围的事情。

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

  对未成年人应当加强理想、道德、法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对于达到义务教育年龄的未成年人,在进行上述教育的同时,应当预防犯罪的教育。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的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使未成年人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违法和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预防犯罪的教育作为法制教育的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结合常见多发的未成年人犯罪,对不同年龄的未成年人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犯罪教育。 司法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共产主义青年团、少年先锋队应当结合实际,组织、举办展览会、报告会、演讲会等多种形式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宣传活动。学校应当结合实际举办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的工作效果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应当聘任从事法制教育的专职或者兼职教师。学校可以根据条件聘请校外法律辅导员。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预防犯罪教育时,应当将教育计划告知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结合学校的计划,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教育。

另外, 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应当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对于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准备就业的未成年人,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应当将法律知识和预防犯罪教育纳入职业培训的内容。

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应当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宣传活动。

那么除了上述预防措施外,作为教师的我们,该怎样做呢?所以在班级管理中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和家长的及时沟通

记得刚接手这个班时,经常有家长因为孩子受到处罚来找我“理论”。一天,一个学生因值日时逃跑,按班规应罚值日两天。家长知道后,打电话说孩子值日时逃跑是不对,但处罚太重。我和家长说了遵守班规的重要性,同时劝告家长应让孩子学做家务事,锻炼自理能力。 

在制订班规的时候,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主动遵守,我总是尽量让学生参与制订,一方面,学生了解班规,省去了再去学习的时间。另一方面,让学生亲自制订处罚措施,违规后容易接受处罚。由此我想,如果让家长也来参与班规的制订,不但可以让家长了解班规,而且还可以帮助班主任规范孩子的行为,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拉近了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距离。于是,开家长会时,我和家长们一起讨论班规方案。家长们很热心,提出了许多好建议。会后,我把班规让学生传达给家长,以便于随时查阅。现在有的家长还在班规的基础上又和自己的孩子制订出“家规”来了。如今,再没有一个家长和我“理论”了。同样,关于孩子的其他方面,也应和家长及时沟通,这样更有利于班级的管理。

(二)对学生的严教

古训说得好:“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这告诫我们千万不可放弃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适当惩罚和接受磨炼同样是重要的教育手段。

在如何实施“惩罚”教育这一问题上许多老师都有积极的探索和创新。如劳动教育的措施,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世界观形成时期,而体育运动、体力劳动能改善人的体质,充沛精力,培养爱劳动的习惯,因此运用他们可接受的力所能及的体育运动或体力劳动作为“惩罚”方式,无疑是两全其美的方法。再如智育惩罚的措施,我们平时对学生的惩罚,首先要弄清学生错误原因,在保护好其一颗好奇心、上进心的同时,恰当选择智育惩罚方法。如让学生写一份说明书,对某事写一篇议论文,让他们查阅资料等等。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所以我认为只要动机纯正,措施恰当,惩罚也是一种施爱教育。教育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惩罚都应该有,但要因人而异,因环境而异,选择使用,辩证使用,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让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

(三)班级干部的选拔

人类自古至今都有着强烈地从众心理,集体对一个人的影响远比想象得深远。因此树立正确的集体舆论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良好的“班风”非常重要。班主任要重视班干部的挑选与培养,他们是集体的核心,时时不能放松对这些心目中的“好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放任不是信任,它不仅妨害班干部的健康成长还会分解集体的凝聚力。我班在选拔班级干部时实行竞选演讲,之后投票选择。在竞选演讲的过程中,首先参加竞选的学生有一定的积极性,认为自己可以胜任,同时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可以给其他学生以示范榜样的作用,其他学生则同意让这样的班级干部领导,所谓的顺从民意,这样才有利于班干部管理班级和班主任管理班级。

(四)注意学生的心里变化

所以作为班主任要经常与学生保持亲密关系,正所谓“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关注学生的心里变化,与学生们一起活动、交谈从中及时发现问题,防止有些学生虚荣心膨胀以及团伙义气等不良现象,还要采取必要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有的需要全班讨论,有的需要个别谈话,有的需要家访,有的需要用行为去慢慢地影响,这是一门艺术也是对学生及家长的人格的尊重。更是班主任对学生爱的表达。这有助于学生在班集体中建立自信、自发进取。班集体形成后班主任就应走向幕后。让学生们充分自制,使学生们自觉提高辨别是非能力。

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法学专家首次指出,在世界范围内,未成年人犯罪已被列为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所以,我们还要利用时间给学生上法制课,要让学生学习法律常识,以“法律进校园”活动为载体,开展法律三进活动,即法律辅导进校园、法律书籍进校园、法律服务进校园,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

(五)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友伴关系

交往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是学生集体建设的重要任务。尤其是青少年。他们的交往动机更为强烈,他们害怕孤独、被排斥、有时会无原则地去迎合别人出现“老好人”、“哥们义气”导致友伴关系论为庸俗的人际关系。班主任应正确引导,让学生们重视个性因素,在相互交往中互让互谅,努力克服个性中的弱点。对有些交往有困难的,社会工作很少的学生不能忽视,给他们一些机会和职务为班级服务,促进他们走出自我,与同学、老师多接触,恢复自信。集体内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六)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

我曾经还给学生讲了一个关于蚂蚁的故事:一只蚂蚁发现了一块骨头,于是众蚂蚁一拥而上,各不相让,骨头上挤满了抢食的蚂蚁。它们前赴后继,一次次向骨头发起冲击。而一只小蚂蚁却怎么也抢不着,于是最终它放弃了,低着头沮丧地往前走,结果在前面不远处发现了一大块肥肉,于是自己美滋滋地饱餐一顿,其它蚂蚁仍在为争一口骨头而拼搏。这就是“到别处去寻找肥肉”。这是我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在学生遭遇困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要学会暂时抛开眼前的利益得失,换一下脑筋,及时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也是我在教育学生走有自己个性的路时采用的方法。当所有人都热衷于某一项工作的时候,这时你就不要再去挤独木桥了,要冷静下来,独辟蹊径,这样自己选择的余地会更大。毕竟“万花丛中一点绿”时,绿就显得弥足珍贵了,而此时的花就显得多余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站在班主任面前的学生越来越聪明、自主、个性化,加强班级管理的任务也就越来越艰巨。心理学研究认为,班集体是学生在校生活的“儿童社会”,也是社会影响学生个人进入社会的通道之一。为了这条通道的通畅,为了孩子们美好的未来,我们不但应该关注学生的心里健康,更应该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增强自制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我们未成年孩子的健康成长。

 

 

更新:2008-05-04 04:06:09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