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努力求解“防后”工作的新思路

作者:丁玉祥 来源:摘自:《中国校长网》 点击:2882

在医学上,有治疗以及与之对应的预防的术语,使患者恢复到健康状态谓治疗;而使健康者不致患病谓预防。因此,对后进学生的教育上应当考虑治疗教育与预防教育。学校一直致力于寻找杜绝后进生的新路子。在工作策略上:一是提高教育认识,将“转后”工作转移到“防后”;二是提高工作实效,注意“攻防转换”的策略与艺术。所谓“攻”,即强调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主动性,学校无小事,事事关育人,针对学校、班级中任何事情,充分发挥和利于其育人的功能与价值。所谓“防”,学校要坚持预防为主,德育管理工作预见性,加强德育的计划管理,加强教育方法的前置性,从源头上杜绝发生的可能,从为创一流品牌初中打下基础。所谓“换”,学校在后进生的转化与帮扶过程中,考虑到后进学生的感受和认同度,切实把学生当成一个具有人格主体的人,坚持“换位思考”。教师对学生倾注真心真情,学生就会回报以尊敬信赖。教师要放下架子,平易近人,推心置腹地与学生交流各种思想和观点,学会用青少年的目光看待事物,努力成为他们的朋友。教师要理解学生,其实让学生理解教师也同样重要。通过对教育方式与方法的换位思维,师生之间不再有那么多的埋怨和抵触,赢得的是相互理解与相互的尊重。

近年来,我校通过“防后”的实践和探索,学校的德育工作取得显著的绩效,连续两年被评为“白下区双无模范学校”,2005年被评为南京市德育先进学校,近三年我校没有出现一名学生辍学流流失。回顾我们的工作,我们认为抓好“防后”工作,应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1、科学分析与准确把握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是“防后”的前提

后进学生的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常有以下几种:

一是性格缺失。由于学生性格上遗传因素的影响,智力发展不良,导致学生很难完成规定的学业,由于长期的学业失败,引发学生厌学和不合群,形成后进生。

二是情感缺失。由于家庭离异,缺少父母关爱,或由于父母单亲,有的娇宠成性,有的粗暴教育,缺少情感的呵护与关怀,学生注意力经常分散,习惯于追求情感的寄托,发生早恋,影响了学习动力,导致学业不良或行为异常。

三是环境缺失。由于经常性接触到一些校内外的不良小团体或行为不良学生,自己缺乏辨别能力,喜欢猎奇冒险,与其他行为不良学生相互影响导致行为失常,成为后进学生。

四是教育缺失。学校教育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育人功能,教师没有发挥出自身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班主任对学生的集体教育以及有时因为方法不当,措施跟进不及时等原因,导致学生脱离班集体,或行为失范。

2、加强“防后”教育模式的探索是促进“防后”工作机制的形成

在以往的转后工作中往往是在学生的学习、品德、行为等方面出现问题之后,我们的老师再去帮助他们,根据孩子的特点再去转化他们,那时这些孩子已经对学习不感兴趣,成绩很差,甚至与校外的不法分子有联系,教育管理的难度相当大;而我校的“防后”工作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是对学生的学习、思想品德、行为等方面更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在学生出现问题之前,通过学校的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去预防他们成为后进生,以达到预防教育的目的。为此,我们在“防后”的教育模式上,提出了“五心五导”教育模式,即:

所谓“五心”,一是“要有爱心”,对处于边缘性的后进生,教师对学生的教育,首先要尊重学生,正如陶行知说的“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中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要瞧不起后进生,更不要放弃他们,只要我们遵循“尊重----亲近----感化----转化”的过程,以爱为前提,运用各种方法转化他们,请相信后进生也一定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其次,教师做到了眼中有人,心中有生,手中有法,从内心深处关爱每个学生,善于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教师适时地当面表达真诚欣赏之意,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功之处,就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使之振奋精神。真诚传达欣赏之意,就像是一盏航灯,它不仅为后进生指引了航道,更重要的是点燃了希望之火和信心之光。马克.吐温说过:“靠一句美好的赞扬,我能活上两个月”。更何况是帮助后进生走出心灵的困境呢!

二是“要有细心”,后进生之所以被称为“后进生”是因为他们身上存在许多缺点,而他们往往毫不在意,但是对于后进生不要认为他们是铁板一块,不可救药,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他们身上有一些不被人注意的闪光点,老师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发现他们的优点,找准入手的角度,仔细观察学生的行为变化,对学生做到及时提醒,以便拿到开启他们的心灵、矫正他们行为的金钥匙。

三是“要有恒心”,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对问题学生的帮扶与教育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通过“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四是“要有信心”,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坚持人人能进步,个个能发展,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取得适当的教育效果;

五是“要有耐心”,即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要诲人不倦,对学生出现的行为反复,或反复性的问题,不急躁,忙而不乱,紧而有序。

所谓“五导”,一是“思想上引导”。对学生的教育,坚持正面教育,及时引导,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有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发展。通过对学生讲道理,晓之以理,讲道德故事,动之以情,通过参观少管所,催人反省,通过开表彰会,导之以行。

二是“心理上疏导”。一般来说,后进生的心理状态是十分矛盾复杂的。他们常常表现粗野、骄横,但内心深处却有自卑心理;他们对于犯错误常常表现得满不在乎,但内心深处有一种期待心理;他们对好学生常常表现出鄙视和瞧不起,少数人还存在逆反心理和报复心理,谁管得严,就对谁反感,想寻找机会报复或发泄怨恨。有鉴于此,对一些问题学生,教师针对不同心理状态的学生,采取不同疏导方法,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度过心理危险期。学校充分发挥网络的教育功能,2007年4月,与白下区人民检察院,开展“检校共建”,在全市率先开通了“检校共建法制网”,在进行网上法律知识普及的同时,该网站平台还能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答疑辅导,通过提供翔实的青少年法制案例,让学生主动接受法制教育。

三是“学习上辅导”。对于一些后进生,很多程度上,学习的后进不是智力发展缓慢,而是缺乏学习动力,或者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为此,教师在帮助学生时,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业变化,在学习上对后进生要求适度,,坚持“低起点,小步子,勤反馈”,让后进生获得成功。只有当他们真正体验到经过努力而获成功的欢悦时,才能树立起进步的信心和愿望。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任务,在完成之后给以适当的鼓励,给学生及时指导,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同时,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比如,初一的吴同学经常迟到、不做作业,家长对此也没有办法。但我们发现他喜欢写写划划,文采也不错。我们要求语文老师从他的爱好入手,讲一些有关写作的知识,并和他一起修改他的文章。吴同学很快和我们拉近了,疑惧消除了,有什么心里话也常常和我们述说;而且,他的学习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二是学校还安排了党员“1+1”结对子活动,将一些处于后进声边缘的学生,通过“结对子”的方式,安排给党员,定期帮扶学习,辅导功课,关注思想变化,收到了比较好的教育效果。三是注意“初小衔接教育”,通过提前对初一学生进行军训和课程辅导,注意初中与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的衔接,学习要求的衔接,从而让学生缩短入学适应期,也减少了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出现的落后现象。

四是“行动上督导”。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夸美纽斯说:“孩子们容易从行走学会行走,从谈话学会谈话,从书写学会书写,从服从学会服从,从节制学会节制,从说真话学会说真话,从有恒学会有恒。”教师对学生来讲是他们学习的榜样,教师的理想人格就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一些问题学生的教育,教师要发挥榜样教育,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身作则,做到言教与身教相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自己的规范行为、优良作风去感染和影响学生,给学生做出榜样。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在行动上多督导学生,多提醒学生,防止学生发生反复。尤其是对一些行为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在经常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约束,建立“日常行为表现量化考评”,建立“家校联系本”,对学生进行共同教育,共同督促。

五是“情感上诱导”。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注意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感和陌生感,架起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通过循循善诱,导引其行,不搞硬性的“管、卡、压”,而是“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在思想和学习上坚持“导”和“引”结合,让学生充分信任教师,这样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3、严格的班级制度和细节管理是“防后”的保障

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让制度来约束行为,从而达到对问题学生的管理。奖励和惩罚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管理学生的必要和有效的手段,也是转化后进生的有效手段,但在遵循班规校纪对后进生实施奖罚时一定要掌握好尺度,我校主要强调四个字:“细节”和“严格”。小事成大德,细节铸完美,因此我校以“细节教育”为抓手。在班级管理重视细节管理,所谓“细微之处见精神”,要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问题学生在班级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要把它转化为对他们的日常行为规范,从早晨的按时到校,卫生值日,衣着穿戴到每日的课堂纪律要求,作业交纳都有具体的制度要求。而“严格”决定了能否把细节管理做到位。问题学生就是在一些细节上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发展下去就有可能成为后进生。在制度的执行上,不仅有班干部和同学们的监督、提醒,还要求班主任在制度面前更要能放得下脸,决不能睁一只眼闭一支眼,更不能在问题学生违反了制度之后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要让问题学生感受到我违反了规定老师就应较真,把学校和班级的制度转化为自己内在的要求。从而使不诚实、不守纪律意志薄弱、自制力差、自卑、不接受批评的学生在制度的约束下感受到制度的严肃性,自觉自愿的遵守班级的制度。

4、循循善诱的心理疏导,家校结合的合力教育是“防后”的关键

问题学生他们往往比较自卑,帮助他们树立自尊,心理疏导是最好的办法之一。正确且必要的心理疏导,就是要以人格的健全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要张扬人本思想,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把问题学生从失常、扭曲、畸形的状态中拯救出来,唤起学生对美好世界的向往,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探索,既为学生提供构建思维认知系统的心理平台,又为他们创设张扬健康自由个性、塑造高尚人格的空间;正确而必要的心理疏导,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能使学生在学知识学技术、发展创造力想象力以外,在社会性活动中回归群体,真正成为自我人生的主宰。我校对学生的心理疏导,重视摸准学生心理状态,关注问题学生的未来,注重预防和发展。根据问题学生中的共性问题,我校及时确定疏导的主题,设计各种的主题活动,让问题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成长。比如,“成长快乐营”,我们选取的对象是班外向性问题学生,学习成绩差,具有攻击性,但智商较高,有领导潜能,常常是学生中的领导者;目标是协助成员自我了解、自我接纳,发展自己的长处,控制和削弱不适当的外向性行为,体验成功,增强成功的自我认同感,能帮助他们克服在学习行为上不专心,注意力差,不愿动脑筋等缺点。对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重在于关心、鼓励、帮助。多一分爱心,少一分指责。努力发现他们各自的闪光点,树立他们奋斗的勇气和信心。多方位调动每一位问题学生的主动性,不断地使他们由消极向积极方面转化。

在家庭、学校、社会中,家庭是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第一位的老师,因此,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源头,班主任是联系学校与家庭的纽带。学校首先要求班主任要主动配合各科任老师、团队组织等多种校内教育力量齐抓共管,共同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其次,注意发挥家庭教育与学校的功能,争取和依靠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努力形成合力。学校要求班主任通过家访、家长会积极沟通与后进生家长的联系,以便及时了解后进生在家的表现状况,有的放矢地实施家校合力教育,防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脱节。在向家长介绍情况时,应坚持“多引导、少告状”的原则,把后进生的点滴进步告诉家长,帮助家长分析孩子犯错的原因。

5、牢固树立“扬长避短,相信人人进步”的理念是“防后”的策略

一个人心理体验对其心理行为有重大影响。就学生而言,如果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能够获得成功的喜悦,他就能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即使遇到困难也不会知难而退。反之,如果老是失败,那就会失去信心和兴趣,甚至会一蹶不振。问题学生常常得到的是失败的心理体验,因而他们也就容易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以致造成:学习成绩差----失败体验多----学习兴趣低----学习成绩差……的恶性循环。我们通过了解发现大多问题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学习成绩不出色,而在体育、艺术等方面却有专长。所以,一些集体活动,正是他们张扬个性,释放个人表现欲的大好时机,如运动会、艺术节、百家角色的表彰、足球赛、篮球赛。他们都能积极参与,努力拼搏,为班争光。不论成绩好坏,我都给予肯定和表扬。经过这些活动,问题学生对自己有了全新的认识,找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和价值。班级中一些荣誉的取得也离不开自己的点滴汗水。从而大大增加他对班级的感情,产生对班集体的归属感。

尽量让问题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例如:体育委、劳动委、卫生委、收发作业本。管理班级的灯管、风扇、门窗等。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得到“成就感”,体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又可以培养他对班级的责任感。这样可以使他们得到从未有过的好成绩,受到从未有过的鼓励和表扬,享受从未有过的欢乐和喜悦。他们失去的自信心就会重新萌芽,学习积极性就会逐步提高,学习兴趣就会不断增强。经过一段时间量的积累,他们就会在学习上发奋赶上甚至超过别人,使自己最终脱离问题学生的行列,从而实现质的变化。

6、坚持“以爱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是“防后”的思想基础

爱心是人世间最有价值的礼物,在任何时候,送给任何人都会被接受的最美的珍藏。爱心也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献爱心的人在人们的眼中总是崇高、受欢迎、爱尊敬的。正因为如此,教师对学生的爱在“防后”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就应该将爱的调节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多次反复不厌其烦地进行,使教师的教育之“泉水”非常自然地流入问题学生的心田,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更清楚更深刻地调节自己的教育“步伐”和教育手段,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王某,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男孩,但浑身却流露着“原始的野性”,刚踏入初一,就因与人打架被学校处分,看着那双始终带着警觉的双眸渗满着抗争的泪水,让我加快了打开王某心扉的进程。当天,他与我们一番长谈,由谈话中,我们了解到他父亲在其他小学时因婚外恋和他母亲离婚,从此,他便怨恨除其母亲之外所有的人,他认为这个社会对他不公,单亲的家庭教育和母亲对其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使他不善于管理自己,在小学时几乎天天迟到的经历使其更加养成了自觉纪律性差,缺乏对自己严格要求,以及对他人封闭自我等性格上的缺点,通过他的双眼,我看到了他渴望被人肯定,渴望上进的心,我们再也不忍心去伤害他。在之后三年的教育历程中,我们才得以对症下药,也改变他人生的道路。

班主任的爱,使问题学生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愿意改正身上的缺点;愿意积极上进;甚至激发一种同过去的“自我”做斗争的勇气、信心的力量,此时教师的爱,已转化为问题学生内部的道德动机,转化为推动他们努力学习、发展智力、钻研专业、不断进步的内部动力,在感动中成长。

 

更新:2008-04-11 04:45:59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