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崇拜黑老大胜过父母 中小学生价值取向咋偏了?

作者:新华网辽宁频道 记者 范春生 来源:新华网 点击:14416

 从暴力倾向到景仰"黑老大"--部分中小学生的价值取向咋偏了

 

  有3.2%的孩子存在暴力倾向,2.9%的孩子景仰黑势力"老大",还表示了对欺负他们的人可能采取以牙还牙、以暴治暴的办法……这是前不久,沈阳市教育局对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现 状进行调研分析,一项抽样检测中发现的新情况。人们不禁要问,为何现在的少数中小学生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他们的"道德底线"是什么?

  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名义,对中小学生思想状况进行的颇具"官方色彩"的调查,在国内实属少见,非常难得。沈阳市教育局的这次调查分析主要是通过座谈和调查问卷两种方式进行的。针对学生的问卷共有51道题,印发1000份,调查的对象是城区、农村部分中小学10至15岁年龄段的孩子。调查中,涉及到全市中、小学各10所,中、小学各100个班级。

  记者结合这次"官方调查"和自己的调研,发现目前部分孩子们的政治信仰和精神寄托令人担忧,信仰封建迷信和民间风俗的等大有人在,未成年人涉嫌犯罪的比例逐年增加,应该格外注意。

崇拜黑老大过父母 中小学生的价值取向咋偏了?
无分辨能力的中小学生吸食了文化产品中的“糟粕”

  崇拜"黑老大"比例超过崇拜父母

  此次问卷调查显示,只有1.5%的学生表示景仰自己的父母,竟有2.9%的学生表示景仰黑势力老大,还有35%的学生表示景仰体育、影视明星。崇拜父母的孩子比例是最少的。

  另外,部分学生在基础道德方面存在认识与行为脱节。问卷还表明,有3.2%的学生存在暴力倾向,对欺负自己的人将要采取以牙还牙、暴力解决的办法。当公与私发生矛盾时,有26.9%的学生表示公私兼顾,不会放弃私利。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孩子对父母缺乏感恩的心,以及社会上的暴力现象、影视作品中的打杀镜头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沈阳市和平二校校长王铁认为,许多家长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很失败,只知道溺爱孩子,不但没有让孩子懂得感激,反而丧失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长时间对于孩子的溺爱,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心态:凡是我要求的,父母都应该给,如果父母做不到,就是他们的无能。"

崇拜黑老大过父母 中小学生的价值取向咋偏了?
一份官方抽检孩子思想动态的调查表

  为什么我们苦心塑造的英雄、榜样无法成为中小学生的崇拜对象呢?有专家认为,成功的教育应触及孩子们的心灵。"如果孩子能亲眼看到山区的贫困,比我们说上一百句'珍惜现在的生活'效果要好得多。"另一位小学校长认为,今天的德育教育距离孩子生活太远了。

  据了解,这次调查中还反映出一个严重问题,一些孩子的政治立场有点模糊,精神寄托有偏离。问卷调查显示,有2.3%的学生表示如果中华民族面临危难时,会考虑选择逃避。同时,分别有10%、4.7%的学生选择了信仰民间风俗、封建迷信,令人困惑。

  八成孩子竟赞同受"罚"

  记者在调查中以及从沈阳市教育局的调查问卷发现,目前个别中小学教师的素质不高,体罚或变相体罚的学生的事情时有发生。

  然而,面对这类情况,现在的中小学生却表现出了一定的宽容。沈阳市教育局的抽查表明:学生表示老师对表现不好的学生侮辱歧视的占4.5%,体罚或变相体罚的占3%,有47.9%的学生表示老师要求个别学生几十遍地写作业,52.1%的学生表示老师要求个别学生连续多次的打扫卫生。意外的是,竟有八成多的被抽查学生认为老师要求个别学生几十遍地写作业、连续多次的打扫卫生是关心帮助学生,没什么不好的。

崇拜黑老大过父母 中小学生的价值取向咋偏了?
孩子们渴望“全新”的德育载体

  在沈阳市一所中学,许多学生这样告诉记者:"我们需要被关注,最害怕的不是管教、惩罚,而是不希望爸爸妈妈或老师对我们漠视,忽略我们的感受和存在。"

  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心理研究室主任张思宁说:"这就是为什么一些所谓'问题学生'老是喜欢用调皮捣蛋的方式来赢得别人注意的原因,很多学生在被老师小小的惩罚后,反而会有满足感,认为这是老师关注他们的一种体现。"

  沈阳铁路二中负责德育工作的一位老师认为,这个结果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理解老师的苦心的,现在一些学校对违纪的学生缺乏硬性的管理措施,有的家长又疏于管教,导致许多学生即使犯了错也不认错,如果这时候老师对犯了错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小惩罚,其他学生也不会认为老师过分,反而会认为老师是关心他才管他。"当然我们不提倡这种做法,更不允许体罚和变相体罚,我们也喜欢学生有活泼开朗的性格,但在行为上必须受到约束。"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一些中小学生赞同受"罚"的心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但他们中存在的心理障碍,却未能得到缓解控制,需要引起重视。记者走了几所初中,随机问了几个学生当遇到挫折承受打击时会如何应对?有几个孩子表示会轻生。当有麻烦心里不愉快咋办?相当一批孩子竟回答"憋在心里谁也不告诉"。

崇拜黑老大过父母 中小学生的价值取向咋偏了?
着力摸清中小学生“道德底线”的沈阳市教育局

  德育内容亟需扬弃与创新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文化市场传播的淫秽、色情、凶杀、暴力、迷信等出版物和影音制品屡禁不止,相当一部分网吧老板为追逐利润而对学生浏览不良内容听之任之,包括以东北民情为特点的网络低俗歌曲的出现并很快流行,大众传媒又缺少适合未成年人发育成长的栏目和内容,再加之可供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有限,等等,这都是容易造成孩子形成不良心理品质的社会原因,冲击着孩子们的"道德底线"。

  沈阳市教育局的这次调查有这样一个内容:学生对家庭生活及社会环境的有关评价,其中5.3%的学生表示在网上聊天时经常骂人或受到他人辱骂,学生最喜欢的网络游戏枪战类占了75%。时间一长在虚拟世界积聚的情绪就被带到现实生活中来。

  另一项官方调查还表明,2002年与2003年,沈阳市共查获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2352人,占全市抓获犯罪嫌疑人总数的11%,年龄最小的仅12岁。犯罪手段有向成人化、智能化、团伙化和恶性化发展的趋势。

  沈阳市第22中学校长张春华认为,现在一些孩子的政治信念出现了偏差,反映了目前学校德育工作跟不上新形势的发展,缺少创新,中、高考制度和教育评价制度是导致学校"重智轻德"的根本原因。她认为,从德育本身看,德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信任和关怀学生,才能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最终才能走入学生的心田。

崇拜黑老大过父母 中小学生的价值取向咋偏了?
心理专家王加绵痛指德育教育的软肋

  全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课题组组长、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授王加绵指出,自己几年前在做一个心理课题时发现,辽西一所城市某小学46人的一个班,竟有22名同学信教,联系到官方和记者的这次专题调查,不难看出目前的中小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确实存在着重大的偏差和隐患,究其原因主要来自家长不当的言传身教、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形式主义和社会不良风气的污染。

  王加绵建议,现在学校的德育必须改革,应当针对新新人类的心理特征和时代特点,更新德育的内容与形式,其次是对成年人的信仰危机进行系统干预,因为许多孩子的信仰盲从于家长。此外,社会各界要加强责任感,共同净化社会环境,引导孩子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崇拜黑老大过父母 中小学生的价值取向咋偏了?
大大小小的网吧“引诱”青少年

  眼下,中小学生思想心态上存在的不良因素已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以沈阳市为例,对德育教育的内容正着手更改完善,对孩子的幸福意识、敬畏意识、创造意识、挫折意识等有正有针对性地培养、磨练,一些扎扎实实的举措逐步推出。如高中和12班型以上的初中要全部设立德育处,配备专职主任1人和干事2人,12班型以下的初中在教导处设专职德育主任1人和干事1人。

崇拜黑老大过父母 中小学生的价值取向咋偏了?
地处沈阳市中心地带的沈阳市教育局

  此外,在改进德育内容的前提下,德育的教学方法也有变化,沈阳市的中小学每学期都要拿出三分之一的课时,开展看音像资料、演讲、辩论、到农村与农村孩子结对子等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陶冶情趣。旨在发掘学生闪光点的校园"阳光"行动、"馨语"行动等已在部分学校上演。更可喜的是,"处罚听证制度"即将登陆校园。这项制度尊重了学生的辩护权和申辩权,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的处罚采取听证制,召集相关人员参加听证会,增加了处罚的公平、公开、公正性,处罚发挥了真正作用。(完)

转自搜狐
更新:2004-12-23 00:00:00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