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义务教育,现在到底怎么了?

作者:shucheng 来源:jxjy 点击:2060

 
镜头:
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玩弄MP3,任课教师走了过去,示意他收起来别弄了,这个学生白了老师一眼,不屑一顾地说,“关你鸟事。”。该教师忍无可忍,叫他站起来。这下,这位“少爷”可受不了了,用力把课桌一拍,“老子早不想读书了。”拂袖而去。教师出去阻拦,该学生反把老师甩了一个趄趔,回家后还对家长说老师打他。家长不问青红皂白,便到学校找老师讨个说法,说老师体罚他的孩子,要教师赔理道歉,闹得学校不得安宁……

这样的故事,经常在现在的校园里上演。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那种神圣的师道尊严,在我们这个只在口头上重视教育的国度里,早已荡然无存,成为明日黄花。

学生难管,谁的责任

现在的孩子很难管,这是为人父母者经常感叹的一个话题。我不知道,作为家长,我们是否想过这个问题:自己一两个孩子尚且难管,那么教师要管七八十个学生呢?更何况这七八十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地域。有时候,我们的教师简直是焦头烂额,心力交瘁。

我不知道,作为家长,我们有没有检讨一下自己?自己的孩子常出问题,犯错误,原因何在?中国有句俗话,子不教,父之过。又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训。其实,很多学生的缺点、陋习,源自家庭,是受家长的影响。试想一下,一个家长如果行为粗野、蛮不讲理,其子女呢,要想文质彬彬,恐怕也难。

我不知道,我们的社会,有没有反思过?看看我们的身边,到处充斥着***和暴力的网络游戏、电视电影、报刊杂志以及活生生的现实,耳濡目染,我们的孩子能不能靠课堂上那枯燥的说教教育好?

无奈现实 教师两难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中心”,几个人围着他(她)一个人转。这些“小皇帝”、“小公主”们大多养成了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这些性格缺点,在学校这种集体环境生活,便暴露无遗:随意破坏课堂纪律、故意损毁学校公物、肆意污染校园卫生、经常骚扰别人、寻衅打架斗殴……对这些行为,教师苦口婆心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很多时候却收效甚微。老师的教育往往被当成耳边风,东边进,西边出。甚至,有的学生对老师会恶言相向,把教师的苦心当驴肝肺,有的甚至骑到教师的头上撒野。

面对这种遭遇,学校、教师应该何去何从?是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惩戒教育,争取其转变,树立教育权威,还是忍一忍,听之任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现在大多的学校宁愿选择后者。毕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为大部分学生是家长的心肝宝贝,碰不得的。一不小心,碰上了不通情理的家长,老师、学校可得吃不了兜着走。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学校只能在教师会上打招呼,说得通就说,说不通也只能说,总而言之,绝对不能动学生一根毫毛。于是乎,师道尊严荡然无存,甚至造成了“老师怕学生”的现状,特别是一些女老师,对那些问题学生多的班级,上课是胆战心惊,气得哭鼻子是家常便饭。想想,真让人心寒。

如果对这些学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话,其后果可想而知,不但不能挽救这些学生,还将影响班风、校风。而且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从大多数学生的利益出发,从自己的的尊严出发,也是不能容忍的,这就让好多教师陷入两难境地。

惩戒教育 利于成长

现在,一说到老师打学生,我想,大部分人都会对教师群起而攻击,而根本不会去想教师究竟是因何而出手?打的是轻,还是重?一言蔽之,教师是不能碰学生的。一碰,就犯了王法。因为我国法律明文规定,“教师不能体罚学生”。

的确,在现代高度文明的社会,教师“体罚”学生,是不能容忍的,但是,《义务教育法》却没有对“体罚” 和 “教育惩戒”作出一个明确的界定,教育部也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解释,教师在实施教育活动中,难以操作,难以把握。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正面教育和反面的惩戒都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戒教育制度是对学校教育管理体系的有机补充和完善。惩戒犯错学生,不光在于教育犯错学生本身,更重要的是能起到教育其他学生的警示作用,让其他人引以为戒。惩戒教育,能让学生在其亲身经历的教训中更加清楚地认识对与错,并通过适度的外在压力使学生的内在因素发生作用,自觉抑制自我行为过分膨胀,产生对错误行为的趋避意识,防止再犯同样的错误。这也充分说明制定适度的教育惩戒是合理的、有效的。
更新:2007-12-16 08:13:58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