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解读校园事件 理解校园生活
在校园里,每天都发生着不同的事件。它可能是一次私下的议论,也可能是一句话或者是教师们处理一件事情的方法。它们附着或潜藏着某种观念和行为的真实情境,在学校中无处不在,并适时地表现出来。校长要善于抓住这些校园事件,引领教师认识教育,反思自我,理解校园生活。
解读校园事件要注重细节
校园事件 “今天早上,我去吃早点。突然听到一位教师说,‘一份热腾腾的早点让我感到很幸福!’这句话一下子把我抓住了,于是我就想了解一下她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她说,一早上来到学校,吃上这美美的早点,感到幸福的一天就从这里开始了。……”听了这番对学校早餐的感受,我不由得想起出另一种情景:“早上8∶25,还有三位老师正在打早点。他们没有按学校的要求去做。他们慌慌张张地吞下早餐对自己的身体不好,又影响自己的教师形象,更不能品味幸福的早餐……”
我的解读 对待学校用心准备的早餐,老师们不同的态度,折射出对校园生活的不同理解。有的老师在享受后勤组为他们提供的服务的同时,开始为孩子们创造新一天的校园生活;可有的老师却品读不出早餐背后为他们创造校园生活的伙伴们的用心。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不断地深入,我们越来越感觉到要想真正地走进新课程、实施新课程,学校管理者必须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建构教师发展的成长环境。新课程的核心是关注人的发展。教育是感悟、是体验,伴随着感悟者的生命历程。我们的老师还很年轻,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对人的发展的体验太少了。他们说要为孩子们创造成长环境是一回事,但时时处处从思想上、行为上都想到与做到则是另一回事。所以要想老师们为孩子们创造成长的环境,管理者就必须考虑为教师创造有利于他们发展的生存环境。现代的学校不仅仅是教师教书、学生学习的地方,更是师生生活成长的地方。学校的管理不仅要关注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学生文化知识学习的情况,更要关注师生在校园的生活状态,不断提高师生校园生活的质量。
我的引领 从2003年起,我们开始这样理解我们的工作:“校园即生活”。在2003-2004学年学校工作计划中我们提出:每位教师要树立“我是校园生活的享受者,更是校园生活的创造者”的学校工作理念。从理性的层面思考,校园生活就是创造提升教师对职业认识、认识、再认识的一种精神生活的过程。从感性的层面思考,就是让我们的研究行为在校园里流动起来。
品读校园从孩子的精神世界入手
校园事件 清晨,走进校园,耳边传来清脆的童音: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由我继续带领大家“走进校园文化,解读中华精神”。
同学们,每天清晨,当你们踏进校园时会听见什么?对,是优美的音乐和清脆的话语。优美的音乐伴随我们开始一天的校园生活,清脆的话语带我们走进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这时,我们的小小播音员又在播音台为大家服务了。
可是,大家知道这短短的十几分钟背后播音员们又付出了多少努力吗?首先,我们要选择适合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内容,还要配上与文章内容相符合的音乐,让你们在音乐声中收听我们的节目。最后,我们还得花上一天甚至几天的时间来练习朗诵,直到一字不错而且能恰当地表达文章情感。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播音员们为了每天早晨那短短的十几分钟,付出了多少汗水、多少时间啊?
虽然,有些同学可能没有刻意听过我们的播音,但是我们还是认真地准备,充满感情地播音,希望给听的同学带来最大的快乐。
有时,走在离学校还有一段路的街上,我们也能听见学校的播音声,这说明播音台不仅给校园文化生活带来了生命,同时也是学校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的窗口。
我真心希望,下次当大家走进校园时,能停下脚步,认真地倾听一会我们的声音。哪怕是一小会儿也好,让你感受到播音员的用心,也带给我们播音员最大的快乐!
我的解读 听着听着,我的眼眶湿润了,我被孩子们的真情感动了。她们虽然只有十来岁,但她们用自己的行为在诠释什么是校园文化,什么是中华精神。我体会到了,我们平时的用心,换来了孩子们精神生命的成长。
的确,学校教育包含着德育,德育渗透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德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表现着他的情感、他的态度、他的个性品质及他所受的家庭教育。播音员的故事反映出来的是他们精神生命成长的一个片段。
品读校园生活就是品读一本无字的书。读她,不是靠知识量,而是用心、用情去品读。我们要引导大家品读校园事件,理解校园生活的内涵。在我们的学校,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要对个别教师有悖教育精神的言行进行评价,阐明我们对教师们行为背后的思考,从而让教师们进一步体会到“我是校园生活的享受者,更是校园生活的创造者”的学校工作理念的行为内涵,培养教师为学生的生存和发展自觉地、创造性地工作的职业精神。我们希望教师们要用感恩的心态来进行工作。一是感谢学校,二是感谢合作伙伴,三是感谢孩子们,四是感谢家长。一个人有了感恩的心态才会有激情,有了激情才能感觉到校园生活的幸福。
我的引领 所谓孩子的精神生命是指孩子行为背后的内心世界。它包括孩子思维、意志、情感等有意识的方面,也包括其他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方面。小学校园生活的六年是孩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正确的指导思想、健康的精神生命积淀的关键期,孩子从无知到有知,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行为受思想支配不明显到行为受思想的支配等。在这个渐变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师要留心关注孩子每一个细小的行为,要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思考,要帮助孩子在改变不良行为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让孩子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成人”,让教师在平凡的工作中感受到教育的真谛。
为教师搭建体验校园生活的平台
校园事件在我们学校的管理过程中,为了让教师体验到什么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什么是合作,什么是民主,我们利用活动卡,采取“头脑风暴法”,听取老师们的意见与建议。
我的解读 校园生活需要体验,通过体验才能增进每位教师对校园生活的认识。而这种体验也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导。近年来,我们的管理者为教师增设了许多校园生活的载体让他们去感受。
我的引领 在第二十个教师节的庆祝会上,学校表彰了一批省、市、区的优秀教师和创新示范岗及校级的文明班组、文明个人,并将优秀教师的事迹和表彰决定在宣传栏中进行宣传。大家结合自己平日的工作思考“我该怎么做”。“一校四点”的工作格局对教师们相互间的交流客观上有很大的影响。为了让大家在校园里更好地合作、生存与发展,学校利用教师节的活动,让加入我们团队的新朋友用自己的最佳表现形式在伙伴中露露脸;工会利用业余时间组织教师休闲郊游;岁末又举办了教师趣味运动会等。在上学期末,学校工作总结的主题是“校园生活的昨天、今天与明天”,我们是这样述说的:“老师们,经意不经意,又一学期从我们的身边轻轻地掠过。回头看看一学期走过的路,校园生活让我、让你、让我们大家又有了一些新的体验。”
更新:2007-09-19 04:58:08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