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勇于创新 善于冒险

作者:黄文 来源: 《中国教育报》 点击:11588



  许多历史事实证明,正是由于校长的勇于创新、善于冒险,才使原本默默无闻的学校一跃成为世界名校。在不久前结束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一些中国校长对于这点也颇为认同:任何创新都是冒险,想有作为就要冒险。

  1869年之前的美国哈佛大学仅仅是一所小的本科学校。查尔斯·艾瑞特于1869年开始担任哈佛大学校长的40年间先后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本科生课程改革、在本科教育基础上发展研究生教育等。他的改革既具有开创性又有一定风险,因为这些做法在美国尚无先例。改革并非一帆风顺,如过多地设置本科生选修课、把讲座改成研究生课程都不是很成功。但在意识到这些之后他及时作了调整。艾瑞特建立的本科生选修课体系、创立的研究生教育等都对美国的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

  冒险总是与承担风险联系在一起的。艾瑞特认为,敢于冒险、敢于承担风险是大学校长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姜澄宇认为,学校的领导人就应该有冒险精神。改革可能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会为校长的工作带来阻力,作为全心全意为学校服务的校长应该抛弃对利益的考虑,果断大胆地实施改革。校长在重大决策中难免出现个别失误,他们希望社会和学校师生以宽容的心态来对待,使校长能放开手脚大胆地为学校和社会多做些事。

  不过冒险并不是随心所欲,决策应该是在科学调研基础上的决策。既勇于创新,又善于冒险。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0年来一直在扩大校园面积,学校也认为这是个冒险行为,因为投资土地如不能有所收益就要赔很多钱。但是学校考虑到未来各方面发展的需要感到这样做还是值得的。哥伦比亚大学校长伯林格的看法是,冒险是要经过精确计算的,冒险从事的事情应与学校办学的基本目标相一致。

  可见,冒险是基于理智的创新,是经过科学的分析之后对事物发展趋势的把握,当断则断,敢为天下先。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也不是处处要冒险。大学还需要有静气,需要潜心读书搞研究。大学要动静结合,学校既要有活力又波澜不惊,方能显示出领导艺术。

 
更新:2004-08-21 00:00:00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