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寺河山教育巨变实属罕见(组图)

作者:fengye 来源:本站独家报道 点击:5440

河南省灵宝市寺河乡共有7000多口人,原来的一个中学和十几所小学,已经合并为九年一贯制的一个学校,居住分散的近900名的山区适龄儿童全部寄宿在乡政府所在地的寺河乡中学读书。

自去年以来,国家在寺河乡中学相继投资106万元新盖了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又投资26万元盖餐厅、垒围墙、修厕所。

国家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又使寺河山的孩子攀上了教育信息化的制高点,享受着优质教育的资源。

更为可喜的是,山区的校容校貌和硬件设施的变化,更加有力地促使了学校管理模式、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学习方式的变化,从而也推动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们,一个个都在默默无闻地、脚踏实地地走进新课程,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熏陶下,摸索着自己教学方式的个性,他们虽然没有显山露水张扬自己的行为,但是,却潜移默化着自己的学生。

孩子们,一个个都在欢天喜地地、自主快乐地走进新课堂,在自我参与表现的课堂氛围的活动中,把握着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他们虽然没有听到老师往常滔滔不绝的灌输,但是,却在学习中体验到生命的价值。

寺河山的教育能够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实属罕见 。

这是我于2006年11月13日在寺河乡中学用索爱K750c手机,拍到的一组珍贵的真实镜头——

寺河乡中学的大门颇具农村的特色,门墩两边的八字墙上是办学的理念。

山脚下,校园里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楼房上雪白的卫星接收锅朝天欢笑。

教学楼前,这棵古老的核桃树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变化。

今年八月才竣工的宿舍楼,住在里面肯定舒服极了。

宽敞、明亮、干净的餐厅,在山区实在罕见。

标准、卫生的操作间。

学校免费给孩子洗衣服,这在其它寄宿制学校是很少见的。

厕所也十分漂亮,一阵风刮来,孩子们自觉追赶刮起的塑料包,准备拾起扔回垃圾箱。

看看,这是今年8月竣工的教学楼,标语和名人名言装饰着校园文化。

仔细端详墙壁上悬挂的名人名言,看似寻常,但不尽相同。

原来,名人就是本校的孩子,名言就是孩子自己创建的警句。

这样的卫生、纪律循环红旗,在四、五个班级的教室门前都挂着。

课间,孩子们在校园里自由自乐。

传统游戏,踢沙包。

传统游戏,跳皮筋儿。

孩子们,高高兴兴地来上电教课。

九年级老师在多媒体教室上数学课,这在其他学校来说,作为初三毕业班是很少电教课的。

播放物理光盘,认真体验物理实验。

极域电子教室的神气魅力,吸引了孩子。

老师,走下讲台让孩子自主、探究、分组、合作学习。

老师,俯下身子与孩子互动、交流、帮助、点拨学习。

孩子,自主学习。

孩子,独立思考。

孩子,参与演练。

孩子,自主探究。

孩子,合作学习。

孩子,自我展示。

孩子,一丝不苟。

孩子,分组合作。

孩子,享受成功。

孩子,幸福快乐。

我爬上移动信号铁塔,俯拍寺河乡中学的校园,东院宿舍楼(右一)、教学楼(右二)和校园尽收眼底。

一个镜头吃不满,我又来了一张,才拍到西院的办公楼。

这就是寺河乡教育的领跑人——寺河乡中心学校校长郭晓伟。

这是,老师和孩子平整校园用的劳动工具。

更新:2006-11-14 00:00:00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