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收费与免费
●政府为何要实行义务教育,原因在于通过教育得益的,不只是受教育者个人,而且是整个社会——教育塑造的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教育收费问题总能牵扯公众敏感的神经。正是高考招生的关键时刻,“交20万就能上清华大学”的传闻闹得沸沸扬扬,而上周末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关于叫停“校中校”、严禁公办学校以“改制”为名乱收费等规定,也引起热议。
近年来颇受关注的教育收费问题,是“教育产业化”的产物。所谓“教育产业化”,就是将政府投资的教育事业改造成为像工厂、店铺一样能生产“金蛋”的产业部门,其途径就是对受教育者收费。
于是,教育机构纷纷“核算成本”,在物价部门的许可下,从研究生教育到中小学、幼儿园,各地各校都有自己的收费标准,教育就此成为逐利的市场,而数亿未成年人就是这个市场最大的“客户”。因为“教育产业化”之前已有《义务教育法》,一些地方为了逃避义务教育的责任,纷纷鼓励甚至是逼迫中小学校以“改制”、办“校中校”方式“产业化”。
教育是不是需要受教育者付费进行等价交换的资源?其实早有公论——教育属于由政府税收支持的公共产品,接受教育是基本的公民权利。正是有这样的共识,近两年来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多次明确反对教育产业化。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花钱就能上大学”受到公众的广泛质疑,禁止中小学校“改制”乱收费则成为立法呼声。
最近笔者出访意大利、英国等地,经历的几件小事感触颇深。一是,国内习以为常的宾馆免费上网、飞机上随叫随到的免费饮料、点心,笔者所见也有收费的——在伦敦,宾馆宽带上网的费用是15分钟3英镑,按人民币折算每分钟3元钱。二是,国家博物馆、美术馆大都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无论是几乎收集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所有伟大绘画作品的乌菲齐博物馆还是举世无双的大英博物馆,总能看到成群结队的孩子免费参观,尽情地接受那些人类伟大艺术作品的熏陶。
这说明什么问题?就是在这些学者、专家口口声声要我们仿效学习的市场经济国家里,收费和免费其实有着非常明确的界限——公益事业,多由政府埋单。除此之外,哪怕是“上帝”,对不起,请按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付钱。
经济学被视为是“社会的天文学”,因为任何单位的任何社会活动都是按某种特定经济规律运行的“天体”的必然行为,教育当然不能例外。政府为何要实行义务教育,原因在于通过教育得益的,不仅是受教育者个人,而且是整个社会——教育塑造的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长远去想,政府通过二次分配为未成年人的教育“埋单”是理所当然,这与那些鼓吹“教育产业化”人士津津乐道的成本—收益理论非但并不违背,还着实高出了不知多少。
更新:2006-06-27 05:41:15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