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有民难得地露出笑容,在采访中,他总是显得有些疲倦

在北阳平村,幼儿园这幢建筑最显眼,孩子们在里面快乐地玩耍

北阳平村的村民住的房子和城里人没有区别

北阳平村里罗姓居民的家
记者眼前的包有民有些瘦弱,双眼布满红丝,显得有些疲倦。听他介绍完北阳平村的情况后,记者问他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捐出自己的1000多万?他回答得非常简短:我是个农民,农民心疼农民。
包有民今年38岁,在他刚1岁时,父母带着他一路讨饭来到灵宝市阳平镇的大湖村落户,大湖村过去是当地最穷的一个村。1984年,包有民一家来到北阳平村落户。父亲在意外中受伤,让包有民早早就担负起家庭的重任,上世纪80年代中期,年仅16岁的包有民来到大湖山下,背矿石、打钻、搞运输直至矿山开采,十几年艰辛挣下了千万元资产。包有民有钱后,他想到的不是享受,而是毅然做出了把千万元资产无偿捐献给村集体的决定。包有民对记者说,我从小就有这种理想,就是要为农民做点实事。对于曾经生活了十几年的大湖村,包有民也没有忘记,他把自己的一个矿山捐给了大湖村,如今的大湖村已经从最穷的村变成了当地的“首富村”,包有民也成为大湖的荣誉村民。
阳平镇最漂亮的街道当数工贸一条街,这是北阳平村发挥位于镇区优势修建而成,两旁的300多个店铺和企业是包有民建成后捐献给村里的。如今,矿山机械厂、木器厂、面粉厂等8家企业红红火火。村集体收入从2002年的30多万元发展到2005年的213万元,村民如今收看有线电视,参加新型合作医疗,村里建学校都由村里出钱,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也由2000年的1700多元提高到现在的3600元。村里建成了和城里居民一样的住宅楼,记者们到罗姓村民家中参观,看到家中的布置已经和大城市里的居民没有区别,而180平方的面积让记者们羡慕不已。记者问包有民住在哪,他笑着说,他就住后面一幢,房子的面积是90平方,装修可没这么好。
说起将来,包有民说,他们现在的企业实行了承包制和股份制等多种形式,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北阳平村的企业正在转产,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