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声誉”与受害学生的“痛”
作者:□ 严 阳 来源:(作者单位系江苏如皋职教中心) 点击:3275次
|
|
2004年2月28日凌晨,一条黑影潜入四川省仁寿县向家初级中学,来到女生寝室外,翻窗入室,将两名15岁的女生劫持强奸。事件发生后,校方怕消息传出影响学校声誉,竟劝受害女生及其家长不要报案。该校此前还发生过多起类似强奸案,其中一名受害人还是教师。(4月16日“人民网”) 对于事发学校来说,一旦发生了这样的事,尽其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似乎是可以理解的。为什么?因为对学校中发生这样的事,不仅仅是学校的声誉会受到影响,更重要的是,作为学校领导因为负有管理方面的责任,恐怕也难免受到“牵累”——轻则受到批评,重则丢掉乌纱帽。当然,因为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作为家长心有余悸而不敢将孩子送到这所学校,进而可能令这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也是可以想象的。 但是,相对于学校的声誉与学校领导的乌纱帽,受害女生由于受到严重的伤害而造成的生理与心理上的“痛”,又有谁想到了呢?因为这样一次不堪回首的经历,会不会在她们的心灵上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甚至于影响到她们这一生的生活呢?同时,由于我们的默不做声而让犯罪嫌疑人逍遥法外,是不是有可能让更多的女孩子受到同样的伤害呢? 学校的声誉当然要紧,但假如我们真的珍惜学校声誉,同时,更是为了对学生负责,那么,工作就应该做在平时,即加强对可能发生在校园内的这类恶性事件的防范上。让人痛心的是,这所学校这一方面的工作显然存在着严重的疏漏——从前曾经发生过多起类似的事件,今天又再次发生就是证明。而在事件发生之后,为了学校的声誉极力掩盖,只能是欲盖弥彰,给学校造成更恶劣的影响。
|
更新:2004-05-13 00:00:00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