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71.《老子》一读就懂的道德经系列微课(第七十一章3个)

作者:文本/陈少毅 微课/杨丰烈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2900

——以道论德,以物论人

第七十一章 认知“道”的方法

【原文】

知不知①上;不知知②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惟病病③,是以不病。

【注释】

①知不知:有两种解释:一是知道却自以为不知道,一是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②不知知:不知而自以为知。③病病:把这种毛病当作毛病。

【意译】

老子这一章是接着上一章抒情后写的,认知“道”的方法。

(对不知与知,这一对辩证关系的两个方面看,变化发展的过程是从不知道发展到知道。)

不知道与知道,选择不知道为上策、是上德之人。

不知道与知道,选择知道为下策、是下德之人(病人)。

这是老子的思想,这样你才能真正理解这一章老子的真实意思,当你脑子里有了这个画面时,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一章如何理解)。

知道与不知道,选择不知道为上策,是上德之人(好人)

知道与不知道,选择知道为下策,是下德之人(病人)。

关于上德之人(好人)和下德之人(病人)之间的选择,显而易见,大家都会选择上德之人(好人)。

圣人(圣君)之所以没有选择病人(下德之人),是因为他自己认为,自己是个没有病的人(上德之人),所以选择没有病的人(上德之人)。

【感悟】

本章老子通过用道的规律,对“知道和不知道”的论述,来论述认知“道”的方法。

1.修道的方法

修道的方法:用道的规律才能知道“道”。认知“道”的方法:运用道的规律。

2.不知知病。

本章是《道德经》中最难懂的一章,我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本章用了老子的思想模型,里面的“上”字的使用可以说明,这里的“上”是上策上德之人,那么与上对应的就应该是“下”,下策下德之人。为什么老子在这里没有选择下德之人呢?而是选择了个“病”字。这就把人给看糊涂了。这可能就是第二个原因,病人对应的就是好人,那么下德之人就是病人,上德之人就是好人,这样理解才能解释通。那么老子为什么要绕那么大个圈呢?老子在顾忌什么?老子要隐晦什么,为什么要隐晦?看内容这一部分讲的是君王。可是为什么要隐晦君王?只有一种可能,当时老子的思想已经被时任的君王禁止了。从《道德经》问世老子就失踪了这一点可以得到印证。

从对君王使用病人来描述,表达了老子当时的愤慨心情。

(1)https://mp.weixin.qq.com/s/NbEJHj7FB_TYFrmwNorBTQ


(2)https://mp.weixin.qq.com/s/tr4E7RoGb-02y8A-e-QQmw


(3)https://mp.weixin.qq.com/s/4ROsc9HSp3SJ5YeIJ_s7fw



更新:2021-06-05 06:49:35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