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47.《老子》一读就懂的道德经系列微课(第四十七章3个)

作者:文本/陈少毅 微课/杨丰烈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772

——以道论德,以物论人

第四十七章 认知“道”的作用

【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yǒu)①,见天道。其出弥远②,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注释】

①窥:从孔隙看。牖:窗户。 ②弥(mi):更加,越。

【意译】

老子告诉大家:认知“道”的作用

(知道了“道”)就可以不出户,而知道天下事;(知道了“道”)就可以不透过窗户,而看到天下的万物。(如果不知道“道”)你往外走,就会走的越久远,知道的就越少。(看到的越多,对万物就越不了解。)因此,圣人知道了“道”就可以做到:不出行而知天下事,不见万物而明白万物的道理,不需要实践而能知道成功。

(这就是认知“道”的作用)。

【感悟】

老子通过本章给大家论证认知“道”的作用。

1.知“道”做法。

知道了“道”有两个作用,一是不出户,而知道天下事,二是不透过窗户,而看到天下的万物。圣人就要做到:不出行而知天下事,不见万物而明白万物的道理,不需要作为而能知道成功。只有你知道了“道”,了解了道,才能真正了解天下事,懂得天下事。老子并不是要大家不实践,而是在掌握了“道”的基础上再去实践,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

2. 思维方法。

知道道要改变我们的思维方法,因为道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所以我们认识它的方法就要改变,再用过去的认知方法和思维方法去认识它,就得不到道的认知。但是知道了道,很有用,可以指导我们更好的认知天下事。了解了道的规律,并遵从它,可以指导我们解决天下事。

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物理学家们都知道,我们能够观测的物质仅占宇宙总物质的5%,可是剩下的95%的物质是我们无法通过实践来认知的,难道我们对那95%的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物质就不研究了吗?老子早在2500年前就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思维的方法和研究的标准:是合理、合乎逻辑、合乎道的规律,而不是实践证明。

老子的不实践,并不是所有的认知都不用实践,而是实践认知是有范围的,超出了实践认知的范围就无法通过实践来认知。并不是实践就不能认知,也不是认知就不需要实践。因此,老子说“道”是悟出来的,不是实践出来的。这样才有了本文本章。

规律是大自然的规律,是大自然本身就存在的,我们人类只能遵从,只能发现规律,不能发明规律,更不能创造和创新规律。

3.老子认识论哲学思想。

老子认为对事物的认知要有两种认知方法:

一是对三四层级物质的认知方法。

我们正常的认知方式,就是通过实践的到的认知,通过我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五觉能够感知的事物,都必须通过实践来认知。通过实践来证明,这一部分认知可以说实践是检验的标准,实践能够出真知。

二是对一二层级物质的认知方法。

对那些我们无法感知的事物的认知,不能用实践的方法来认知,要用思维的方法来认知,只要符合规律、规则、合理的认知方式来认知那些,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无形无像的事物,不能再用实践的认知方法去认知。因为实践已经无法认知它们,所以,这时候实践是出不了真知的,这时实践就不是检验的标准了。所以,老子的认识论是有条件的,在不同的条件下用不同的检验方法。对可以感知的用实践检验,对不可感知的事物用规律、原则、合理进行检验。这样就知道了老子为什么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1)https://mp.weixin.qq.com/s/NHhNfP4QiL-0NQvONjnuHg


(2)https://mp.weixin.qq.com/s/1BW5u9t0reKWaFXJEcLP1w


(3)https://mp.weixin.qq.com/s/Fr8zBBmmlkVD3rO-i2pnvQ



更新:2021-05-12 04:24:14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