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说走就走】教育行走到济源

作者:fengyefy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2853

 

  9月23日,应邀参加了河南省济源市教育局在梨林镇中心小学召开以“培养劳动素养,增强实践体验”为主题的全市劳动教育观摩研讨会。

   

济源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赵忠红主持劳动教育经验交流会。


济源市梨林镇镇长于晓波致欢迎辞。


  我亲身体验了济源市师生用辛勤汗水凝结的劳动教育丰富内涵,为第二届中国农民节增光添彩,为建国七十周年献厚礼的幸福成果。

我曾经三次来济源五龙口、梨林两个乡镇调研劳动教育。


经过多次研磨,对济源的劳动教育从心灵的深处刮目相看。


而今现在眼目之下,则是第四次感悟劳动教育的劳动之美、育人之美、发展之美。


今天,观看了梨林镇各学校劳动教育特色展区的劳动成果,观摩了梨林镇中心小学“德雅田园基地”的劳动体验,我又一次感到十分震撼!


真正理解了习近平“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这段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的深刻含义。


我在聚精会神关注劳动教育的焦点同时,有幸找到了劳动基地的重点,解决了劳动课程的难点。

  尤其是梨林镇校长团队的劳动教育现场访谈,不仅彰显了劳动教育的特色、活动和变化,而且为我找到了劳动教育的新思路。

  大峪镇中心学校利用学校内外资源,探索 “校内外一体化”的乡村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勇于承担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的教育职能,带领学生走向广阔的田野大课堂。学生亲近乡土,让劳动成为学生与乡村文化互动的纽带。


五龙口镇一中在劳动创造中探寻育人之美。一是将承包责任制引入班务工作,班务管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二是将每一棵树木责任到人,学生像爱护自己的珍贵物品一样爱护着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三是为学生开辟不同的劳动体验区,学生在劳动中体验父母辛苦,感受劳动艰辛。


克井镇原昌学校在三年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探索劳动教育课程化,建菜园果园,课堂教学、种植实践、综合拓展,学生亲身经历了春播、夏耘、秋收、冬藏的全过程,学生写种植日记,进行科学观察,既学习了劳动技能,更磨练了意志品质。


  济水西关学校面积小、学生多,见缝插针修建了柳园,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基地,并从“家务劳动、手工制作、科技创新、公益活动”四个方面来开展劳动教育,学生利用劳动解决生活问题,满足生活需要。


  梨林镇中心学校利用撤校并点后的荒芜校园,开辟田园教育基地。


  引导学生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热爱劳动,


  增强环保意识、探究意识、审美意识、健身意识、创造意识,强化学习、生活、劳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营造了“强化德能,开发智能,锻炼体能,训练技能,拓展美能”的教育新生态。


  针对目前劳动教育缺失的现象,如何补齐劳动教育的短板?济源市教育局局长刘善祥指出了捷径:


  一是深入学习理解内涵,补齐劳动教育认识短板。


  二是多措并举整合资源,补齐劳动教育资源短板。


  三是协同配合同向发力,补齐劳动教育管理短板。


我感到:济源市的劳动教育,形成了劳动教育课程化,劳动课程多元化的新格局。


逐步完善的劳动教育机制、基地和课程,提升了劳动教育的意识、技能和价值。


我发现:济源市的劳动教育,不是一个学校做得好,而是一个乡镇的整体推进;


不是一个乡镇做得好,而是几个乡镇的区域联盟;

   

不是几个乡镇学校做得好,而是城乡学校的互动发展;


不是学校内部的单一校本课程,而是外部基地资源学工、学农的共享共育;


不是学校田园的体力劳动,而是系列课程的纵深教育。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一切创造靠劳动”,勤劳、善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认为,济源市的劳动教育确实是中原大地乃至全国劳动教育的典范。

(部分照片由济源市梨林镇中心学校提供)

更新:2019-09-25 07:51:36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