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的课堂 别样的华章 ——记新生态项目校第三期种子教师参培活动
在这“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炎炎夏日,我们新生态项目学校的第三批种子教师来到美丽的古城西安,走进富有浓郁人文气息的东城一小,参加为期三天的“灵动课堂”交流学习。
目之所及,一石一木都浸润着优雅的灵动魅力。高效的灵动课堂,对于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通过前两期参培教师的分享,我们初识了灵动课堂的小组构建及基本的教学流程;而如何编制导学案,课堂评价怎样有效持久,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怎样无缝衔接等又让我们迷茫。
上午东城一小副校长曹国清首先介绍了本次活动的具体安排,以及“灵动课堂”的特点和优势,教导主任任来金为我们各年级老师布置分配了带班师傅。
王丽老师分到二年级数学组,聆听了李老师讲《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一课。二年级的孩子这么小,他们能够进行小组合作、能够清楚的展示自我、能够质疑和补充吗?带着诸多的好奇和疑问,王老师进入了二(10)班,开启了学习之旅。“我展示”“我质疑”“我补充”,小小的孩子们一个个自信满满,声音洪亮,表述清楚。他们展示时落落大方,俨然像一个个小老师,实在是让王老师大开眼界。二年级的学生能够会倾听,而且提出一些要害的问题实在是让听课老师刮目相看。总之,孩子们呈现出来的种种状态,彻底让大家心服口服。在这背后付出了多少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呀!
马迎妹老师走进三年级,聆听了樊老师所教授的《How many》。樊老师的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学生学习氛围浓烈,课堂灵动、活泼。课堂活动中的独学(learn by yourself)、对学(pair work)、群学(group work)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原本老师在课堂中的教,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桌学习,小组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效率高。
李青峰老师被分到四七班,她聆听了一节《合理安排时间》的数学课。这节课上学生主要进行了两项活动。活动一:对学交流,用准备好的图片摆一摆(做完这件事情需要多长时间)。活动二:小组合作(想让客人尽快喝茶,有没有更快的时间)。紧接着,老师又回到课前的问题,老师是如何做到不迟到的。孩子们用这节课掌握的方法帮助老师解决了问题,收获很大!
韩旭冉和郭利娟老师走进六一班,聆听了毛老师为她们展示的灵动多彩的语文课。“我来答”“请质疑”“我补充”……整节课上学生们热情高涨,高潮迭起,既发扬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又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的适时点评又让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更加到位。
马娴老师和苗原青老师一起走进了一七班的教室,带班的是一位儒雅的男老师。第一次听男老师上一年级的课还是挺好奇的。在东城一小,一年级主要是进行灵动课堂的渗透,课堂还是常规模式,但孩子们还是训练有素的,课堂上一些语言简单,实用,“谁来读?”“我来读。”“谁愿意?”“我愿意。”……可见平常老师没少下功夫。黄老师上的是一节看图写话的复习课,从句子结构、语句优美、标点使用、书写要求等方面梳理,练习,课堂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孩子们发言很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原来男老师也可以上一年级的课。
杨贞老师走进二七班,聆听了李金老师与孩子们展示的《羿射九日》。李老师虽然带着一群低年级的的娃娃,但她在课堂上仍然游刃有余,以每位学生的姓名入手,来导入“汉字偏旁”这个课题,别看这些孩子的年纪小,但是每组学生都能大胆展示,用火一样的热情去汲取新知识,使听课老师充分感受到了“灵动课堂”的魅力。
马晓妍跟随她的师傅刘波老师进班听了一节《数据的整理与表示》课,这是第二课时,相对来说教学难度不大,课后评课,刘老师说到,对于同学们来说,独学很重要,清楚自己的不足,在互学和群学时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能促进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自我监控。
下午,曹校长为我们做了《灵动课堂模式》专题讲座。课改的初心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的课改学校扎实地走出了三步。第一步:形式上的改变(从拉桌子,小组建设开始);第二步:老师理念的转变(教师利用暑假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封闭培训)。第三步:由理念走向实践——走出去学习。从曹校长的讲座中,我们能感受到在推行过程中是很艰难的。在实践阶段,从全体老师的过关课开始,对不过关的老师进行跟踪指导。老师有了“过关课”,然后是学生过关课,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有了这两关,课堂基本成型。当然,在后期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曹校长就如何完善后期出现的问题的策略也给大家进行了详细介绍。从机械地“邯郸学步”到如今的“灵动高效”。课堂上出现了一批批“有思想,有活力,善表达,口才好”的小老师。课堂真正还给了孩子。
史小华老师针对灵动课堂小组建设、导学案编制等经验给大家进行了交流与分享。小组建设的原则,性别、性格、成绩差异都要考虑到。怎样划分小组?史老师的言语中我们能感受到,她把小组长都个个练成了“好兵”,“兵带兵”、“兵教兵”的课堂氛围让人向往。史老师的培训内容非常接地气,对于大家来说真是及时雨。
课后,我们针对小组建设、课堂评价、课堂追问等问题和辅导老师进行了讨论,辅导老师和我们面对面的交流,让大家收获满满。课改的路上只有不断探索、实践,再实践、再研究,才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带队老师没有用华丽的词藻与大家交流,却流露出大光华人的质朴与真诚。他们那锐意进取、革故鼎新的工作态度值得我们去追寻。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工作却在我们的手中!灵动的课堂,别样的华章,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让我们带着一种全新的教学策略,努力去构建属于自己的高效课堂吧!